《诗经》读后感

时间:2023-03-08 16:38: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诗经》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

  《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涩难懂的文字。这个国庆节,我开始阅读《诗经》。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轻轻念出书中的句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是这枯涩的文字和着杯中迷蒙的水雾,莫名便叫人心安。这卷叫做《诗经》的古书,其实却不是诗,而是歌。千年前那些人们,哼过吟过唱过的民歌,犹如带着晨露的桃花,无比质朴却又凄美高雅。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衬着你明艳的脸庞,盈盈地笑。孔子亦被这句子打动过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

  成语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如:晋·陆机《文赋》:“浮藻联翩。”又如: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序》

  成语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如:《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如:因为在前边领路的那位窈窕淑女明明很从容地就走过去了。——萧乾《海外行踪》

《诗经》读后感2

  胡适曾说:“古代的书,只有一部《诗经》可算得是中国最古的史料。”——题记

  受到网络知识竞赛的压迫,沿着浮云走过的痕迹,天空的浅蓝色曾令人憧憬,但那看似沉重的铅蓝色也曾使人思绮。于是,买了一本沉甸甸的《诗经》,走在回去的路上。就我脑袋里这点儿国学知识,没有一本读过的“经书”是不能过国学知识网络大赛关的。小部分是久闻大名,其中的风、雅、颂三部分更是让我期盼。

  《诗经》是由孔丘主编,收录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我很想瞧一瞧出名得不得了的孔老夫子在国际声誉这么独具一格,那眼光也是否异常独到。我带着期待翻开了《诗经》的封面,贪婪地吸允着油墨的芳香,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我合上这本深入人心深处的'著作。《诗经》的题材十分丰富,不仅有思乡、借物抒情、感叹时光等常见的题材,还有许多素未谋面的题目。赞扬、憎恶、传诵,引人入胜。——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十分之一是我十分惊奇“风”、“雅”、“颂”是何其理解,想参透孔子如何把这三百多余首诗歌分为三个大类。“颂”的意思较好理解,其中的“风”却应用怎样的理解方式去读懂?品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百分之二十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想品读与领略西周至春秋的岁月风尘。我想掌握古人写文章的方法,如何用无数个中华汉字的几个就能表达尽一篇翻译过来有几百字的文章,每次看那几个字和译文时,一长一短,一少一多,一段一句,区别好大,因此自然心里总赞叹古人的笔好神奇啊!这次国学知识竞赛,考题很难,每个考题都需要经过细细精读的古文的理解和熟读来答做。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结束了第一场考试,考试成绩虽不太理想,但我也懂得了这不是随便考考就九十多分的,而是需要正真下功夫的,钻研、翻透的。我更加努力地翻了翻仅有的《大学中庸》和《诗经》,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那几张薄薄的纸瞧,总希望能看出什么名堂来,一旁的母亲看着我,吓呆了,似乎从来没有看过我这副模样,她却一边说:“我们家温馨真用功啊!”经过一番考试前的“垂死挣扎”和临时抱佛脚,我凌然进入了第二次考试,终于比前一次考试高了几分,这让我十分高兴。所有的考试都像起伏不定的旋律,一会儿沉淀,一时轻浮,在往事里慢慢锈化,叫人捉摸不透。哦,不,考试成绩是自己把关的,都要靠自己努力!

  最后几次考试,虽然成绩不太好,但至少拼尽了全力,也因此异常满意自己的成绩。《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当然,其它经过汗水与智慧调和而成的著作也一样啊。我只能在墨香里静静徜徉,伴随着阵阵朗读,将成长在岁月的洗涤中漂白、膨胀,然后晾成飘渺无间的书卷,在回忆里浸润,蔓延……

《诗经》读后感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我们的结局是那么的完美。

《诗经》读后感4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二、学习两首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复唱的章法。

  三、体会两首诗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学诗重在熟读背诵,一定要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反复吟唱中和艺术美。

  二、两首诗表现手法同中有异,可作比较式讲解。

  教学时数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学习《伐檀》,重点体味古代奴隶们在对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强烈的责问和讽刺中所流露的愤懑不平的情绪。学习“兴”的用法及重章复唱的章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新课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一个诗歌单元,从形式看,除了毛泽东同志的《诗二首》外,其余的都是新诗。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新诗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格律的`束缚,自由灵活,易学易懂。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初写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指出,要学好旧诗,因为新诗是从旧诗发展来的。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现在,我们就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学起,先学第1首:《伐檀》(板书)

  二、疏通课文。

  1.《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板书)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3)《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板书)“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诗经》读后感5

  《诗经。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诗经》读后感6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

  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

《诗经》读后感7

  连续两个晚上赶着看完了这本《最美不过诗经2》,诗经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结婚,这说明《诗经》中男女爱情的专一。如果两个人分开了,就想念着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就祈祷着永不要分开。他们可以一见钟情,马上就结合,比如《野草 蔓草》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周南 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家盼望丈夫,结果丈夫真的回来了,女子非常高兴,以至于连身上的疾病都好了。恋爱中的男女,大概看到爱人出现在自己身边,都是快乐无比的。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但对于追求爱情的男女来讲,要做到“自由和专一”的统一确实难上加难。顽强的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表达了古代男女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甚至在爱人不幸辞世后,他们仍牢记旧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相爱。《绿衣》中的一位男子,沉痛的悼念逝去的妻子。夫妻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如今妻子不在人世了,他感到失去妻子的痛苦,永远也不会完结。他看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妻子亲手缝制,他想到自己一有什么差错,是妻子在身边好言相劝。

  《诗经》的单纯与朴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中的一个角落等待自己的`恋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恋人来了,送给他彤管、茅荑,他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是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表现了男子对于爱情的甜蜜和酸涩总之,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爱情观:勇敢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追求恋爱自由、要求自主婚姻;崇尚忠贞不渝的爱情;对爱情有着痴迷、执着的追求;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热烈而浪漫,对爱情的自由和专一。

  《诗经》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古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榜样。

《诗经》读后感8

  《子衿》是诗经里的名篇,从其内容上来讲,用来表达思念的千古名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出自此诗;从其写作手法来讲,短短数字,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从而把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此后心理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子衿一词,最早追溯于此诗,意思是“你的衣领”,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成为了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这只要源于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陈酒”用子衿来形容自己渴求贤才的心情。而子衿最初表达的是热恋中的姑娘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难以忘记你的青色的衣领,那样的整洁干净,它时时牵动着我悠悠的心,自从上次别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你的样子和衣着我还依稀的记得。“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主动去找你,难道你就此隔断音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知出于什么缘由让两人失去了联系,女子对男子未来看她而又些许的埋怨。而女子出于矜持和羞怯没有去找他,在她自己看来似乎是情有可原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难忘你青色的佩带,上次相见时,它是那么的干净整洁,现在不知它还是否紧贴在你的.身旁。“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主动去会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来?看到这句,不由的笑了,女孩儿的心思你千万别去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女人都是口是心非,明明心里想念人家,就是嘴上不说,潜台词就是都和你在一起了,我心里怎么想你都不知道吗?哈,有时候女孩就是太矜持了,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嘛,你不说他怎么知道啊,你不知道男孩都是直线逻辑吗?你那曲曲折折的小想法他可猜不透呢。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左等右等,你就是,你还是不来,我又不能去找你,只好每天吃力的登上城门两边那高高的观楼眺望远方,期望有天可以看到你熟悉的身影。思念至深,一天不见,怎么感觉隔了三个月那么久啊。

  全诗共分为三节,每节短短四句,每句四言,用区区四十九个字便把女子的思念之心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全靠作者对心理活动描写的挖掘。如果说前两段重点是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的话,那么最后一段则是情感的升华,寥寥几笔就把女子焦急难耐等待恋人的心情刻画的如印眼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也成为男女之间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唯美诗句。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诗经》读后感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在初二我学习了关雎与蒹葭。准确的来说只是自己粗略的了解了一番,却也有一番有趣的滋味。

  关睢写的是男子追求女子。属于民歌,重章叠唱是典型的《诗经》艺术特点。它同样具备,它们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民谣又是古诗。孔子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只因它其中内容的品质。男子追求女子,喜悦而不低俗。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却又想象得之的美好情景。这便是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算的真正含义。其次,因为孔子的一句评价,我偶然发现孔子总结十分到位,简短但又十分精辟,让我对孔子又多了几分想深入了解的兴趣。

  如果说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那蒹葭就略显文雅。蒹葭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副萧瑟凄凉的晚秋画面,同时他还展现了对爱人的追求,向往与相思之苦。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三章。但从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具有强烈的渲染力,主人公的感情也随之逐层加深,一直渲染和烘托着气氛。全诗的旋律优美,强大的感染力,让每个人都足以感受到主人公所思慕的人的`情感,已对一人求之不得的焦虑惆怅。让人深陷其中。两首诗歌同样运用了重章叠唱,使文章节奏感变强,形成了一种圆环的美,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可能因为这两首诗歌勾起了我对《诗经》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发现……《诗经》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风,雅,颂,诗经还是国风,它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是民族文学万中的幽兰,香溢后世。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语言。影响中国的文学,还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还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毛泽东引用过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意思是“没有人不肯善始,但是很少人可以做到善始善终。”或许只有做到每件事都善始善终,这样才是最好的结果。当然我们现在用的成语也还有许多来源于《诗经》。比如:孔武有力(威武有力量),投桃报李(别人给我送来桃子,我给别人李子做回礼)投桃报李更是告诉我们应该友好相处,礼尚往来。后来,《诗经》甚至用于人名来寄予美好的希望,比如孔明就选于《诗经.小雅.楚茨》中的“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还有拿过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呦呦两字出自于《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高。”寄托了父母对未来美好期望,似乎也注定的她的一生与一株小草连在一起。曾经,她用一根草改变了世界,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中国至今获得过最高的奖项。她的一生难道不够辉煌?

  其实人本无能,只因知识丰富人生。哪怕是劳动人民口头的创作,也最具价值的,它们同样开创古代诗歌光辉传统,对后世产生长久的影响。而这就是《诗经》。

《诗经》读后感10

  呦呦叫的小鹿们在野地里边吃艾蒿,一边相互呼应。人们也在一片琴瑟鼓笙中,一边宴饮,一边招呼嘉宾。这是《鹿鸣》给我们展现出来的一片热闹却一片典雅中和的气象。

  《鹿鸣》作为一首经典的宴饮诗篇,颂扬礼乐精神,但是并不在意对具体纲纪的强调,摆脱了对维系一个王朝政治各项法则的陈说,回归到了宴饮本身应有的安详和快乐。而这种安详和快乐,正是由宗族的团结支持,必要的武力支撑,以每一个参与者的品德支持形成的。宴会上的琴瑟合鸣,营造出一种热烈和睦的气氛,烘托出参与宴饮主宾都是高尚文雅之人。着意对一种生活境界的歌唱,而这种超越的生活境界就是礼乐和谐,人们世世代代不断追求的理想。

  宴饮是一种仪式。无论是交往、酬谢、庆贺,还是喜事、丧事,纯粹满足我们生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十分重要。而突出的是,这种吃喝这种所特定形式表达的'意义。人的饮食与动物的饮食之所以有不同,就在于它已不单是为了延续肉体生命的必需。

  从古到今,宴饮在中国从来都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人们赋予它特定的内涵,用它表达某种意义。尽管宴饮作为一种仪式,它的地位却没有祭祀那么正式和庄重,但宴饮却是祭礼无法替代的。如果说祭托是以庄重方式进行的仪式,那么宴饮则是以轻松方式进行的仪式。

  人们在觥筹交错、大快朵颐、笙歌乐舞之中,制造出为了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人们借了饮酒吃肉这一机会,突破平时的社会规范的约束,暂时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放松平日里紧张的情绪,让受到压抑的精神和肉体得到解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聚会通常选择聚餐作为更进一步的沟通一个重要途径。聚餐中轻松气氛,更让每一个人都融入其中,取得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宴饮便达到了人自身精神与生理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理想。

  据文献记载,周代各种典礼都离不开乐器的伴奏,诗篇《鹿鸣》歌唱伴奏这现象,更体现和谐这一概念。“鼓瑟吹笙”音乐对人们精神振奋,为宴饮更添愉快气氛,再加上适度饮酒对神经的放松,人与人之间超越了等级的隔阂,个人更容易融入群体中,这个和谐的环境使每一个都沉醉在精神的共鸣之中。通过以上的品读,《鹿鸣》所体现的和谐和理想之道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正如美国人赫伯特所指出那样,“精神不再是一种受到利益影响的外在存在;恰恰是在礼仪之中,精神得以生动表现并获得它最大的灵性。”我觉得,这也能对《鹿鸣》解读中,道出这首宴饮诗歌的精髓。

《诗经》读后感11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书页慢慢增厚,我宛若见到了午后那温暖的阳光,轻摇的柳条,还有山坡边的轻声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的词汇,也没有万分柔弱的语句,在我眼中,他是午后那温暖的阳光,是那轻拂的柳叶,是那低声的吟唱。他虽有枪林弹雨般的烽火,却抹灭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温情,缺淡去了那一份娇柔。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主义文学的源头。明人方孝孺早就说过:“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近人梁启超则认为:“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诚如胡适所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谁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古的有价值的一部文学著作,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由此可见,《诗经》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代替的崇高地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最可信赖的物化形态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表现了一个青年男子思念心中爱慕少女,睡梦中都渴望与她结成伴侣的炽热情感。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首女子出嫁的颂歌。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诗气体稍轻,故不得与《关雎》并,次《螽斯》后,别为一乐可也。然以如花胜玉之子,而宜室宜家。可谓德色双美,艳称一时。”

  轻轻翻着一篇篇美文,转眼间,眼前不再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甜美的爱情,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股对时事的`评价,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对那统治者压榨的叹息——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此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向往理想社会的强烈愿望。《毛诗序》曰:“《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此诗斥责卫国统治者不守礼法,厚颜无耻。

  篇篇诗词,书写了代代历史;句句佳话,表达了人民的向往。

  《诗经》,一本永不磨灭的书,一份渊远流长的情。他用那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朴素。他,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美丽,一份清新,是天空中那洁白、轻柔的云,在人们的心中轻轻飘荡!

《诗经》读后感12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那是极清冷寂寞的夜。无边的暗夜将呼啸着寒风的原野吞噬,星月在重重厚重的暗色云层后无力地闪着黯淡的光。令人几近致盲的黑中,几颗稍显明亮的星点零落地散落在东方的夜空中,挣扎着将残烛般微弱的光辉洒向大地。原野尽头的村落中,只有一间房内透出几束摇曳的火光。影影绰绰地可以看见一点忙碌着的人的轮廓,仔细看去,确乎是在翻阅着什么似的`。夜深了。

  这个夜晚和过去的千百个无月的暗夜差不多,眼下这位官员批改文书疲倦的神情与涣散的目光,大概也与从古至今千万熬夜苦读抑或加班加点劳作的人们没什么不同。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仅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没有留下过任何存在痕迹的无名小卒之一。从未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大概将来也不会有人记得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奔波于尘世之间,被一桩桩不足道的蝇头小事搅得烦躁不堪罢了。

  或许生活对他们来说真的就像白开水一样。机械,重复,如同不知停歇的陀螺般周转于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劳累疲倦却还是要咬牙坚持、拼命努力,用心中最后一丝信念支持着沉重的身体活下去。就像,暗夜中的小星。明知自己的力量与黑暗相比微不足道,但还是忙碌着把自己散发哪怕一点星光无私地洒向大地。奔波操劳、疲于奔命的同时,内心深处仍天真地渴望光才能被人窥见,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带来改变。这精神固然可敬,但事实上,不如说是可笑又可悲。

  那几点小星,大概就是无数劳苦群众心中燃着的最后那丝火苗。学子渴望教科书式的成功,努力坚持埋首书海;职员希望物质的丰富,遂让青春留在办公桌前,心底叹息抱怨却不知何时休停。为了心愿与信念牺牲一切的普通人啊。像小星般竭力为心中不可及的梦想努力发光。

  但有多少人在意识到梦想不切实际后就放弃发光发热的信念泯然众人了?理想一天天渺茫、熄灭,最后凝固成坚硬冰冷的石头,坠于大地,遍体鳞伤。

  我曾不明白奋斗的意义。关于未遂的梦、达不到的远方我有太多猜测。事实上,星空绝不是被无故点亮的,《小星》的含义也正在于此。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能成为人上人,所能点亮的也不过是偌大天空的百万分之一。不过,若是每个人心里常闪烁着这么一颗明净的小星——无论有多暗,只要保留心中最本真的那部分就好——心中只要有一点儿希望,那星光必定是璀璨无比的。

  小星之火,亦可燎原。

  其实,只要活过、真正存在过,那么留下痕迹与否也就不再重要了。拼搏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啊。

《诗经》读后感13

  ??爱情,饱含着人间真情的至善至美。它的生命流程与人类历史一样深厚、一样悠久。只要人类还在不断发展延续,爱情就将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古往今来,爱情令多少人幸福欢畅,又使多少人为之癫狂、痛苦、悲伤,因而也就成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名人雅士争相吟诵的主题。爱情诗和爱情本身一样,青春永驻,万古常新,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爱情诗为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距今约3000年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其中爱情诗就有80篇左右。这些爱情诗从文学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

  ??《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它们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最纯真、最淳朴、最自然、最浪漫、最美好的情感世界,这是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诗经》中的爱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没有杂质,也没有功利成分。《诗经》中的恋爱男女不会去考虑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是社会舆论的谴责,他们只是带着对爱的憧憬和渴望去寻觅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相互试探,得到了爱的回应之后,就有了幽期密约,有了铮铮誓言,从此夕阳下,他们如影相随,共同品味爱情的甜蜜。他们携手相伴,共同描绘未来的蓝图。这时的他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种热烈的`思念酿出的爱情篇章让人不觉其苦,反觉甘之如饴。

  ??相爱的人因爱而结合,因结合而幸福,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既然相守是快乐的,分离必然是痛苦的,相思的几多辛酸,几多痛苦,几多忐忑……是那样的让人黯然神伤。

  ??可以说,《诗经》里的爱情诗,实际上就是表现了一种对爱的追寻过程,从懵懂爱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思念、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在《诗经》里的爱情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这些诗都带着春秋时期我国早期社会先民们相对自由的生活痕迹,基本上比较完整地显现出了爱情生活的真是面目。在《诗经》里,爱的喧嚣与深沉,爱的自信与怀疑,爱的和谐与错乱……种种真挚的情感体验,由字里行间注入了我们的血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美丽着我们的人生。《诗经》中这些来自远古的爱情歌唱,在今天仍放射出迷人的性情魅力,他们是一首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琅琅上口,传送不衰。

《诗经》读后感14

  它很旧了。

  无意中注意到它,目光便被它锁住了。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伴随一个书香浓郁的下午。有人说,诗词存在于苦难,诗词承载着困苦难,但我想,诗词是充满聚散离合各种悲欢。但是最终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爱和希望。

  很多人对于《诗经》的印象可能就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是《国风》里最长的一篇。该篇描写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史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农民们的日子正是在这种忙碌、平凡、单调、周而复始的劳作之中默默地度过。其实,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再简单不过了:活着,活下去,吃饱穿暖就行。他们的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怀着这样的愿望和要求活着,劳作,繁衍生息。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稼穑不知道农民苦。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接触农事,甚至鄙夷,厌恶“农村人”。却不曾试想我们所吃的,所穿的',所用的,都源于他们。耕种,是源头,是起点啊。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与不知,理解与不理解,此时,又如何重要,知己难求,《黍离》是对家国兴亡的感慨,文章只改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可如今又有谁会感慨如此家国兴亡,谁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甚至忘了留时间来陪伴我们的亲人或许直到出事后才会懊恼“哦,我为什么没有多陪陪他们”

  只是,如今,很少再有人愿意花时间再去回味这些经典了罢。因为对于现在这些都是一些“浪费时间”的东西,因为这仅仅是一种情怀罢了,却不能带来实际利益。但现在真的是利益至上吗?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前行得太快,以至于那些生活中的美好渐行渐远,只能用来缅怀。《古典之殇》里说“古典场景的缺席,不尽仅意味着风舞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和精神资源的流逝。”诗歌竟成了挽歌,成了永诀和追悼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有人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诗经》读后感15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诗经语录12-08

《诗经》读后感02-11

诗经读后感09-22

《诗经》读后感02-28

诗经读后感09-15

关于诗经格言句子30句10-05

经典诗经格言句子(通用40句)09-14

经典诗经格言说说40句精选03-06

我的大学读后感 大学 读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