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时间:2023-09-05 16:40: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的本质》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1

  根据学校和年级阅读安排,近期读了《学习的本质》这本书,本书既有教育教学理论,又有具体实例,虽然理论性很强,但让人读起来却不觉艰涩。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对教育、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之,读过这本书后,收获颇丰。

  首先,“教学”二字,首先在于“学”之一字。本书开篇就讲到“只有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学习,别人不能取而代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处于主体地位的人,这与我们271教育的理念完全相同。主体性是学生的内在属性,是与生俱有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271教育核心价值感也提到,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这不正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吗!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学习过程的设计,集团、学校、年级都在强调,一定从学生出发,是学生立意,而不是教师立意。

  其次,设置情境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关于学习的欲望,在66页导语中提到,“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方法”。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中也多次强调情境的重要性,甚至重要到“无情境,不考试”。任务情境与现实生活相适,应该教师所创设的任务情境,要适应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结合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发挥。任务情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任务情境时要考虑与学生原有知识有所联系,按照学生认知建构的规律进行安排与组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尤其在概念规律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把新概念和规律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联系。通过已有概念来理解新概念,不断进行新的意义建构,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形成阶梯式的上升过程。

  第三,积极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心理学家指出,在学校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所以我们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创设愉悦情境,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同时还能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由于老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生命个体,对他进行真心关爱,才使所有的学生都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为妙。每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内心,有时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学习的本质》带给我的启发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反复阅读,读出文章的精髓,并能学以致用。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2

  认真研读安德烈·焦尔所著的《学习的本质》一书,结合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我感受颇深,收获很大。本书不仅对教育研究者,特别是帮助教师认识学生学习的机制,改进自己的教学十分实用,也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提供了方法。本书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关于学习研究的实用性读本。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作为曾经的差生,本书作者安德烈·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

  安德烈·焦尔当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学习的实际建议,并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角色和地位。他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不得不时刻创新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发展一种“质疑文化”。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更不是一种简单的条件作用的结果。因为学习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进行学习,没有人能替另一个人完成学习。只有学习者自己才能赋予学习以深层次的意义。学习者是其自身教育真正的“创造者”。学习是互动的结果,当学习者的心智活动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丰富的互动时,他的知识水平就会有进步。

  学生如何搞好学习呢?根据书里的建议,作为教师,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习者需要记忆的东西或知道的操作程序,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的某种目的,并帮助学生设置一定的目标,然后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达到目标。只有当学习这种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学习者能够利用其所学时,他们才对这样的学习感兴趣。如果学习者能够改变原处的心智结构,甚至彻底重塑心智结构,打破先有概念,改变头脑中的.自命真理,学生才能真正学习。

  动机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的动力,动机被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使某一行动得以启动。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目标进行到底所必须的精力。概括而言,一个有动力的学生会表现出明确的行动愿望。他能感受到某项活动对完成他的计划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重要性。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有能力达到所期待的要求,相反,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于是他采取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怎样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呢?老师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给学生上课,一直坐着听这种课,不会让学生产生什么学习动机。有心的老师已经发现,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责备、训斥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让学生相信他“可以”,至少是具有某些能力,那么他就会学习,就会进步。

  这本书篇幅不大,作者安德烈言简意赅地讨论了学习的许多方面,诸如社会和文化维度下人类对学习的认识,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历史演进,学习的生理学和社会学基础等。

  但作者的重点,在于对今天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性的分析,并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方案。教学不是件轻松的差事,而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学既有心理要求又有技术要求,教师既得有耐心,又得有想法,善创新。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3

  近期拜读了《学习的本质》一书,每天按照计划阅读并做了摘抄和批注,结合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颇深,收获很大。

  教育不仅仅是需要爱就足够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如何引领教育,智慧的爱需要通过学习的道路得以展现,教育研究者尤其是教师如何研究学习,从知识立意到学习的高级思维发展,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本书对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非常有价值,也能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教育如何发生,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虽然晦涩的道理在陌生的案例中展现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前后贯通,仍然收获颇多。

  学生的先有概念既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阻碍,建构主义的学习者自主生成依据的正是其头脑中的先有概念。如果现有学习内容能及时的和学生的先有概念相联系,便能改变头脑中的自命真理,才能成为学生的真正学习的开始。其次书中对学习的目标管理是作者所强调的,分阶段设置的目标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所能实现的目的,通过层层递进的目标设计,一步步的闯关达成,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被作者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作者眼里,动机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内容在需求,以及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兴趣,愿望和期待,还可以采取一些外在说服手段,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者其他媒介的。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能带来一种力量,促使他自我超越。动机指引着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果,进一步的强化学习者本身的兴趣,进而更推动学生能明确行动与愿望,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能。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目标进行到底所必须的精力。概括而言,一个有动力的学生会表现出明确的行动愿望。他能感受到某项活动对完成他的计划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重要性。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有能力达到所期待的要求,相反,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于是他采取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活动成果的对比,线上学习的互联网学习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存在,但缺乏目标管理和动机激发的学习,最终只能是学生面对冰冷的电脑感受来自遥远空间的声音,没有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受损,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和督促,学习品质变差,进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对线上班级学习期间的待优生,应表现出教他们的热情,表达对他们能力的信任,去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学生表现出学习动机的前兆,老师要进行夸大性的表扬。

  怎样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呢?老师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给学生上课,一直坐着听这种课,不会让学生产生什么学习动机。有心的老师已经发现,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责备、训斥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让学生相信他“可以”,至少是具有某些能力,那么他就会学习,就会进步。

  教学不是件轻松的差事,而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学既有心理要求又有技术要求,教师既得有耐心,又得有想法,善创新。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相关文章:

学习雷锋好榜样读后感04-11

学习计划09-03

学习的口号11-13

学习的谚语08-13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04-28

关于学习格言01-20

有关学习的谚语12-25

关于学习的谚语12-17

学习计划范文12-11

与学习有关的谚语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