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05 13:20:2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1

  读了孙瑞雪著作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后,我受益匪浅。书中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而且作者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对家园共育十分有益,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作为幼儿教师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做家长工作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看这些案例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孩子从那么小起就开始构建一生的行为准则,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又是那么独特。

  记得韩寒的《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们只看利弊。其实真正的小孩子连对错也不分的,他们只重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小孩分一个蛋黄派,一个孩子拿到大的那块,一个孩子拿到小的.那块,拿到小块的孩子不乐意,拿到大块的孩子就说,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这样你的就比我的大一点了。于是他们这样做了,两个人都很开心。

  书中说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岁半左右,执拗敏感期被认为是在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被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我认为这两个时期可以在一起谈感想。小朋友有自己的内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

  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听的两个字是:听话。所以,我理解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内在秩序被尊重了,被发展了,才会和你认为的秩序或者规则配对。你单纯的强调听话,他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听话,为什么要遵守某些规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没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环境秩序,也就是所谓的规则?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秩序被破坏,被误读为任性固执,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话,他会混乱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对他来说都是无用的。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误读,被破坏的,在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时,要多理解,多尊重,并尽力创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2

  这一本《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或许有很多教师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正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读一次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工作半个学期之后,趁着这个寒假防护疫情闲居在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现象再次阅读这本书,更有不一样的深思。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 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这本书有非常多的例子,特别看到3岁到4岁孩子的例子,有些例子简直跟我们班一模一样。

  比如让我感受最深的是3岁左右的秩序敏感期,这个年龄段也正是我所带的小班的一个时期,在这个秩序敏感期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归位,对于这两个字相信各位老师都熟悉,而书中所举的例子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老师刚消毒完毛巾,毛巾烫的无法挂在毛巾架上,而趁着这个空隙,一个小女生不顾自己急着上厕所坚持将毛巾挂完才去。这个小例子瞬间让我们班的孩子都浮现在我眼前,我们的一日生活历历在目。我想起自从我们刚入园时在毛巾架、凳子等贴好照片和号码后,每次上完厕所擦手后有些急着出去的小朋友不小心将毛巾碰掉了,但是呢还有一些小朋友会将慢慢找照片看谁的毛巾掉了给挂上去,是他的毛巾吗?当然并不是,而每次我碰到这样的情况会夸奖“你真棒,帮xx小朋友挂上了毛巾,让他跟你说谢谢!”或者“你真棒,帮老师把毛巾挂好了!”或许有的老师是想着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热心的小朋友,但是这样的夸奖是正确的吗,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夸她“嗯,你把所有的毛巾都挂到了正确的地方,你很厉害呦!”这样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下一次可以试一试,毕竟实践才出真知嘛!

  然后还有一次我们去建构室,孩子们脱掉的鞋子总会有一些是没有靠墙摆一起,或者这里摆一排、那里摆一排中间留有空隙,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是最后走的,他们正在将各处摆放的鞋子靠墙贴在一起,有时候你催他可以了,还是不行他还要稍微调整一下鞋子的方向,再比如午休上床前有小朋友鞋子摆的乱,但总有小朋友再给摆整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这个现象特别普遍,他们对于这个秩序归位特别执着,你可以想到如果中大班的孩子这样做了,他会说:“xx,你的鞋子没摆好,我帮你摆好了。”而小班的孩子不会这样说,因为在初次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幼儿园这个环境有一个秩序化的规则和习惯,而3岁也正是最为凸显敏感的时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他是家长和老师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3

  每一次读孙老师的书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以下是我读完《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很多行为让大人难以理解,比如,总喜欢咬人、喜欢品尝各种各样的东西、喜欢玩水、愿意把东西扔掉再捡起来、在一段时间里总学说大人话、有时特别喜欢打人......当孩子发生一些奇怪的行为时,当大人们认为那是不合理的行为时,大人和孩子之间就会有了冲突,大人总会对孩子大喊大叫,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孩子则会很无辜的哭泣。就我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来说,也有多次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通孩子的小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长对我来说竟成了一种负担,因为我很害怕他接下来又要做出什么危险让人担心的事来。直到看到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我才对我的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开始学着用“儿童敏感期”的理论来理解孩子的这些另人头痛的行为,了解了孩子这些内心的秘密。

  “儿童敏感期”来源于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践,发现了“儿童的敏感期”,并分析了每个敏感期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她认为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如秩序敏感期、细节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用这一理论就帮我们很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干出各种奇怪的事来。但光是理解还不够,当孩子“淘气”时,我们仍然会不知不觉的想要制止、管教、约束他们。我想每个孩子小时都特别喜欢玩水,他们总用小盒小盆之类的容器来来回回的舀水,百玩不厌,弄得满地满身都是水的。这时大人们就要来制止了:不要再玩了、瞧弄得身上都湿了、赶紧换衣服去!孩子们玩得正尽兴呢,突然被大人强行抱开,当然要用大哭来表示反抗了。虽然我们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水的,玩水的方法有很多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液体这种性状,可是我们仍然对孩子给大人造成的.负担表示了反感。殊不知在儿童的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不能使用手,手就会多动;不能使用脚,脚就会无用;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孙瑞雪的教育经验证明,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我们应当怎样做?做家长的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孩子玩水时给他们穿上防水的罩衣,同时把衣袖挽起来,告诉他“开心的玩吧!”

  再如一些儿童经常吃手、咬文具盒、甚至吃书、喝彩笔水、舔桌子等,这时大人的想法是:“真恶心,太不卫生了”。可是我们并没有考虑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蒙特梭利看来,孩子首先用口来感知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12岁。小婴儿会吃身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包括自己的手和脚。这是他们的手和口的敏感期到来了,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爆发出某种新的动机为止。儿童在这段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儿童吃的目的也是在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而我们则仅仅把它理解为吃,并关注清洁卫生。当大人强制性地要求孩子讲究卫生清洁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不断地挣扎、兴趣受到妨碍,就会丧失以自然的方式适应环境的机会,也就因此丧失属于个体的敏感性与动机,这会越加导致儿童精神发展和完成方面的障碍。

  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提出了“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到了21世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因此家长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给予他们更多新鲜的刺激,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发展儿童的感知觉、释放情绪,在此基础上进行感知训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的培养,最后才是强调文化知识教育,整个过程不能超越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07-23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9篇04-18

儿童节心得体会12-09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04-03

六一儿童节心得体会05-20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心得体会07-09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06-01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15篇04-0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06-28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5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