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2-04-22 09:58:57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 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 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实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得大口玻璃瓶、谁、砖、锤子。

  【实验过程】

  1、用锤子把砖敲成块。

  2、把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

  【实验结论】在谁的冲刷和碎砖块得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六)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

  【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头。

  3、岩石选取易碎的页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风化花岩做实验。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实验材料】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过程】

  1、在黑色手工纸上用面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发现面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

  【实验现象】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实验结论】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实验室条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远远低于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断雨水对地表有强大的冲击力,天长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变地貌的现象。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过程】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皮筋在震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在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声音是有什么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知道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是能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

  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传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鼓膜作用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过程】

  1、把纸箱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棒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棒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棒跳动。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

  【实验过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

  响声越大,纸屑跳动的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流表、电池、导线、水槽。

  【实验过程】

  1、用点燃的酒精灯烧木柴,看哪种木材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木材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6、和其他物品比较轻重。

  【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软,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现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干木材不导电,是木材导电能力很弱。

  (二)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材料】各种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各种纸条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

  (三)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门、电流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

  4、把陶瓷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等。

  (四)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闸门、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

  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硬度。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空处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现象】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第五单元 水循环

  (一) 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纱、支架、表。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记录。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二)沸腾

  【实验目的】研究水沸腾的现象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书,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书。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二) 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凝结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碟子、少量冰块、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在三脚架上市啊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上。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水面上游水汽出现,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现水珠。

科学实验报告2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较低,完成一个实验,他们不会感到困难,然而独立地完成一个实验报告却很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会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抓不住要害和实质。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是科学课教学的另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科学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谈谈我的思考和做法,与同行们商讨。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1、引导学生提出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从而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

  2、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而有依据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能凭空乱猜。

  3、指导学生讨论制定实验计划,确保实验有序进行。实验计划一般包括提出与课题有关的科学问题和对问题答案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考虑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探究计划,是一种实验前的“动脑”活动。这个实验前的“动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实验,而不是单纯“好玩”;另一方面使各个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

  4、合作探究,人人参与。实验计划确定后,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是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参与,要按照实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二、组织交流汇报,重温实验过程

  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认真作好以下两点:

  1、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2、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由于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较低,对实验步骤的汇报,实验现象的描述,难免会出现步骤错乱,语句不通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再进行评价总结。

  三、引导分析实验现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

  四、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必须突出科学课程的宗旨

  学生的实验报告单,必须书写整齐、格式规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切忌学生相互传抄,报告千篇一律。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听写老师口授的报告内容。教师要按时批阅、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于学生报告中的重要错误,要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认真纠正。

  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中的项目设计应该具有童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缺乏童趣的成人化语言,他们不仅难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还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因此,在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时,每个项目的名称要尽量使用学生易懂且乐于接受的儿童语言,每个项目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描述的。

  六、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七、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小学科五年级下册《教材》、《教师用书》

  2、《名人名句大全》

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目的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实验原理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设正极电势为 φ+,负极电势为 φ-,则电池电动势 E = φ+ - φ-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

  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 KCl 溶液。

  实验步骤

  1. 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 5 分钟。将测定旋钮旋到“内标”档,用1.00000 V电压进行“采零”。

  2. 电极制备:先把锌片和铜片用抛光砂纸轻轻擦亮,去掉氧化层,然后用水、蒸馏水洗净,制成极片。

  3. 半电池的制作:向两个 50 mL 烧杯中分别加入 1/2 杯深 0.1000 mol?L-1 CuSO4 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 溶液,再电极插入电极管,打开夹在乳胶管上的弹簧夹,将电极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处吸气,使溶液从弯管流出电极管,待电极一半浸没于溶液中时,用弹簧夹将胶管夹住,提起电极管,保证液体不会漏出电极管,如有滴漏,检查电极是否插紧。

  4. 原电池的制作:向一个 50 mL 烧杯中加入约 1/2 杯饱和氯化钾溶液,将制备好的两个电极管的弯管挂在杯壁上,要保证电极管尖端上没有气泡,以免电池断路。

  5. 测定铜锌原电池电动势:将电位差计测量旋钮旋至测定档,接上测量导线,用导线上的鳄鱼夹夹住电极引线,接通外电路。

  从高位到低位逐级调整电位值,观察平衡显示。在高电位档调节时,当平衡显示从OVL跳过某个数字又跳回OVL时,将该档退回到低值,再调整下一档。在低电位档调节时,调节至平衡显示从负值逐渐小,过零后变正值时,将该档回到低值,继续调整下一档。直至调整到最后一位连续调节档。当平衡显示为零或接近于零时,读出所调节的电位值,此即该电池的电动势。

  6. 测定电极电势:取出饱和甘汞电极,拔去电极头上的橡皮帽,置于烧杯中。将测量导线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锌电极和甘汞电极上,同上法测定电动势。再同样测量由铜电极和甘汞电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根据所测得的电动势及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计算所测量电极的电极电势。

  思考题

  1.如何正确使用电位差计?

  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

  3.若电池的极性接反了,测定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4.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内容 1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 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 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7

  三年级x班x组组长:实验时间年x月x日

  实验名称: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实验目的:想办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所用器材:(装置)烧杯、玻璃棒、水、土壤等。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2、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

  3、静置一会儿,观察水中的土壤。

  实验结果:土壤分成了两层。

  认识与结论:

  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

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 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 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9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科学实验也随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的种类日渐繁多,如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逐渐过渡,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逐渐转变,由课内实验向家庭实验、研究性实验的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实验报告应该如何书写呢?不同的年级阶段要求不同,高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上应不必强求一致,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一、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科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科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

  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三、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近年来科学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科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可以为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

  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1)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2)实验采用的方法。

  (3)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4)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实验结论。

  (7)实验评价和改进。

  (8)实验体会。

  对于论文式实验报告,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还应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性地去采用这种实验报告形式。

  总之,对科学实验报告在内容和书写格式上加以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还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限制学生的抄袭,促进其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提供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科学实验报告10

  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11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名称: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材料: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步骤1:

  1、在试管里装满水,并用气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将试管入在酒精灯上加热

  结论: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步骤2: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锥形瓶、气球、烧杯

  步骤3: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热是怎样传递的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步骤4: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4、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材料: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

  步骤5:

  1、在圆形金属片的同心圆处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2、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对着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部分回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摆的特征

  材料: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步骤6:

  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结论:

  1、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12

  思考:

  不许碰肥皂泡,你能让“脆弱”的肥皂泡不断地自己变得越来越大吗?

  材料:

  剪刀、吸管、圆纸筒、盆子、肥皂水

  操作:

  1、准备一些浓肥皂液,使吹出的肥皂泡不会轻易破裂。

  2、用小剪刀在吸管的一端剪出4个同样深的切口,再将剪出的切条向后折。

  3、用吸管有切条的一端吹出很大的泡泡来。

  4、将卫生纸中间的圆纸筒一端用水润湿,迅速而轻巧地将肥皂泡放到浸湿的纸筒上,让肥皂泡稳稳地站在纸筒的一端。

  5、在盆子中装入大半盆水,把圆纸筒没有肥皂泡的一端向下伸入水中。

  6、慢慢向下压纸筒,直到纸筒的大部分都没入水中。

  7、如果肥皂泡破裂就重复做一次上述步骤。

  8、肥皂泡会越变越大,最后,“砰”地一声轻响,肥皂泡破了。

  原因:

  把纸筒向水下压时,筒内的空气受到水的压力,自身压力就会变大,使越来越多的空气渗进上方的肥皂泡中,将肥皂泡越吹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 6改变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 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15

  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相关文章:

科学实验报告01-11

科学实验报告(15篇)04-21

科学实验报告15篇01-27

科学实验报告合集15篇04-21

科学实验报告集锦15篇04-21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01-27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08-26

化学实验报告01-28

关于实验报告01-27

实验报告范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