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

时间:2023-07-12 12:27:54 生产 我要投稿

关于生产计划范文合集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产计划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生产计划范文合集5篇

生产计划 篇1

  一、计划目的:

  应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为了使公司在转型的过程中能更规范有序、长期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特作出人力资源外包计划,将公司尚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部分或全部)以劳务派遣的方式与公司建立用工关系,以规避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在劳资方面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减少用工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等。

  二、可行性分析:

  (一)从单位用人角度来看,矛盾转化,风险少化

  1 、规避劳动纠纷,维护用人单位信誉

  被派遣用人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没有劳动合同关系,被派遣员工的劳动关系隶属于劳务外包公司。这样,作为被派遣用人单位避免了与被派遣人员劳动纠纷的发生,从而大大节省被派遣用人单位的管理精力,使其专心于事业本身的发展。

  2 、确保员工素质,分散用人风险

  用人单位和派遣员工是服务关系,其对所用的人才是“可进可退、能上能下”,其“用人不养人”的灵活用人机制,大大降低和分解了单位的用人风险。

  (二)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微观弱化,宏观强化

  1 、人事管理便简,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被派遣单位不需设立专门人员、劳务外包公司负责对派遣员工进行具体繁琐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些人员从聘用、异地人才引进、档案接转、流动手续办理户口落实、建立员工档案,到员工工资、奖金的统计、发放,以及各类社会保障建立及缴纳、工伤申报、劳动纠纷处理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事务性工作均可以由劳务外包公司负责完成。这样,单位人力资源部可以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的管理, 使企业真正实现 "用人不管人,增效不增支 "的最大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2 、用人机动灵活,提高员工管理效能

  用人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务变化很大,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可以在增加业务时增加人员,在业务减少时,减少人员。单位用人进出灵活,不受编制限制,派遣人员进出手续都由劳务外包公司进行专业化服务,充分展现被派遣单位择人的'自主权和个人择业的自主权。 3 、避免人才流失,提高企业竞争力

  派遣员工的人事档案由劳务外包公司集中调集和管理。在合同期,劳务中心对派遣员工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制约制度,这样完全可以保证派遣员工在合同期安心工作,打消了用人单位担心人才在安排之中出现流失和“跳槽”的顾虑。

  实现劳务派遣以后,人力资源部可以从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开发等宏观方面的事情。

  (三)从效益方面来看,成本外化,利益内化

  1 、降低管理成本

  首先,用人单位不必增加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机构对派遣员工进行管理,由劳务外包公司完全承担这一任务,为用人单位节约了管理成本。其次,可大幅降低常规性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支出,如:人事招募广告、退休资遣费等等。再次,由于用人的机动性,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依据岗位效益、市场的工资价格灵活地调整工资的标准,其员工的支出成本比使用固定在编员工(工资只能涨不能降)的支出要大大降低。

  2 、降低纳税成本

  依照《税法》,企业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超出应纳税工资额部分,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对于

  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项目,增加了用工成本。而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可以在维持相同工资水平的条件下,将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通过劳务派遣机构转发,劳务派遣机构出具的发票可以作为服务费,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改变企业的纳税税种性质,帮助企业改善生产成本核算科目,为企业实现成本外化,利益内化。

  3 、降低改革成本

  首先,对需要裁减冗员和改制的企业来讲,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将“硬性裁员”转化为“软性裁员”,实现了“换岗不下岗”,大大减少了对改编改制下岗员工的安置成本。其次,派遣中介帮助用人单位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而只是定期对企业收取一次性的管理费用,这样大幅降低了对派遣员工的交易成本。

  实行劳务派遣,通过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纳税和改革三种成本,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服务范围及劳务派遣服务方式:

  经人力资源部调查、筛选,综合各方面考虑,现决定与广州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并委托仕邦公司以减员租赁的方式与我公司员工签订劳务合同。将签订劳动合同和社保转至仕邦公司。

  减员租赁是指企业对自行招募或者已经雇佣的员工,将其雇主身份转移至仕邦公司。企业支付仕邦公司员工租赁费用,由仕邦公司代付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各类社保基金以及承担所有雇主责任。目的是减少企业固定员工,增强企业面对风险时候的组织应变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弹性。

生产计划 篇2

  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消除和减弱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险和危害,特制订本方案。

  一、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各单位、部门要以安全检查制度为基础,建立公司综合检查、领导带队重点检查和上路安全检查等分级分类检查、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制定出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限期解决。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档案,及时将整改情况应记入档案,并由检查人员,复查人员签字。

  二、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处于正常安全运行状况;

  2、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3、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

  4、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5、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6、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7、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作业行为;

  8、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

  9、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

  10、各类事故隐患;

  11、其他应当检查的安全生产事项。

  三、安全检查形式和内容

  检查形式分为:定期检查、综合检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

  (一)定期检查

  1、如春季、夏季、冬季检查和“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重大节假日前安全检查。重大节假日及重要活动前安全检查以防火、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主要内容。

  2、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有领导带队,安机科参加,相关部门配合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各单位、部门安全生产状况、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等。

  (二)专项检查

  根据安机科提出的意见,对各类专项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自身的生产和现场特点,进行本单位特色的专项检查。

  (三)日常检查

  1、所有岗位都要对本单位内、设备及人员等安全状况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2、安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有危及人员安全及健康的违章作业和现象,都有权立即停止其作业或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直至整改结束。

  四、安全检查记录及整改

  1、现场安全检查的内容及情况都必须认真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2、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处理或上报,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公司安机科。

  3、检查需做到边检查、边整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隐患,应及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提出整改指导意见并限期整改。隐患整改必须做到“三定”,并在整改完成后接受安机科的复检,对拒绝整改、整改不力或推诿扯皮的单位、部门,安机科以专题会议或文件进行通报并提出处罚意见。

  五、经费和物资

  1、治理隐患所需经费直接由分管安全副经理通知财务科拨付;

  2、如治理所需经费数额巨大(超过1万元) ,由公司经理批复;

  3、财务科应无条件确保治理经费及时拨付。

  六、机构和人员

  1、隐患治理切实落实责任制,各单位、各部门为治理主体;

  2、隐患所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隐患治理第一责任人;

  3、安机科负责隐患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

  七、时限和要求

  1、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即刻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下达时限在半个工作日内(自接到隐患报告始) ;

  2、治理时限自接到通知,一般不超过24小时;

  3、隐患治理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并认真检查,确保没有因为治理工作,产生新的不安全因素 ;

  4、隐患治理工作与安全责任制挂钩,实行年终一票否决权。

生产计划 篇3

  企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竞争的关键点,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进行生产计划管理也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生产计划管理是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进行具体的计划与安排,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平稳进行。所以,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产计划管理内涵阐释

  生产计划管理是将生产信息作为控制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项工作是制造业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它的管理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如:交货的数量与时间要按照合同规定,生产质量水平要达到一定要求,要最大限度降低物资成本与时间成本等。市场经济体制的到来,颠覆了企业原有的生产模式,企业的生产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产品结构,根据市场的需要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但一味追求现有经济利益的目标已有些浅薄,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要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规划,维护企业生产的长远利益。所以生产计划管理不能只看市场,要根据企业现有的实际条件,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

  1.1把握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节奏

  对生产进度的把握就是要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现,这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来说十分重要。生产进度需要按市场的需求完成,这样就必须对市场进行调研,对市场情况有一个准确的预判,才能掌握好产品生产的各个节点,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想达到一种和谐共赢的状态就必须保证供货诚信,保证生产进度与时间一致,保证产品有序供应,最终保证企业后续市场活动的顺利进行。

  1.2把握交货日期,控制库存与成品的比例

  交货期限意味着企业必须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然这并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这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下滑,从而影响企业形象。产品如期交货,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这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十分重要。另外,保留一定库存也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时,库存就会发挥出它的优势,但是库存量过大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处理好库存与成品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2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途径

  2.1制订有效的生产计划,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

  制订有效的生产计划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信息加以分析,同时将订单的新增与撤销等动态信息综合进去,这样才能科学地制订出生产计划,指导企业的生产。此外,还要保证产品能够及时供应,确保生产所需要的部件供应商能够按时供应,若不能及时供应必然会对企业产品的生产与交易形成阻碍。所以,生产商与供应商在时间与进度上的同步发展才能确保企业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当然在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上,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使供求保持平稳状态,降低风险,达到优化管理的效果。同时,企业也应该对生产量进行把握,确保供求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向。

  2.2提高编制的质量,建立反馈机制

  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制造型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计划编制采用的是周期法。周期法就是对产品的每一批订单编制出详细的内容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详细的生产进度,当然有时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做出一些调整。坚持以“先来先生产、小规模与承诺优先”为生产计划的基本原则,同时配合突发状况适时调整,就能保证企业的生产如期进行,从而维护企业的信誉与形象。但就现有的状况来看,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像是一汪死水,制订后的计划不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动而及时调整,而是在进行下次编制时再具体更改。这种编制措施对市场的变化不能灵活处理,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反馈机制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

  2.3引进先进的技术,平衡生产计划与企业的情况

  先进的技术是企业生产计划的保证,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与效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让企业及时了解产品市场信息,根据这些动态的变化,企业可以随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交易顺利完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生产需要原材料的供给,这就需要计划部门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交流畅通,避免因为生产原料的缺乏或过量影响企业的生产。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制订的,在编制之前,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力状况,若不能实事求是,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便。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计划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保证生产计划的科学合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编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因为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企业运用先进的技术与信息资源,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这些动态因素,做出决策。当然,每一次正确的生产计划编制会对下一次的生产计划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志松.探析现代工业生产计划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8).

  [2]陈钧儒.新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2).

生产计划 篇4

  (一)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从根本上牢固企业的质量安全底线思维、红线意识,重点对项目质量负责人履职情况、施工现场管理情况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严格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凡是拒不整改或整改不认真的依法责令停止施工,并依法处罚;凡是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没有整改到位的,严格按照要求依法停工,绝不能使安全大检查工作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以树立典型的方式,曝光一批不良企业,树立一批优秀企业,营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

  (二)继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1、充分发挥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生产主导作用。严格落实项目开工前建设方与其他各方主体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制度,建设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拨付安全措施费用,协调各参建单位做好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建设单位违法发包的工程,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一律依法追究建设单位责任。

  2、严格落实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施工企业加大质量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安全措施费用使用台账;加强施工现场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按规定做好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切实履行领导带班检查制度,认真开展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3、强化监理单位的监理作用。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质量安全审查、检查、验收和报告等责任,发现和制止施工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质量安全监管作用。

  4、继续推广运用“IFA”系统考核及工程建设监管和信用平台建设。坚持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在岗情况每季通报制度,加大对考勤不合格人员的处罚力度,及时将各方信用情况录入信用平台,督促责任主体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

  5、推广使用塔机、施工升降机在线安全监控系统。提高在建工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运行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筑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人才和劳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重点培训行业法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理念、诚信经营等知识,造就一批懂管理、能经营、讲诚信的人才队伍,以提高上至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对劳务人员,重点培训技术规范、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一支懂技术、重安全、能创新的企业一线人才队伍,增强一线劳务人员责任意识。

  (四)进一步要求施工企业严格落实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技术交底。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项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五)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实施标准工作规程,对我县其他工程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我县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及应急救援机制。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日常排查工作机制,有针对性的对各重要设施进行重点检查,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严防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季节特点和市政公用行业特性,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提高方案可行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细化应急救援措施,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反应、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七)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文明施工。

  1、严格开工条件。要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纳入项目安全生产开工条件审查内容,凡未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未按要求拨付扬尘治理费用的建设工程,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2、严格防治措施。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导则要求落实各项防尘控尘措施,凡工地围挡、道路硬化、安全网设置、车辆冲洗设备等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停工整改。

  3、严格实施处罚。加强日常巡查和督查力度,凡严重违反扬尘防治要求的建筑工地,以及混凝土搅拌站达不到防尘要求的,一律依法予以处罚,并记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实行重点监管。

生产计划 篇5

  为更好地推动百日安全生产行动工作的开展,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分条块、分行业领域对百日安全生产行动工作的开展做了精心部署,详细安排,并以醒府发[20xx]45号文件下发了《醒民镇百日安全生产行动实施方案》到各安全成员单位、各村(居)、各生产经营单位、各企业业主,把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行动主要内容、行动责任单位、行动效果等做了详细安排和规划,并把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工作责任纳入督查内容。通过一系列精心部署和安排,并有效付诸实施,保障了百日安全生产行动工作有序开展,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到目前为止,已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完成相关工作,达到了工作预期效果。

【生产计划】相关文章:

车间的生产计划06-23

【精选】生产计划五篇07-01

精选生产计划三篇05-28

【精选】生产计划四篇05-22

生产计划4篇05-20

【精选】生产计划3篇05-28

生产计划三篇05-10

生产计划四篇05-11

精选生产计划3篇06-03

精选生产计划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