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发言稿

时间:2023-02-19 09:59:09 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研活动发言稿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你知道发言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研活动发言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研活动发言稿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1

各位到会领导,各位同仁:

  很高兴来参加李家责任区教育督导组组织的小学毕业班学科复习研究活动,今天,我就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能量》一章如何复习谈谈我的设想,敬请大家听后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

  一、复习课的教学理念

  1、认识复习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学习,它在授课时用时没有新授课那么长,在短时间涉及内容多。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重现,它是对知识的回顾、归纳、提升,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系统整合与灵活运用。复习课更不同于简单的讲解卷子,没有目标,没有策略,对一对答案而已;它必须要教师认真备课,撰写“导学案”,采取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新回顾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2、复习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复习哪些知识要明确,采取什么方法要明确,学生在复习时做什么要明确,复习后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本单元的复习目标如下:

  (1)通过对本单元全面复习,让学生认识能量,明白能量无处不在,但看不见;让学生到生活中的去寻找能量,了解能量的具体表现形式。

  (2)让学生认识能源的概念及分类;说说身边的节约能源、不浪费能源的事例。

  (3)理解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的,通过实例说说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4)通过理解和记忆,掌握本单元的内容,为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3、复习课要确定基本任务。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搭建框架,整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图;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复习课也得有情感。有时,复习课相对新授课来说有些枯燥,教师都会用反复的练习来复习,学生非常厌烦这一过程,学生没有兴趣。作为教师,要挖掘复习课的趣味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在复习时有不同的体念,有不一样的收获。

  5、结合学生实际,贴近近学生的生活,精细设计符合教材的编排目的和考试要求的练习题,利用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补短,弥补教师在新授课中的不足。

  6、学生所需要的是学会如何自己去复习。首先,建立信心非常重要;其次,自拟一个复习目标、制定一个复习方案;再次,培养自己的自觉性,态度决定一切;第四,上课认真学习,作业自觉完成;第五,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第六,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多做一些综合性练习,多接触一些生活。

  二、复习本章内容的建议

  (一)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出知识点之间的网络,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1、认识能量、能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认识能量的形式,能源的分类;

  3、描述性语言引导学生认识能量的特点: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4、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二)在复习前,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提炼,归纳,找准本单元的复习重点,做到重点知识要人人知晓、人人理解。

  1、复习能量、能源的概念,可以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如:光能(太阳能热水器)、水能(发电)、电能(煮饭、烧水)等。

  能源: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煤、石油、太阳能、地热能等。

  2、明确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电能、声能、水能、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内能,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3、举例说明能量的作用。

  光能:使植物生长、发电、使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变热、传递信息??

  电能:使电灯发光、使电视机工作、使电力机车运行、传递信息??

  热能:使暖气片工作、使水沸腾、加热食物??

  4、通过对能源分类的复习,清楚认识能源的种类和名称。

  (1)能源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

  (2)大部分能源是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热能、地热能、生物质能。

  (3)家中和工农业生产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和原子核能原料,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

  (4)新能源有(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等。

  5、让学生认识能量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1)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来说明。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饭消化后将(化学能)储存在人体内;化学能可以让人走路、跑步、工作;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电饭锅,电饭锅是用电能来煮饭,电能又转换成热能,饭就煮熟了;学生可能还会列举太阳能、水能。

  (2)在学生建立的知识系统上,老师要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如:地热能储存的热量相当大,在地下3000米以内,目前可供开采的地热相当于2900亿吨煤;地热能可以供应人们需要的热水和空间供热;三峡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节约能源,无污染。

  (3)能源互相转换在生活中的作用。各种能如声、光、热、电、机械能都有自己的使用局限,例如电能不能直接煮饭,只有将它转化为热能才可以煮饭;又如,煮饭用的热能可以从煤、柴获得,但把这些能转化成电能,煮饭更方便。

  6、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能源现状。

  (1)工业化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费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2)(煤、石油、天然气)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而形成的;(矿物燃料)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占总能源的77%)。矿物能源都是不可再生性能源。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对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极快,能源正面临(枯竭的危机)。

  (3)对于我国来说,虽然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例如:煤的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储量居世界第8位,水力资源储量居世界第1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的人均占有率远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此外,我国的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例如:煤炭产地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水源丰富,因而才有“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的状况。

  7、联系生活,建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1)在生活中,让学生懂得人们有浪费能源的行为:空调温度设置不当;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加;整夜不熄的路灯;家中没有使用节能灯;厕所使用马桶;未用的电器没有拔电源;使用一次性物品。

  (2)让学生把自己当主人,参与节约能源的行动和宣传者。教育家长和成人们要使用节能灯具、使用节能的炉具、及时关闭用电设施、把空调设置适当的温度、安置太阳能热水器、开发电动车等,出门乘坐公交车,用洗菜的水冲厕所,不用马桶,利用水能发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三)收索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找准难点,各个击破。这些难点表现在:

  1、能量与能源的区分:

  3 (1)能量是(看不见),没有具体的物质。但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起作用。

  (2)能源能看见的,能摸着的,它表现为固体、液体、气体。

  2、能量的表现形式不是单一的,在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在不停的转换。如:从早晨起床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一些能量转换过程:

  (1)打开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

  (2)用热水洗脸,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

  (3)吃饭后骑车去上学,你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换成(动能)。

  又如:活动目的:在“玩”中体会能量的转换。

  活动准备:看P56中的模式图(人骑车,车转动发电,电带动热水壶)。

  结论: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光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植物体内,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人用脚踏踏板带动飞轮转动,(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再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再转换成(电能);所发的电传到电炉,烧开水,(电能)又转换成(热能)。

  3、现有的能源现状就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有限,人们生活离不开能源,工业发展也离不开能源,怎么办才能解决能源的不足呢?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启发学生为新能源的开发献计献策。这是一类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知识来完成,采取小组集中智慧的办法,综合意见,最后形成结论。

  (1)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例如:在家中,我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节约能源的? A、将水重复利用,用洗脸水来冲厕所、拖地;B、用节能电器。使用节能灯,不用装饰灯;用节能冰箱,它24小时只有0.39度电。 C、记得关掉电器的同时拔去插座,可以省电。 D、电脑不用时要关显示器。 E、不用马桶。F、把空调设置适当的温度。 G、骑自行车去学校或出门乘坐公交车。 H、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胶袋。

  (2)作为节约能源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劝导家长及其他人员一起来节约。通过谈能源现状和人们对能源的一些浪费习惯,引导家长和大人们从哪些方面来节约能源。

  (3)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动脑筋,想想办法,为节约能源献计献策。

  4 例如:可以通过开发新能源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A、开发核能,1000克铀核发生裂变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700吨煤,弥补了煤的有限性。

  B、在广大的农村,人工制取沼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它原料丰富,分散制取,就地利用,投资少,建设快;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而来,开发沼气,可供农家煮饭。

  C、地热能的开发,可以供应热水,还可以用地热能发电。

  D、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色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性能源。通常包括:(1)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2)农业废弃物;(3)水生植物;(4)油料植物;(5)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6)动物粪便。

  E、潮汐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发电。通过储水库,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起来,然后在落潮是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F、当然还有目前用得最普遍的太阳能,还有风能发电、风车提水灌溉等。

  (四)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通过上课、作业、检测等方式将本章节的易考点、易混点、易错点收集起来后,复习时教师要重视引导、讲解清楚,让学生搞清楚考点,明白易混点、易错点。

  1、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了解教材设计的内容,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及训练学生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1)基础性的知识是考试的必考题,在复习时要将重点的知识点归纳。如物体时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能源的分类、新能源有哪些、有关太阳能、海洋潮汐、能源库等知识。

  (2)有关能量的作用、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方面的考点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让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更有实用性。

  (3)关于能源的有效使用方面的考点,很接近生活,比如对于人类来说,有一些浪费的习惯表现出来,考试的安排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就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如“节约能源,你是怎样做的?”“看到别人有浪费能源的行为,你会怎么想?

  2、易错、易混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关的,由于农村学生平时生活的环境局限性,教师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判断力。

  如:“能量是看得见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能量只能通过移动、发热、发光才能表现。“能量是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例如吃饭后去上学,人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了(动能),学生认为运动了就会饿,能量就没有了。

  5 重点强调: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可以随意使用能源”。这种说法学生平时不能真正的体会到能源的有限性,复习时,要将此题的题意与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结合起来。

  (五)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

  1、讲究方法,才能达到复习高效。

  教师要对本单元的内容把握有度,了然于胸。根据具体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不同方法来复习,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科学思想主线,做到整理与复习有机结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复习教学模式。如“先理后练”对知识巩固的方法适合对概念、知识点的复习,它能让学生全面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点,对概念的认识也有一种新的感悟;“精讲多练”适合重难点、易混点理解和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难点、易混点方面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全然茫然,教师应通过精讲来为学生解惑,化解谜团,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能分辨真伪,这时指导学生是必要的。讲后,教师要通过自行设计练习题,呈现给学生的是典型性的题型,以练习的方式来组织复习,在练习中来总结规律,掌握知识。制试卷的方式也是不错的方法,用综合性强的检测题来检测学生复习效果,检测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集中进行语言难点的解答与突破。

  2、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人。

  复习是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把握复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组织形式等。要根据复习内容和复习的需要,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学习时间,能够采用单独式或合作式的学习组织方式自查、自纠、自补梳理知识,夯实基础,形成新的技能。学生在进入复习状态后要注意几个环节:指导制定复习纲要→学生自主复习→总结归纳→自我练习。

  3、教师要把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是机械的复习。所以教师要对知识整体结构宏观把握,要有组合嫁接的能力,就像园艺工人,用智慧衍生许多美丽的品种。复习课要使学生在原有的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综合利用能力的升华,于是复习课中教师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适时加强适合不同学生的变式训练、逆性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有可能情况下要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知识。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内在联系,不要局限于同章节知识的综合,更要注意其他章节甚至其他年级知识的联系。在整理知识和练习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达到应用知识能举一反三。

  三、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

  4、生活处处有科学。

  生活是知识的实验室,科学学科要关注生活,缺少生活,知识就没有了土壤。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的问题设计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问题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5、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在复习课中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材施教,不要整齐划一,要让不同学生在复习中都有新的收获与提高。做好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有句话说的好:“只要你关注他,他就会产生信心和动力。”所以,只要教师多关注他们一些,经常找他们谈谈话,时时抽查一下对本单元复习的某些重点问题的掌握情况,抽空多检查几次他们的练习和试卷完成情况,面对面帮助他们订正、分析和查找试卷失分的原因,他们的成绩都会稳步上升。

  (六)复习时间的安排建议:估计用一周的时间完成。

  总之让复习课出实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教师,吃透教材,积累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实践。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自主复习技能与习惯是重点。希望教师们勤交流,多研究,在分析反思中总结经验。

  7 附:

  科学六年级下第五单元 “神奇的力量”1课—各种各样的能量

  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认识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能量是(看不见),但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起作用。

  2、认识能量的形式:

  3、指出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的能光能、电能、声能、水能、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内能,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若考虑微观则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工作”或运动的。

  (1)风筝(升空的原理):主要是靠(风能)运动的。即靠(风)的推力升扬于空中。原理:风筝本身有重量,会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飞翔,是受(空气的力量)支撑向上,这种力量称为(扬力)。

  (2)汽车是靠汽油的燃烧以(化学能)转化为汽车发动机的(动能)行驶。

  (3)人踢足球,足球运动起来,人给足球的是(动能);而足球奔跑时,动能转化成势能(机械能)。

  (4)火箭的实验——橡皮筋的弹力越大,火箭飞得越高。原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火箭就向前飞去,(称为反冲原理)。

  (5)(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发的其波长可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波向一个方向运动,其能量就是(动能)。

  (6)(龙卷风)是地球大气运动造成的,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造成地球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均,温度不同造成大气流动,这些剧烈的运动形成龙卷风。而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7)水力发电(水能)工作;使电灯发光、电动机转动(电能);跳跃的青蛙(机械能);人跑步(动能);电脑(电能);太阳(光能);人的食物(化学能);能使植物生长(光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能收集(太阳能);可以将水烧开、将饭煮熟、可以使冰化成水(热能);可以使我们身体运动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纸片振动(声能)。

  (8)汽车、飞机离开了(热能)就无法运行。

  二、判断题

  1、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活动没有作用。 (× )

  2、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无关。 (× )

  3、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

  4、能量只有光能、热能、电能、声能、化学能这五种。(× )

  5、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将停止。 (√ )

  6、跳跃的青蛙是靠(电能)运动的。 (× )

  7、能量会消失,所以我们要珍惜。 (× )

  三、写出下列能量的作用(与生活的关系):

  光能:使植物生长、发电、使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变热、传递信息

  电能:使电灯发光、使电视机工作、使电脑工作、使电力机车运行、传递信息

  热能:使暖气片工作、使水沸腾、加热食物

  水能:发电、使水车转动、切割物体

  食物中的化学能:使人生长、使动物运动、

  声能:使物体产生震动、传递信息、检查身体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2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难于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堂学习习惯尤其重要。

  一:课堂常规良好习惯养成。

  本学期通过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的逐渐养成。例如:

  (一)注意听讲的习惯。

  大部分的同学课上能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听时能抓住要点,边听边思考。

  (二)认真看书的习惯。

  能认真阅读课本。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如对应用题的提示语、解题步骤、式题的旁注、计算的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计算公式等关键性知识要看懂,同时还要看懂课本上的示意图和线段图,为分析数量关系作准备。

  (三)认真思考的习惯。

  上课时能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提问和发言。课本上的黑体字、解题规律、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公式的推倒过程等都要提醒学生多加注意和思考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积极发言的习惯。

  大多数同学 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力求作到叙述有序,有条有理。语言简明扼要,语句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讲就是对听、看、想的全面综合的考察,是一重途径。

  (五)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课内外作业。并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计算细心。做完题检算。错题更正。

  (六)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习惯是多种的综合体现。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在计算中,运算方法、运算技巧再熟练、再灵活,如不能正确审题,方向出错,就会南辕北辙,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所以,只有正确审题,才是正确解题的最基本保证。

  大部分同学了解了应用题的审题方法是 "两读":一读是了解性的读题;二读是分析性的读题。必要时可画出示意图及线段图,以帮助理解题意。文字题的审题方法是一读、二画、三想。一读:读准题,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标点符号处要停顿,关键字词要读重音。二画:就清楚地看出数与数的关系是两数之和乘以两数之差。三想:想一想求的是什么问题,有几个层次,怎样列式,要用哪些运算符号,找一找能否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像个别同学还是上课左顾右盼精力不集中,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能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回答问题时声音不洪亮,语句不完整,表述不够清晰、没有条理,态度不够大方。独立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工作。

  二、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改进措施

  1.从低年级抓起,从小抓起。

  2.要严格要求,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

  3. 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4.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5.制定班规,把好的学习习惯约定在班规里。并制定行之有效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6.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思想的习惯。

  7.培养学生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3

  大家好,我是来自园林三小的郑清。作为之前在中学教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老师,这一次同课异构交流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按自己讲课的节奏,今天自己正好应该筋板讲这一节课,对课文的内容非常熟悉。但是想起这节课自己到底需要怎么讲,终究是心存疑虑。重难点显而易见,但如何突破?新课呈现不能完全像初中那样,但这个程度如何把握?怎样从已知的知识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新知识?训练时活动怎么样安排?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昨天晚上,我思考了一下,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将怎样讲。首先的Preparation准备活动中,有Let’s chant”what can you do?”全班跟读以及连锁的“提问--回答”活动(What,what,what can you do?I can ,I can……)第二步的Presentation 出示一组功夫杂技表演图片,问学生Can you do it?引导学生试着回答No,I can’t.让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句型Can you do any kung fu?Yes,I can/No,I can’t.接下来教学短语learn some kung fu 和句子Today we’ll learn some kung fu.引导学生说No problem.带领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学对话编对话演对话,做调查做游戏做习题,讲总结写板书留作业……一切仿佛都有个套路可以遵循。而在两个月的磨合中,学生也了解了我的`套路,我还没有讲,他们就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于是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来看看三位教师有没有什么新套路可以学习,为我简单的上课流程增加色彩。听完课的感受,确实是大有收货,这些精妙的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一,卢老师在讲句型时就教会了学生接下来对话中的动作,学生一边说一边动,就能强化他们对关键词汇的印象。在演排时,这些动作又减缓了登台表演的紧张情绪。

  二,卢老师在展示头饰时,就有Say”Hello” to Mr. Ma.的环节,让我感觉十分新颖。教中学久了,觉得物品就是物品,从来没想过把它拟人化。在戴头饰演排时,又像头饰以及带着头饰的同学Say Hello 了。不仅如此,在两次chant 的活动中,我观察到第一遍的内容是对之前知识的回顾,而后面则巧妙的在原句的基础上加入了这节课新学的重点,呼应了开篇。文学创作中有个说法叫“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让我大开眼界。

  三,二实小万敏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个新环节,每个知识点的引出都十分自然。刚才有老师评课时说道中小学英语课的过渡不尽相同。我自己感觉在中学教学时过渡确实生硬而又单调。万老师却让过渡自然到好像没发生一样,希望万老师等一下向我们介绍她的过渡都是如何安排的。

  四,罗老师很有调动、感染学生情绪的能力。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讲课仿佛就是妈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小学英语处在一个不太像主科但绝不是副科的尴尬位置。有时候我们进课堂,学生们的精力精神面貌似乎不充沛不积极,这时候就更需要老师有这种饱满的精神来鼓励他们。

  五,前面有老师提到了,我们讲的是一节对话课。对话课就该多操练对话,学生能够自如的编出新对话就是学好了这节课。但我恰恰认为这节课中有个小环节设计得很科学:就是根据课文改编成的一个小语段,要学生填can can’t some any 等词汇。这是个语法教学的小环节。有时候反复的对话训练确实可以增强语感、减少错误,但这些有时仍然不及来一个设计了语法知识的小练习,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呈现一撮的问题。

  小学英语中的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有许多争议的声音,我似乎发现之前教过初中的几位老师更赞成加入适量的语法知识一些。我想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多听听大家的看法。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4

  通过参加与黄山实验小学的校际教研活动,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好的认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以趣激情,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无拘无束,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唱游课学习习惯,将会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帮助很大。以趣激情,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教学的特性就决定了课堂常规的特殊性,从问好到师生介绍都体现出一定的音乐性。如果单纯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只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转眼就忘。如用儿歌代替指令,学生就会很喜欢并且乐于接受。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中知道游戏、行走、坐、站的常规。 例如:上课时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我就说:“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讲话,人人都不喜欢它。”律动教学结束后,老师说“一二三”——学生答“快到位”边说边迅速安静回到自己的座位。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循的课堂常规。

  (二)、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参与音乐活动。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内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进行音乐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严格落实,持之以恒,才能形成。

  1、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如:音乐一开始要静静的听,完整的听,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让学生懂得音乐像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也有它自己的一套传情达意的手段。

  2、运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表演、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对于一些害羞、性格内向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经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许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勇气,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当众歌唱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课堂上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要上好一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5

  高一本学期数学是必修一和必修四的教学,共六章内容。必修一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一章从集合出发引入元素集合的概念,并归纳函数的定义,性质。第二章重点是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第三章以建模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为主线。全书以函数模型的应用为主线,多视点宽角度地研究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关注文化,重视信息技术应用,重视能力培养。必修四也是三章: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模块中,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本章中,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代数变换是学生熟悉的,与代数变换一样,三角变换也是只变其形不变其质的,它可以揭示那些外形不同但实质相同的三角函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本册第一章,学生接触了同角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在本章,学生将运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由此出发导出其他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通过本章学习,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中数学必修1和必修4的教学加强了学习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数学教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都还在改进和提高中,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不好,理解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因此,在接受新知识及学习主动性上尤为困难,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引导过程和练习过程。就此我谈一下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在新课改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我们的学生很难改变长期形成的依赖于老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动学习,似乎没有老师的讲就无法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困惑,比如:我们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但学生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就等着老师说出结果;又如我们也试图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探究”等学习活动,但学生不知怎么探究;再如教学中感觉严重课时不足,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更谈不上留有巩固练习的时间了。这些都造成了教学的脱节现象。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

  (1)还是尊敬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任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身边事物到面对问题的引导,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教学中注重“双基”,确保数学教学质量。高中数学课标指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

  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教法、选题和练习的设计。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不但要给新生传授知识,更要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不但要教书,更要教方法、教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与探究的精神。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识字教学开展的扎实,有效,这是我们呢本次教研活动探讨的一个主题。这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分两部分进行。首先由我们呢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识字教学方面的体会;然后结合上午。。。老师执教的《识字六》在识字方法进行交流。

  下面就请我们的各位老师说一说自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感受。

  (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通过实践,我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首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我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手”字谜,编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字谜,小朋友猜对“手”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手”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等。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

  谈到猜字谜识字我也有自己的体会: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和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等特点,在识字教学时,我常常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

  1.创设游戏情境。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学生而言,游戏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喜欢玩游戏,教师要

  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一株紫丁香》的识字时,我就创设了猜字谜的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牛儿躲在屋檐下,抬头看天少一画(牵);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困);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靠在木头旁(休)。当我念出第一句谜面时,学生们就开始积极思考,反应快的同学很快就想到是什么字。“猜字谜”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记的生字,而且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

  关于趣味识字我也说几句:我采用的是“编儿歌识字”的方法。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教“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四)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每个学生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新事物,得到肯定之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求新知。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换、加、减”识字法。比如在教学“始”字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熟字换偏旁组新字的方法,即我们可以把以前学习过的熟字“治”和“抬”换掉偏旁,把“治”字的三点水换成女字旁或者把“抬”字的提手旁换成女字旁就成了“始”字。用熟字换偏旁组新字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清楚生字的偏旁特点,而且可以使学生回想起以前学习过的熟字,起到复习和巩固熟字的作用。再如学习“叹气”的“叹”字时,学生会采用加一加的方法,一个口字加上一个又字,合起来就是“叹气”的“叹”字了。又比如“一颗葡萄”的.“颗”字,去掉页字旁就变成了“果实”的“果”字,这就运用了减一减的方法来识字。

  (五)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我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我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后的时间里,许多家长反

  映他们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视,而是缠着要他们讲故事,也爱自己看故事书了,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人。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六)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人教社新编的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在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启迪心智。

  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咏鹅》、《春晓》、《村居》这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七)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我也有自己的见解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7

  一、一节好课的标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与学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理应发生改变,那么,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爱欢迎的,我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应该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天地。展示才华的舞台。让课堂努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即:有序、主动、紧张、高效、

  有序:就是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一定的次序,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课堂活跃而不忙乱,紧张而不迷茫。有序还体现在师生配合自然,相得益彰,课堂结构流程水到渠成、自然天成。

  主动

  主动主要是指四个方面,一是语言上的主动,二是行动上的主动,三是心灵上的主动,四是思维上的主动。

  1)语言上的主动是指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愿说、会说、善说,说的头头是道,说的其乐融融,教师把学生的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要注意学生表达、音容笑貌是不是充满了,是不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绘声绘?所有这一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行动上的主动主要是指学生不必都挺胸、抬头、端坐在课桌后,学生或坐或站或蹲,也可以在座位上与同桌交流、探讨,也可以下位和其他同学共同学习。

  3)心灵上的主动主要是指围绕学习主题,学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一切,言为心声,围绕内容学生可以高歌一曲,让大家享受音乐之美;围绕内容,学生可以载歌载舞,为了探究学生可以演示、试验;为了形象,学生可以挥毫泼墨、绘制蓝图。所有这一切都是学生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飞。

  4)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思维上的主动。我们都知道思维之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智慧的产品,为此教师一定要创设一种让学生勤思、善思、精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怀疑一切、敢于向书本挑战,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会拓展、延伸;学会发现规律、学会探究本质。总之,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广阔、深刻和批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得以燃烧,情感得以流露,才艺得以展示。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触景生情,高兴的手舞足蹈,悲痛的课痛哭流涕……

  总之,学生语言的主动是自主的、行为的主动是自发的、心灵的主动是自愿的、

  思维的主动是自觉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学生的动,学生主动、积极,创造的体现是学生作为课堂主角的最好。当然要注意,学生的动绝对不是格外向,少数精英的展示,而是全体同学的动,这才是有意义的。

  紧张:课堂如战场,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体验生活获取知识的舞台,一堂好的课堂必然是学生有准备,教师有防备的课堂,同时更是师生共同克服困难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课堂。必须是充满挑战与竞争的课堂。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动脑动手动心动情的课堂。

  高效

  主动、生动、快乐的课堂带来的是课堂的高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学会了尊重、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自信,更学会了做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就像学生所说的:“我的课堂我主宰;我自信、我幸福、我健康、我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把知识内化为力量,把体验内化为创新。这样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节好课必然是师生增进理解、共同提升的过程。是相互合作中战胜困难,扫除障碍,取得胜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平等、关系融洽、真诚相处、彼此合作。是为共同的目标奋进的合作者、创造者、参与者、体验者。

  总之,课堂应该成为开放的课堂、智慧的课堂、的课堂、艺术的课堂、让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课堂,激活潜能、放飞心灵的课堂。

  二、一堂好音乐课的评价标准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艺术教育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委对教师提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课,还要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课”。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求:音乐课要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那么怎样的音乐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音乐课呢?对于好课的标准,众说纷纭,我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目标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的程度(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2、环境的创设

  以兴趣为先导。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或策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调动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生发“我愿学”、“我要学”的愿望。如情景创设可采用:语言描述、媒体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在现、角扮演等。

  3、学习的指导与教学调控能力

  方法简单有时效。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而不是照搬教参和课标。如果是这样,教师只能是按预设方案进行表演,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学习。因为“教”是为“学”而服务的。

  4、教师与学生间的默契程度

  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5、艺术实践

  课堂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6、突出学科特

  教师是否灵活解决课堂问题;音响材料的设计是否到位;课堂中是否对学生进行听觉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培养。

  总之,一堂好课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将自身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感受童趣,体验成功,享受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共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

  三、音乐课上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以至被称作“创新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所以有学者指出:要把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作为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得创造的安全感。的确,学生中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那么,在音乐课上要丰收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开放。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愉悦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

  对于创造宽松的学习气氛,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空间,笔者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1、利用“坐向效应”,消除学生畏缩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也人同向而坐时,会有一种平和亲近之感,但如果人与人相对而坐,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感受、

  不自然感受。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也自然有一种直刺对方心理的攻击。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效应称作“坐向效应”。

  利用“坐向效应”使教师转换角,能在音乐课上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时,由于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学生觉得说不准,于是索不敢回答。我便跟他们说:“这些问题如果让张教师来回答,也说不上一个肯定的,那么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就回答不了了?其实我们只要说出听后的直接感受就可以了。”正是由于我跟他们“同向而坐”,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学生觉得彼此之间是那么亲近,于是大多敢说了:“中速”、“中速偏快”……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百变”不离其中。

  2、赞成学生的“不标准”,发展学生的思维

  “音乐不寻求统一”。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可以把白纸上的一个黑点看成小石子、小虫子、小蝌蚪等,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大人都不得不叹服他们的自由思维。因此,在感受音乐时,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引”到我的轨道上来,而是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一些!”等方式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即使要板书资料中的所谓“标准”,我也不忘加上一句:“这只是很多中较为合理的一种”。比如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学生在闭目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之后,我让他们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时,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他们有的说“幽静的树林里进了第一缕霞光,小鸟在霞光里鸣唱”有的说“小动物在晨曦中醒来,他们看到一切都那么清新,伸伸懒腰,小跑几步,心情舒畅极了”;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姑娘们的清脆的笑声,看到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这样的情景,显然已经没有我“标准”的容身之处了。我高兴地对他们说:“美妙的音乐可以带给我们丰富多的想象。“这正所谓——课堂教学不结束真理”。

  甚至在音乐课中,我不反对学生表示不喜欢某首歌曲,或认为某首乐曲“不好听”的想法。确实,教材中有些乐曲由于教学的需要,过于追求知识、民族或某种“教育意义”而不能投学生所“好”。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头一件事情就是请他们陈述理由(事实上这个过程既让学生从某种角度评价了音乐,又说出了真实的感受,可以让我“对症下”),然后通过欣赏、讨论、挖掘,发现乐曲的美感和欣赏价值,达到喜爱的目的。我想,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不该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这正是学生“心理自由”的需要。

  3、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孕育创造的萌芽

  儿童由于生活经验不多,受习惯的束缚较少,因此容易产生一些反“常理”的想法,然而也许就是这些奇异的想法,

  为儿童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创造成为可能。

  在美国,有位生物教师在讲蚯蚓的时候,突然有学生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教师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尝过。”学生说:“我可以尝尝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这位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品尝了一口,并说出了蚯蚓的味道。老师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后来,这位学生成了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无独有偶,在我校结束不久的教研活动中,一节音乐课上到游戏环节,一学生竟主动要求老师“下台”,自己上去为游戏《找朋友》琴伴奏,这不就体现了宽松的教学气氛带来的心理自由使学生敢想敢为吗?谁说这不是儿童自由翱翔的引子呢?

  品尝蚯蚓、将老师取而代之,这些对大人来说也许是有悖常理的,而对这两个小朋友来说却是直接的想法。如果我们一定要努力把这些“奇思异想”纳入我们习惯的渠道中来,就不会有少年牛顿对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的疑问,也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了。

  4、无限减少否定,表扬贯穿始终

  每一个处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认可、赞扬的需求,而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无疑比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也通常采用诸如反问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否定自己;或首先肯定其有价值的部分,或表扬他动脑筋的习惯和举手发言的勇气,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否定的沮丧感受。而发现有独特的、有新意的说法,就热情地送以“太好了,有新意!”“你很有想象力!”等,让学生体会极其宝贵的成功的体验。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音乐教育,应该难学生留一片自由、宽松的展现自己、表现音乐的天空。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参加石泉县教研主任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视,非常感谢县教体局和县师训教研中心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教科研工作如何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教研处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是校长、教学副校长领导教育科研、推行教学改革的执行机构,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研处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学校教学质量现状,牢固树立我校“教育质量是第一生命,师资队伍是第一要素”的指导方针,教研处是要把配合教务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开展求真务实的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好教研处三大职责和作用:一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二是实施教学指导,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找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校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教科研工作如何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

  一、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从本学期开始,我们主要以学校开展的“岗位大练兵”活动为抓手,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听、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在教研组内上一节公开课,然后由教研组推荐三名教师参加第二学期的校级赛教,把听课和评课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工作,带动并组织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堂教学。此项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很直接地获得了课堂上的经验和技巧,互相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学校还分文理科成立了两个课堂教学评估领导小组,采取不定时推门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并在课后当场评价,注重检查、反馈、总结,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积极开展各级资源应用能手大赛,以赛促教,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作为中学校本教研协作区北区片的中心学校,我校承担过市、县两级“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交流研讨活动、县级资源应用能手大赛理科组的比赛、县级骨干教师理科组考评认定工作等赛事,举办过校级、片区两级资源应用能手大赛。作为赛事的承办单位,我们的工作很辛苦,所喜的是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观摩活动,吸取参赛教师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希望今后有这样的县级赛事还能在我校举办,让我们的教师能多观摩、多学习这样的好课。

  三、推广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校积极借鉴河南沁阳永威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我校从今年4月初开始先后组织两批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初一年级全体教师共28人到河南省沁阳永威学校考察学习,让教师身临其境感受永威学校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观念,因校制宜地借鉴永威学校经验,通过学习、模仿,邀请县教研室专家及城关中学教师指导,成功举办了池河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学习活动两次、汇报课活动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为随后在全校学习推广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四、帮助、督促教师总结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承担课题,制作教具。

  学校在常规管理工作的教案检查环节,注重教师课后反思,进行原始教学经验的积累,并注重把这些经验转化成教育教学成果。今年上半年就有1篇论文获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推荐参加第二届(华师京城杯)全国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1篇论文在安康学院学报上发表,13篇论文获县级奖励或受推荐参加。

  我校语文教研组承担的“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已成功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

  目前,我校语文教研组还申报并立项一个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班班通”环境下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研究》,四位教师分别承担一个市级小课题,两个县级小课题的研究。

  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既可以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今年,我校教研处吸取了上一学年度自制教具水平不高的教训,提前两个月要求各教研组每学科构思并制作两个自制教具,由教研处统一汇总比较,针对水平较高、有新意的教具提出改进意见,由教师改进后再参加县级比赛,获得了县级中学组一等奖。

  五、扎实开展教研组活动

  我校理化生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十分注重理化生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能校本培训,注重组内教师经验的交流,注重发挥实验教学在理、化、生学科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方法、实践操作能力和求实创新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去年全县初中理化生学科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中,有6位教师通过初赛获得推荐参加决赛,获得2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的好成绩。

  六、积极探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9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八门成中学数学组发言,感到非常荣幸,对此,首先要感谢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位同仁,现在我把我们开展的教研情况介绍给大家,借此,我们一起来探索、研讨如何优化教研,提高我们教育教学的能力、水准,为数学教学做得更好。

  八门成中学数学教研组是中学部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一支由高学历、高职称,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师组成的专业队伍,“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一条捷径。”这是我组首先确立并长期坚持的教研理念,正是理念的转变,才促使我们变学校要我们教研为自己主动地要教研;“以生为本,根植课堂,强师为基,优化教研”是我组教研的宗旨;“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示范、教学理论学习”为我组教研的主要平台。近几年来,数学教研组在上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学科组成员的密切配合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扎扎实实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渐渐地形成了我组的教研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深入学习课标,积极参与课改

  理论指导实践。几年来,数学组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组织全体老师,集体学习新课标等先进教学理念。为了帮助教师们节省时间,教研组常书面印发与教研活动相配套的教学理论资料,便于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如在本学期,本组开设了一次关于“学会听课、学会评价”的教研活动,然后再深入课堂听同一节课,进行评析。大家都说这样的培训效果显著。就这样,先学习后实践,边学习边实践。每一学期,教研组还倡导每位老师认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类著作,写好读书笔记。利用各种机会,多参与各级教研活动,多与各类专家、教研员交流。通过系列学习,本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从教研活动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再从案例、论文撰写角度看,教师们对新课标理解已经融会贯通落到实处,教学理论水平也有较大提升。

  2.开展主题教研,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开展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深化校本教研,以“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为契入口,通过每学期举行大型全组性主题研讨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上学期期初举行了初三复习课观摩探讨,为了提高效果,活动前教研组对各教师进行了系列教学理论学习,采用4步法对这节课进行主题探讨:(1)认真听课,认真记录。本节课教师总共提出了几个问题?学生

  如何理答?(2)课后分析,问题归类。教师的每个问题,是用何种方式理答的?

  (3)组内交流,探讨提高。以备课组为单位,逐一发言,探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出自己对相关提问的建议及理由。(4)全组集中,交流总结,形成共识。大家围绕主题准备,并选择中小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各准备一堂研讨课。活动时,首先展示研讨课,然后围绕主题并结合研讨课,双方畅谈各自的认识。这样的活动,既有充分准备,又切合校本实际,大家有共同语言,因而大家就有切肤之感,可以落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之中,比之空谈收效就大大不同。每一次研讨做足准备,扎实推进,课后延伸,真正做到一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

  3.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水平

  多年来,数学组立足校本,开展课改实践,以课题统领教研活动。以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示范、教学理论学习为平台,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手段,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积极鼓励授课教师认真反思,撰写反思文章,并指导授课老师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论文。形成了校本化的“敢问、会问、善问”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该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数学情境、问题意识、情境问题、问题解决、数学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性、可行性和必要性;用实际教学案例来说明此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用对比测试、教学评价、实绩反馈来说明校本化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方式、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师生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改实施后,数学组提出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有一个研讨主题,都要形成一篇可供发表的论文,这个目标基本达到。

  4.注重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反思

  根植课堂搞教研,在课堂上是否以生为本,学生有否得到最大限度的有益发展,是我们观察课堂是否有效的焦点,而学生最好的发展途径就是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提高。

  5.抓好学科竞赛,培优补差并进

  近年来,学校以公费班为依托,各级段培优工作一直常抓不懈。数学竞赛成绩省市有名。由于教师重视数学资优生的培养,并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方法,学生在对待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变化显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数学思维的思辨能力、提出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意识提高,使得一大批数学特长生脱颖而出。

  在培优的同时,数学组全体老师不忘“补差”。大家认识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丢下任何一个学生。少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家庭、个人意志品质和智力等原因,在小学阶段已是数学学困生,到初中后学习更感吃力。其实教学困生比教优等生更费劲,但大家并没有气馁,更不言放弃,挤时间为学困生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耐心辅导,查漏补缺,排除学习障碍。在大家的努力下,我校学生数学分化现象不明显,八年中考,在参考率百分之百的前提下,取得平均分100以上(满分120分),平均合格率98%以上,每年期末考平均合格率97%以上的优异成绩。培优补差并进,真正实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几点是我组教研的主要特色,教研要有实效还必须有教研的制度、常规来保障。我们具体可操作的`做法是:

  1.抓住学科特点,制订可行计划

  教研组在期初,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安排,以及上级教研部门教研工作计划,针对本校实际,确立学期数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措施,以及主要活动安排。该计划初成后,报校教科室主要负责人认真审议、修改,在开学第一周教研组会议上,征得全体教师同意后,人手一份发至每一位老师手中,并按计划严格付诸实施。组织工作做到目标明、思路清、行动实,使全体教师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完成本学期教学教研任务。

  2.抓好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几年来,学校加强了备课组建设,并把备课组提升为年级教研组,备课组长提升为年段教研组长,享受教研组长待遇。为提高教研效果和效率,平时备课教研分段进行,人人自主参与。一般每周活动一次,由年段教研组长负责,人人事前准备,一人重点发言,大家各抒已见。统一进度,统一资料,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并做好记录。年段教研组长平时着重做好“五认真”工作,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并按学校备课要求,做好自查、互查,并要求每节课后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组内的互相听课,是互相学习的主要形式,除了听有准备、有计划的公开课,更多地听常态课,可以推门听课,也可以跟踪调研性连续听课一星期,向同伴开放课堂在我们组内已达成共识,在我们组内每学期每人听课都能超额完成学校的要求,组内的课堂研讨更趋自然化。从平时听课情况看,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许多教师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中,老师们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本校研究五年的校本课题“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已基本普及。学生作业批改和讲评认真,课外辅导及时,数学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平,各级段学生考试,成绩均能达到或超过学校指标。

  3.凝聚集体智慧,搭建成长舞台

  在新形势下,一个教师的业务上的快速成长,光靠自身的勤奋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许多老师的帮助。数学教研组常采用集体备课,个别交流,听课评课、方法指导、教研点拨、信心鼓励、后勤服务等方式,快速搭建数学教师成长的舞台,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更是充当主力。由于数学组有统领的教研课题,较系统的操作模式,教学研究方向,且运用到各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并能较好地开发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教龄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都有与一名师傅结对,互相听课,讲评,探讨,要求新教师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成长课”,同时采用“徒弟展示课”、“师徒同上一堂课”,撰写“教学反思”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教师成长周期大大缩短,并在全市初中数学教学界脱颖而出,令各校刮目相看。

  4.学习观摩先进,提高教研层次

  全组教师都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基本上每年都要外出参观学习,吸取兄弟学校教研组的先进经验。如我们去宁波学习课堂教学,去诸暨学习竞赛辅导等。上学期为了进一步学习其他教研组的先进教研模式,数学组教研组长(包括年段教研组长)等全程观摩兄弟教研组教研活动。如观摩社会组“微格研究、主题研究”的活动模式给数学组教研以启发,其中七年级—生活化;八年级—情境化;九年级—案例化,这种活化教材的做法值得借鉴。活动中,众多专家及领导发言,高屋建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再如观摩语文组八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主题开展了“依标施教,张扬个性”的备课、教学探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事后,组长认真撰写了观摩体会,力求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本组教研质量。

  几年来,数学组团结和谐,同行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不遗余力,工作重担争着挑,有了荣誉大家让。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研组教科研水平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对数学组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要求,我们感到仍有差距,很多地方要努力改进,如教研组内教师多,集中安排教研活动难;教学与教研关系的处理上,少部分教师还是重教学轻教研;在备课的规范化操作还要再努力等等,这些都将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进。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将立足校本,根植于课堂搞教研,团结一致,虚心向同行讨教,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素质,争取更大成绩,让全组教师通过教研这条快速成长的途径,在成功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事业,从而获得职业的幸福!

  最后,衷心感谢各级各类专家对我校数学组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长期以来对我校不遗余力的指导!衷心感谢全体同行的帮助指导!

  谢谢!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10

  多少年来,“精批细改”的传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不这么做,教育主管部门能通过吗?家长能愿意吗?因为自古以来语文教师就是这么改作文!这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作为老师,若不改这“两座大山”,良心过不去。批改吧,没有实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谋求改变。

  一、在教育理论中寻求改变的方式与依据。

  《课标》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同时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并对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又说“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提出“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应只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只有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让学生借助于批改,在同学的文章里“寻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师单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是使学生从有兴趣评改他人文章进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这符合教育理论。

  二、益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未来社会要求人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在智力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往往更能有所作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积极意义。

  1、转换角色,培养内在的写作兴趣

  组织学生互批作文,让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互换,学生在心理上就能产生一种新的兴奋,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会比较关心别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会格外地关注评语,并籍此提升了写作兴趣。

  2、增加压力,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老师批改作文,评语的好差,对学生没有太大压力。而在互相批改时,其心理就会发生变化。青少年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同龄人中间,尤其不愿露丑。作文互批互改势必促使他们尽力把作文写得更好些。

  3、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对教师评语的反应,大多是顺从。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开发。而学生互批作文,营造了教学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断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机制。这种长期合作的方式无疑将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既追求真理又寻找共识的生动而团结的文化氛围。

  4、体验甘苦,承担他人与自己共同成长的责任

  作文互改能够使学生意识和体会到,自己在别人的评价下,以及别人在自己的评价之下,在写作方面获得的进步。这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历程,体现了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成长的本质特征.

  5、复归本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好习惯

  文章该怎样立意,布局,炼句,这种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在反复修改中才能提高。学生们互改作文,是一种本职的复归,真正把学生推上了主体的地位,变老师的事为自己的事。培养这种观念和习惯,是真正的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养人才潜能的“终生教育”。

  6、促进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集体感

  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更需要有善于与人共事的心理素质。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际习惯和与人协作的性格,个人的集体感会不断增强。这种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养,其意义远远超过作文批改本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摒弃繁琐,解放教师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说:“寻找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作文互批互改将会使教师跨过大“包揽”式的精批细改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紧盯作文中的学生。

  鉴于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观念的转变。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听了今天早上四位老师的“习作早起步”课堂教学,可以说精彩纷呈,让人如沐春风。给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做了习作教学的优秀示范,对于引领全区习作教学的省时、高效的开展将会起到一个有力的推进作用。

  两位王老师教学的是《传统节日》习作课,教学目标明确,设置学生习作要求适中,学生课堂习作生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首先,她们抓住了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多媒体展示出有关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节日的气氛、节日习俗、美食文化等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来唤醒孩子们对节日的回味。其次,习作的教学的引导方法也非常得当,都充分体现出把课堂让给学生,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并做以适时地、层层递进的有效引导,比如:通过“总起句”和文章开头方法的实例展示,在习作方法上给学生以借鉴,做到了“看——说——写——评”有机结合,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看图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张老师和洪老师的精彩引导,可以说各有特色。都做到了:

  一、以兴趣为媒,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师生距离。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看图、观图的兴趣,让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并重视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营造出一种轻松学习、乐于学习的环境。

  二、教给学生方法,学会观察。在引导习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抓重点、按顺序进行构思,同时鼓励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使观察与思维结合起来,避免了所观察的内容只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

  三、适时点拨,有效引导写话。从观察所得、所想到用文字表达出来,才是看图写话的作重要一环。两位老师精心设计、想办法,从说到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一些词语、句式,降低了写的难度,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写、并乐于去表达。同时,激励性的评价语,对学生的写话、表达欲望也非常有效。而且对于写话的格式、标点的运用上都做了很好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所得。

  总之,几位老师的习作教学亮点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借鉴,去深入到课堂实践中,让习作教学不再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困扰。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12

  一、 会议的意义

  启明学校语文课改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了,大家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市级和镇级小学语文教研室也组织了多轮的培训,从课标解读到教材培训,从教学策略到教学评价,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课改的成绩不断走向辉煌。 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全国掀起了对课程改革的反思,语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引起了广泛地的讨论。前一段人民教育刊登一组文章,闫学和王晓春的关于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讨论,再次引起语文界的争议。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分别在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汉举办的。会议结束,全国小学语文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做了总结发言,他发言的中心议题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他在发言中高度宣扬“倡简”,既“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是“启明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会”,是落实上级及我校的工作计划,其实也就是要研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现代的书都不好教,正所谓教学难,难教学,现在成为广大教师的心病。特别课改以来,我们对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大家也期待着召开这样的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故此,我校就在本次教研会上确立了这样的会议主题。

  二、肯定的成绩

  本学期,我校小学也有部分语文教师经过精心构思,在校园里展示了他们教学的风采,给大家提供了语文教研交流的机会。我们不能说是他们的教学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至少也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要怎么教,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

  三、教学的现状

  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最担心的一个课题——作文教学,对于以前我校教师所进行的作文公开教学,对于他们的获得的成绩我不敢说得太恭维,对于他们所授的作文课,我听了以后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他们跨出了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他们教学生涯中最难走的第一步,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一半。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没有问题了。我作为本次经验交流会的主持人,我对于作文教学,听课也有将近有30节了,听了这么多课,我很有感触。首先我觉得这些老师能去承担这个作文公开教学已经是很不简单了,他们是很勇敢的。

  在这30节课里,可以说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有的课堂教学不得不让我倾媚和赞叹。因为今天在这里不是开作文教学的总结会,我就不作说谈。

  下面我针对,我校教师作文教学的情况,谈一谈作文教学的现状:

  1、重课内,轻课外。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力求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正确的,也应该遵守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按课时计划,每周也就是两课时的作文教学。作文能力的提高要靠日常的积累,作文能力也不能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知识和提炼技巧,还要靠生活的观察和社会实践等因素丰富作文的素材。作文过程实质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作文教学渠道。而我们现在,大多教师把作文的指导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堂教学也就只能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和激发写作兴后,就让学生动笔写作文。由于脱离生活的实践和观察思考,学生一动笔就是套话连篇,或者枯燥无味。要写好作文,必须把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如果每次作文都有观察实践、搜集信息、活动体验的基础,那么再回到课堂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学生不会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素材,没有感悟,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写作文的第一道屏障。另外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多练笔,要多练笔,光靠课堂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提供多练笔的契机。比如,充分利用的参观活动、意义假日、娱乐游戏、社会公益等活动,让学生写见闻、写体会、写日记。也就是说,能让学生动笔的活动,就让学生动笔。这样做是课外求发展,课内求质量,课内和课外密切合作,形成互补,才有望提高作文的能力。

  2、重教材,轻自主。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唯书唯上的观念依然严重,甚至是不可动摇的。认为教材是国家下发的,教材是统编的,教材不能不用,而且是必须用,还要用好。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么用教材应该有教师的自主权。特别作文教学,年复一年写着同样的题目,学生厌烦,教师也厌烦。教学方法多年也得不到创新,今年你是这样教的,来年那个教师还这样教,这样的乏味的作文教学,怎么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呢?我们说,重视教材不等于完全尊重教材的作文命题。我们完全可以修订,甚至是创新作文教学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素材非常广泛,某个事件,某个见闻,某个活动都可以作为作文训练的载体或内容。在今年的作文教学评比活动中,我看到很多教师,打破教材的规定,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了很有特色的作文教学。因为是自己研究的,是自己思考的,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课堂教学很有个性。这就打破千篇一律的作文教学模式。我记得,阜蒙县泡子中心校包青梅的一节作文教学《诗歌创作》,这节课具有挑战性,因为从小学教材编排看,很少有诗歌写作的训练,而事实经过训练学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包老师先从背诵诗词入手,揭示作文内容,然后以秋天为话题,让学生谈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都有一种感受,那就好似见物生情。秋天是丰富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当你看到落叶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让学生拿起手中的落叶,让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玩味。这片落叶在学生的眼里,不仅仅是个落叶,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透过落叶仿佛眼前多彩的秋天画面,仿佛看到大雁南归,仿佛听到落叶的哭泣,这些富有情感的想像,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20xx年春季的时候有一位教师执教的想像作文《故事新编》,这是以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为写作背景,续编童话故事的训练。先让学生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命运,引发学生同情心。然后假设你在某地看到了这样遭遇的女孩,你会怎么做?想像小女孩的心理、语

  言、行动。通过课堂中的对话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真挚的情感。然后教师让学生新遍这个童话。这节作文课,是教师独立思考基础上设计的作文教学,由于学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还有教师执教的《蛋壳的坚固与脆弱》,这是一节活动作文。教师先让学生操作一个小实验,用尖锐的硬物击蛋壳凸面和凹面,然后让学生得出结论。实验仅是作文教学的载体,关键是让学生怎么把这个实验过程写出来——写清楚,写具体,写条理。在写之前,老师还给学生提供了词语超市。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活动作文,谈不上是教学方式的穿心创新,但是,从学生角度上来看,确实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学。

  我想,作文教学不能老守一个模式,要时常给学生一种新鲜和好奇的感觉。就像我们穿衣服和吃饭一样,总穿一件衣服,吃一样饭,肯定觉得没有生活的乐趣。作文教学也是一样,时常的调调口味,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可能就会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呼吁作文教学的自主性。

  3、重兴趣,轻方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生没有作文兴趣,那么也不可能写好作文。问题是我们重视作文兴趣的同时,是不是也忽视了一些基本的训练呢?新课改以后,小语界提出作文教学要尊重儿童的兴趣,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提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于是大家去遵从了,去实践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和过去学生作文相比较,不但能力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文不条理,句不成段,废话连篇,甚至是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果我们六年的作文都这样搞,语文真成了忧患的语文。

  兴趣是重要的,方法更重要。我想学习光有热情不行,在有热情的基础上还要寻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还要研究以下怎么走是正确的,是高效的。那么方法不能不教,有人说学生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通过练笔感悟出来的,要让学生写作有个性,就不能教方法。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方法是钥匙,方法是工具。我们已经探讨出来的方法,并且是有效的方法,为什么不教给学生呢?难道让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再回过头来领悟方法就好吗?什么是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然后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是才是有效的教学。作文也是这样。我欣喜的看到,我们今天的这三节作文教学。都不失作文方法的指导——包括怎么观察,怎么想像,怎么写具体。

  我们知道作文的文体不同,写作方法也不一样,写人有写人方法,写事有写事的方法,写景有写景方法,这些基本的规律,应该在作文指导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4、重大文,轻小文。

  所谓大文,我指的是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园地的作文。一个学期八个单元,学生就写八次作文。通常还有不负责的教师,八个作文也可能没写全。如果一个学期仅凭八次作文训练来提高作文能力,效果甚微。

  所谓小文,我指的是学生平时的小练笔。别小看是小练笔,有了小练笔,才能做大文章。由于

  教师死守教材,加之教材安排小练笔相当少,所以教师就忽视了这样训练。小练笔可以随时的进行的,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写几句话,写个片断,写一片日记,都是小练笔。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资源,比如课文的空白处,结尾的延伸处,生活的联系处,文体的模仿等,都是练笔的很好契机。

  5、重保守,轻创新。

  所谓保守,就是延续多年作文教学的老路子,不敢放开手脚。比如,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结构基本是:审清题目与要求——拓展写作思路——编写写作提纲——动笔写作——交流评议。我不是说这样的'教学结构不好,而是觉得太陈旧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模仿他人作文教学的套路,没有自己个性的设计。原来在公开课《争做推销员》,这节作文教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作文教学要创新,要敢于创新,包括作文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的形式。

  6、重指导,轻评价。

  很多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力量都花费在指导上,当然,没有很好的作文指导,学生也不可能写出好作文。但是作文的评价也很重要。叶圣陶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怎么改作文,教学评价的起到反馈和规范的作用。很多老师指导完写作就完事大吉,关于学生写得好与坏,给个等级或分数就可以了。学生拿到教师评价的作文,多是一看等级,也就了事了。每次作文,学生必然存在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是全程的作文教学。有问题,不能留给下次,否则越欠越多。 关于作文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比如家长参与,文章发表,网络互动都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问题是,教师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因为作文教学牵扯精力实在是太大了。

  四、我的建议

  以上,我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下面我简单谈谈关于作文教学建议:

  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我们对课程标准并陌生,几乎是天天讲,天天学。可是真正体会课程标准内涵的太少了,特别是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没几个教师放在心里。在教师的心里,知道有这么课程标准,但是一到教学准备的时候,或盲目地寻找教学案例,或盲目地套用的教学模式,或盲目地听从领导的意见,或者顽固地凭自己的经验。课程标准必须学,并且要学透,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不能失去语文教学的方向。

  下面是摘抄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课件展示)

  课程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阶段性目标

  1- 2年(低段)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 4年(中段)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5- 6年(高段)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教学建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13

  各位老师,大家好!

  刚才听了张彩霞老师的讲课,接下来我们就他的这节课进行课例研讨。在此,我们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改进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研讨的开始,我先向各位老师们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主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校本教研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出现许多可喜的变化,如有学生合理甚至“离奇”的猜想,激列的争议,喜出望外的惊讶,更有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思等等,但由于新教材留了给我们太大的教学空间,有的教师拿着新教材,却唱着过去的歌谣;有的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时心中无学生,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过程形式化,这些现象导致某些数学课堂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些,本次课例研讨我们把问题聚焦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这一主题上面。

  下面,先请张彩霞老师对“年、月、日”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张彩霞: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天体运动,使他们知道年月日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并提出教学目标。在练习环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坐享其成”“人在课堂身在操场”的不思维的这样一个误区。如教学大小月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心里有谱之时,才下指令让他们填写统计卡,为后面的分类认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东张西望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为什么?这些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一刻,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采用的方法是,总结提炼出消化本节内容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即:猜测观察——推理验证——得出结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设计了每种算法后隐藏一题,调动学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内化知识的拓展性练习。练习中还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巧妙的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

  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组织还做的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组长:

  感谢张彩霞老师给我们提供了研讨的课例,大家肯定迫不急待地想交流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我们就以以牛老师提供的课例为载体,围绕主题积极交流碰撞。

  孙伟:

  结合我们的主题和张彩霞老师这节课,我针对“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谈自己的看法,整体感觉这节课是成功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的突出,对难点的突破,对目标的完成,都是比较有效的,体现了课改的理念,体现的我们数学组的主题。

  姚秋红:

  我也认为情境创设不一定要真实的,但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教学所用。想想我们低年级常创设的童话故事情景,都不是真实的,但学生感兴趣,教师能借助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还要强调的是,不同年龄的学生适合他们的情景也不同。面对高年级的学生你如果还用童话故事,效果就不行了,他们适合有挑战性的、探究性的、或是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

  李晶:

  我想是的。教学过程确实应该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历程。践告诉我们,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两方面很重要:一方面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减少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让课堂

  教研活动发言稿 篇14

  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英语教学的重视,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感谢李泳老师带给我们这样一节激情洋溢的展示课,感谢各位老师刚刚如此精彩的发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学习外语发音至关重要,发不好音,会给进一步学习外语造成一系列的困难。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好,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有些孩子死记硬背单词,有的甚至还用中文给单词注音,我就碰到了学生给单词用中文注音,比如“spring”有学生写成“四不润”等,严重影响了发音的正确性。随着英语学习中新的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严重受到挫伤,使学生学习英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掌握拼读能力,就等于没有进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基于这种原因,《PEP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它十分重视语音教学这块内容。但由于语音教学的内容放在PartC部分,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赶教学进度,语音教学经常被忽视,再加上音标教学本身具有枯燥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到小学毕业,不会拼读音标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搞好语音教学迫在眉睫。下面,我就根据上次观摩课的情况对如何进行语音教学进行了一些总结。

  一、整体把握教材,抓住语音教学的契机

  1.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如中学生,集中学习音标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集中学习音标会使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单词时,教师要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单词的发音和拼写,归纳读音规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字母与音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PEP教材每单元的C部分的Pronunciation,但教师不能单纯地靠每单元安排一节课来完成PartC部分的语音教学内容。语音教学应贯穿于每一堂英语课中,特别是渗透于单词、词汇教学之中。这样,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厌烦情绪,并且可以保持语音教学的持久性。

  2.合理安排语音教学的进度

  《PEP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集中学习音标,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字母、部分单词及词汇的,逐步渗透语音教学,这一点十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在学习第三册时,教师可以将48个音标陆陆续续地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年内初步掌握48个音标的发音、认读及拼读单音节。到教学第五册时,我们再将字母组合的发音渗透到单词、短语、句子教学中。这样安排音标教学的进度就比较合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要求我们教师熟悉整套教材,有的放矢地将枯燥的语音教学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化整为零,采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教学策略。

  二、巧用各种方法,进行音标教学。

  音标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理想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设计教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教学音标,这样就会达到事半而功倍。

  1.音标概念的引出要自然,形象。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因此,音标概念的引出要形象、生动。宁都县的老师是这样说的:音标就像汉字的拼音,英语单词可通过音标注音拼读出来。音标的大家族里有48个人口。汉语拼音有韵母与声母,同样音标也有元音与辅音之分。音标的外形与字母十分相似,但音标们都有一件漂亮的小风衣//。

  2.音标教学与字母、单词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音标时已经学习了字母,在教学音标时,我们可以结合字母的发音帮助学生掌握音标的发音。如在教学音标[i:]时,让学生找出含有[i:]的字母EBCDGPTV。如在教学音标[e]时,让学生找出含有[e]的字母FLMNSXZ,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音标的发音部位。在单词教学时,教师应适时地教给学生掌握字母(形)在单词中读音(音),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那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建立起了音、形之间的联系及其单词的拼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拼读能力。如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的发音等等。

  3.利用手势个别音素的发音

  在听课过程和中,我发现用手势语教学语音效果很佳。如在教学音标[au]时,学生开口度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文清路小学的教师就利用手势辅助教学。当她发[au]时,同时在身体前方顺时针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引导学生也那样做。结果,学生均找到了感觉。又如在教学音标[ei]时,瑞金市小学的老师请学生在发音时尽量将嘴角咧到耳根去,尽管这样有点夸张,但效果很好,学生也不会将[neim]发成[nem]。

  三、趣味操练,突破“三关”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在音标教学时不要求学生书写音标,主要是过“三关”。“三关”指认读关、听辨关、拼读关。学生学习48个国际音标就像学习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容易落入单纯模仿跟读、机械练习的枯燥单一的俗套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教师应将游戏、歌谣、谜语等学生喜爱的活动穿插在语音教学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很大提高。

  1.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操练音标

  我们面向的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视、幻灯、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及自制卡片、挂图、小黑板等教具。借助这些具体形象的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记忆枯燥抽象的音标。

  2.积极利用各种游戏操练音标

  游戏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利用游戏操练音标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文清路小学的刘薇老师就采用了游戏Missinggame(哪一张不见了),不仅可以让学生识记音标,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眼力。(找朋友)游戏,教师报一个清辅音或浊辅音,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浊辅音或清辅音,教师报出短元音或长元音,学生说出对应的长元音或短元音。既可以练习对比发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当然,关于音标操练的游戏不胜枚举,作为教师要勤动脑、善组织,利用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音标的兴趣。

  四、反复操练,持之以恒。

  音标教学不可能一劳永逸,学生学习完了音标,并不是永远掌握了,由于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外语学习是最容易回生的。因此,语音教学一定要反复抓,抓反复,做到持之以恒。教师要在教会学生音标的认读及拼读之后,注意培养学生按照读音规则,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迅速反应的能力。每次教新词时,不仅要会发音、会拼读,还要与旧词联系,进行一些归类性的训练,并且反复拼读,不断正音,学生在这样训练下,语音才会越来越好。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更容易形成习惯的定势”,学生一旦养成靠音标读准单词、靠读音想音标拼出单词、自动运用把音标和单词进行比较的方法记单词等习惯,他将终身受益。因此,在平时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规范有序的语音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迈入英语学习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