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2-08-13 12:16:5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书笔记合集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书笔记合集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

  古代女子进宫到底是好是坏?以贾元春为例,当日太监前来宣旨,贾政得知,高兴极了,荣府上下引以为荣,元春进了宫,荣华富贵,金银珠宝,享用不尽,今日回府便赏赐一番。离开父母,离开家园,孤身在异地,温暖少了,欢笑少了,想那元春只身在宫中,昔日的姐妹不在身边,连个说话的知心人也没有,更恨宫廷险恶,处处提防;规矩重重,处处小心,能有快乐吗?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回头看世间悲喜,自有人评说。

  李嫫嫫呀李嫫嫫,你为什么那么冥顽不灵呢?的确,宝玉自小喝你的奶,你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你的奶或许宝玉就不会这么壮了,但是,与其说你有伟大的胸襟,不如说你居“功”自傲,厚脸皮。

  做人以谦虚为本,你以为自己了不起,难道别人也这么说吗?放现实点,想想看,宝玉给晴雯的`包子你吃了,给袭人的酥酪也装进肚子了,人家没怪你也算运气了。如果宝玉再大发脾气要你走,那个老太太哪会把你留下?骄傲自负的苦果可吃不得。

《红楼梦》读书笔记2

  仔细想来中国古代的小说无非世情、历史、神怪三种被人奉为主流,若论艺术成就之高低,《红楼梦》一书无疑是世情小说的艺术成就的最高点。

  初读红楼,无法体会曹雪芹先生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只觉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所能读懂的不过是贾府的兴衰成败、宝黛的爱情悲剧。那时候,只觉得《红楼》一书是封建女性的.赞歌亦是封建女性的诔文。自然,一本书是无法从实际意义上完全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无丝毫联系,书中还是有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子。仔细对比之下,《红楼梦》与《金云翘传》在故事情节、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无疑是从前人作品中感悟而来内化于心作品之中的。但是,不同于别的作品的是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刻画细腻且具有灵魂的,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或温柔贤惠,或孤僻乖张,或轻狂张扬,或端庄静雅……

  再读红楼时,细细读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不得不感叹作者格局之大、思绪之深。作者写的,是作者的生活体验,是广阔的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是这个时代所呈现的东西。《红楼梦》真真是一曲为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而怀金悼玉的,真真是为这奢侈腐化、仗势欺人而警告讽刺的。纵使白玉为堂金作马,纵使龙王请不来金陵王,纵使珍珠如土金如铁在这伦理丧尽、奢侈腐败下终究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书笔记3

  读书笔记《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给我印象最深的最感动的是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林黛玉和阆宛仙葩的薛宝钗。

  《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一样,都共有一百二十回,最让我记忆如新的是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说湘云原本说要开诗社,结果因没钱,宝钗给她出主意,说自己有螃蟹,明日先叫老太太来赏花吃螃蟹,人走了后她们再在一起玩写诗。吃过饭后,众人一边继续吃螃蟹一边作出12首桃话诗。林黛玉自然第一。后来吃螃蟹,宝玉又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螃蟹诗,结果引出黛玉宝钗各写一首,宝钗在此露出讽世的感情,十分毒辣。

  后来我查电脑明白了:《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中国长篇小说,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读书笔记4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题记

  红楼梦一梦古往今来,赚得了多少叹息,多少惆怅,可是又有谁读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凉,午夜梦回他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观园的喜怒哀乐,然后轻轻一声叹息,面上平静如初,实则内心百般波澜。

  有友人问我,在这本书中你认为曹雪芹更偏爱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轻笑不语,其实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不过是那颗顽石命中的一片浮云,片刻间便烟消云散,干净的不留下一丝痕迹,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都是对的,可如果一旦结束便真的是结束了。

  都说红楼梦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呀!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于走向灭亡的道路。这书不仅是曹雪芹对而是生活的迫忆,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讽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作者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时济世,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做诗人”的慷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便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当时那个黑暗卑劣的社会不相融,那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解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性和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语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挽歌。

  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本书。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百年后世人对红楼梦可谓是褒贬不一,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是无论怎样,认识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要有辩证统一的眼光,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读书笔记5

  曹雪芹的身上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色,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唯有情字可以让他百死不悔。经历了家道的兴衰,看到一个个玉洁冰清的女儿的悲剧。他经常想把曹李两家的事写成野史小说,一个鼎食钟鸣之家,过着骄奢淫逸的日子,终于一败涂地,抄家问罪,供世人淫卧醉饱之后一读,岂不发人深省?

  曹雪芹最初的想把书的名字叫《风月宝鉴》。他说:我要在书里安排一面镜子,正照是红粉,反照是骷髅,唤醒世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此上补青天,下警世俗。玉莹临终绝笔“绝命人声声吐肺腑,盼君为千古红妆同一哭。”让雪芹明白《风月宝鉴》主旨欠妥,从此改弦更张,再谱新篇,为受苦最深,受压最重的世间女子吐哀怨,鸣不平,抒愤慨,重写真书,取名《金陵十二钗》。当看清是世事后,他自言自语说:“仅为女子昭传,显然软弱无力,要刺豪族、反权贵、争公允、鸣不平。”曾想写成戏文,取名《红楼梦》。

  当妻子在贫困中死去,曹雪芹烧了半部书稿,半生心血,他明白了,不公不允,以强迫弱,污泥浊水,残暴酷虐等等等等,都是因为气数将尽,末世降临。他要写书,不止是宣色空,斥淫妄,为闺阁昭传,“我还要拆天、拆了这个欺人的天!害人的天!元凶巨恶的天!”

  写书并不顺利,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大骂:两试不第,习武又无端终止,真是文不成,武不就。我曹门仕宦之家,相传数代,怎么可以出个写野史小说的呢?简直是浑账。后一把大锁将其禁锢在悬香阁。然而曹雪芹仍伏案疾书。书稿曾被撕、被烧、遗失,然而曹雪芹不改著书痴心。

  为了生计,雪芹进宗学当杂役,创作《石头记》。此书引起学子敦诚敦敏的极大兴趣,《石头记》在宗学里传开,惹起风波,雪芹被赶出宗学。当过更夫,甚至打过“执事”就是扮孝子贤孙替人送殡。最后穷困潦倒中在黄叶村夜以继日写《石头记》。最后,儿子的夭折彻底击垮了他。除夕之夜,冰天雪地里,在儿子松儿的坟上,吟罢”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仰面跌倒,阖然长逝。留下未完书稿,成为传世《红楼梦》。

  在《梦断红楼月半残——曹雪芹的一生》中,一方面,我们可以感性地看到了曹雪芹坎坷艰辛的一生。他才华横溢,文彩飞扬,然而他不事权贵,不受封建教化束缚,处处充满了反叛性格。他正直善良,对人真诚,追求平等,对自由爱情有着极度的渴望。他身上闪现着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性光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曹雪芹在生活中历经种种痛苦磨难,最终在一场痘疹流行中失去了妻儿,除夕雪夜,冻饿而亡。

  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活动史。历史文学是昔日的人艺术化的.再现。将历史以文学形式呈现,让历史人物带着深刻的历史烙印走来,带着鲜明的禀赋与个性走来,展示了丰满的血肉和独特的灵魂。让读者把自己深深沉浸在描写对象的情感世界中,心与心相碰,情感与情感交融。让世人透过个体看到了那段凝重苍凉的历史。曹雪芹的一生是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生,但这个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读书笔记6

  手里捧着温暖的茶杯,房间里热气袅袅,淡而朦胧的白雾弥漫在房间里,显得很是梦幻。修长的纤指翻开书页,我欣赏着《红楼梦》那字里行间隐隐散发出来的唯美与清新,静静地沉浸在红楼梦里。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由盛转衰的红楼梦……

  林黛玉,真是一朵绛珠仙葩。她是独一无二的,是上天造出的仙女降临凡尘。黛玉葬花,让我体会到她的伤感悲怜,花无百日红,黛玉为此多愁善感;黛玉初来贾府的小心翼翼,让我体会到她的“寄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黛玉的才情,令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诗句也很有李清照的风格,唯美飘逸还带着伤感;黛玉的容貌,自是没话说的,她与宝钗,并列第一,在一群莺莺燕燕中,她俩鹤立鸡群,各有千秋。黛玉是小家碧玉的清新脱俗,而宝钗是大家闺秀的雍容优雅;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孤芳自赏的,而宝钗的性格是豁达开朗、温柔敦厚的。黛玉是冷漠高贵者,而宝钗却是平易近人者。

  薛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静,品格端立,对下人随和,深得人心。她生于大户人家,乃是千金闺秀,但并没有看轻黛玉,反而对她很好就像对自己的亲姐妹一样。怪不得丫鬟们私下里都说宝钗比黛玉好呢!但我看,宝钗未必有黛玉的才情与气质,只是她随和罢了,而黛玉对人不冷不淡,很是内敛。其实,宝钗也是有野心的,只不过她藏掖得好罢了。她若嫁给贾宝玉,两府结亲,薛府就会更强大。而且,她又喜欢贾宝玉,她也知书达理,原本能心想事成的,可偏偏在她之前就来了个黛玉,贾母跟黛玉情分儿也好,王夫人也怜惜黛玉,再加上黛玉容貌、才情都略压她一筹,这令宝钗愿望达成的成功率小了一大半,她只能按捺着自己的不忿,在下人前表现得随和,在王夫人、贾母前表现得优雅娴静。

  宝玉长得俊美犹如女孩,他“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颈上的五彩丝绦上系着一块美玉”。宝玉虽不爱读书,但他聪明伶俐,从他送林黛玉的表字“颦颦”中就可以察觉,颦此字很美,取自“一颦一笑”,可见宝玉对黛玉是何等喜欢。形容宝玉性格的词,有一首是最适合的:“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物,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宝玉虽愚顽,可他对黛玉是真心诚意的,后来,因为黛玉仙逝了还出家当了和尚。呵,好一个傻宝玉!你可能会这样说。可这却恰恰说明了他对林黛玉的真情,宁可去当和尚也不迎娶薛宝钗。好一个真情的宝玉哟!

  不过再读《红楼梦》,最令我感叹的人还是黛玉。从大众的角度来说,黛玉是孤傲的,黛玉是不近人情的,黛玉是爱使小性子的,黛玉是心胸狭窄的。事实上这太肤浅了。我不这么看林黛玉,是的,她是心胸狭窄,容不下别的女人与宝玉好,所以爱使小性子,可是她并没错,这说明她对贾宝玉用情至深。她是孤傲,可谁知道,在她孤傲的外表下,伪装的铠甲下,藏着一颗多么脆弱的心?其实她并不孤傲,可是,她寄人篱下,这毕竟不是她的家,她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都有可能被责怪。黛玉的心情我理解,她是那么一个心思玲珑的少女,就是太过忧愁了些。虽说黛玉最后是悲剧,可是,我反而为她高兴。她本就是天上圣洁的仙子,她在人间,总会堕落凡尘,上天将她召回,令她在天堂永生,她本就是不落凡尘的.,现在她终于回到了属于她的归宿。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正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毋庸置疑,她长得是最美也最有才情的,“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长得倾国倾城,美若天仙。可是,世人赞赏她的容貌与才情,可却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林黛玉,即使他们平凡普通,也不要他们做林黛玉,是因为,林黛玉的婚烟是悲惨的,她的结局也是悲惨的,她也没什么朋友,还被凤姐算计一场,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呢?林黛玉啊林黛玉,我赞赏你,可我也并不希望做你。

  在淡淡的白雾中,我看完了《红楼梦》。不由得起身吟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不正揭示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吗?但却千古传唱。

  珠玉滚滚绕红楼,雕梁画栋绕清愁。曾经繁荣昌盛的贾府,现在也由盛转衰。只有那红楼绮梦,依旧令人沉醉……

《红楼梦》读书笔记7

  有人采访任正非,问他每天早上让他起床的动力是什么?他答我饿了,要吃早饭,仅此而已。你当真信他?

  他是一个这么有目标、有激情的人,一个工作狂,他的时间这么宝贵,怎么会舍得浪费在床上?他的这个回答,就好比问开花是为了什么?你答开花当然是为了结果一样。大实话,又是大忽悠。难道开花更重要的不是为了绽放美丽,播撒芬芳吗?

  最近正重读《红楼梦》。原本给自己列计划一天一回,共一百二十回,想着能在一百二十天里逐字逐句把它读完,那也算是不小的成绩。谁知,一两回读下来,根本刹不住。忍不住一直往后续,每天三四回。

  二十年前我初读《红楼梦》,不管内容,只求情节,里面的'诗词歌赋,繁琐的吃穿住行细节通通略过。仅仅把它当作宝玉宝钗黛玉三角恋故事来读。所以,除了认识几个主人公,几乎毫无收获。如今再读,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书中所有配诗逐字逐句细读,连书下方每一个注解都不放过。碰到我喜欢的名言佳句我还会拿笔记录下来,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时旁边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点也不觉得麻烦,相反,很是享受。

  虽然网上有现成的人物关系图可以下载,但我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慢慢完成了一个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记得更牢,有利于后面阅读。

  现在再读此书,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收获太多了。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了到底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拿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读,就知道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的经历、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有理解能力,思想观念等等都在变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大百科全书,故事性也很强,确实名不虚传,好看至极。若要问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起来读书,有好书在召唤,我舍不得赖床。心理专家说,幸福要向内求,外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

  想想也有道理,难怪我从来没有因为要看一眼隔夜买的某个奢侈品牌包包而催促自己快点起床过。倒是常常为了某个约会、某本书或某次出门旅行而兴奋不已,不想睡觉。

  那么,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最大理由是什么呢?愿你跟我一样,有所热爱,也有所期待。

《红楼梦》读书笔记8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喜欢扑在书堆里的感觉,嗅着淡淡的墨水香,仿佛亲临了书中的境界。我喜欢外国的短篇小说,也青睐中国的古典巨著。曾多次梦回红楼,让我感激万分。

  《红楼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书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我认为名《红楼梦》之最也。

  我最欣赏的是此书中描写人物的手法,作者将闺中秀女无一不叙述得详略得体,内外兼中,无一疏漏之处。譬如,在描写王熙凤出场时,文笔就非常巧妙,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衬托出王熙凤的大大咧咧,也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勾勒她的外表时,“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眉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从面部到身材的刻化,充分显现出她的刁钻狡黠,谄上欺下。

  又如,在林黛玉第一次与宝玉见面时,作者是这样叙述的.:“泪光点点,娇喘嫩嫩。娴静时如娇艳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委婉的表现出她的美丽绝伦,聪慧灵秀,体弱多病。

  从头到尾,作者把贾府的上上下下都描绘得十分详细,连一个小丫头也不放弃对于她的笔墨。在描写黛玉和宝玉初次见面时,文笔更是清新秀丽,焕然一新。在这一段,作者还用了反复的手法,如宝玉看到黛玉是就想:“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在后来跟黛玉说话时,又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的反复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林妹妹和宝哥哥的缘分,好似这段情缘前世就已经注定了;另一方面也为下文作者叙写他们的感情做了铺垫。

  我十分欣赏曹雪芹的文学涵养,他的写作风格焕发着一种自然的气息,十分华实,十分到位。

  看了《红楼梦》,我也摘抄了不少名句。从中学到了不少描写人物的手法。

《红楼梦》读书笔记9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平儿精明,有人送钱来,机警地避开了贾琏的视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琏的奶妈也知道办事的窍门,有事找凤姐才办得妥:“从此我们奶奶作主,我就没的愁了”

  凤姐的事瞒着贾琏,贾琏的事她却参和参和,贾蓉贾蔷原是好兄弟,兄弟二人又与凤姐要好,凤姐自然是要帮说几句话撑腰。既帮说了话,便可以做顺水人情,推荐两个工仔,立即就解决了贾琏奶妈刚才所求的事。蓉、蔷两兄弟想借机打点贾琏夫妇,贾琏夫妇都在小字辈面前摆出一幅廉洁奉公的样子。可见,不要贪小便宜,要贪就贪大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不能见好就伸手。

  向秦钟索命的鬼神也写得活灵活现,宝玉运旺时盛,连鬼都怕。秦钟遗言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好好的.一对朋友,转瞬阴阳相隔。好朋友的临终遗嘱,都不能让宝玉提起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的劲头!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其中令我印像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

  就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美人何处——阅《红楼梦》有感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緑水悠悠。——《红豆曲》去年初夏,初读红楼,只觉心中一丝隐痛,倾慕于黛玉之才华,绝代之美貌。更为她惨美的一生而流泪。但我仍不喜欢她,作为一个红楼的女子,她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境,竟永远只淌些小女子的泪,也许是为宝玉前世的灌溉之恩,但且问一句“春恨秋悲且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花谢花开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侬是谁?试问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她含泪吟出的无调的歌,曾几何时,黛玉在我眼中仅是一个深锁闺中、多愁善感的绝代美人,仅是一个“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孤傲小姐,仅是一个花自飘零水自流掩面而泣的抑郁之人。他在心中悄悄嘀咕的一句“何等眼熟到此”,宝玉脱口而出的一句“这个妹妹我见过”注定了一段千古绝唱,可惜最后宝玉的新娘不是她,恋情不了了之。我曾质疑过本性“喜散不喜聚”的黛玉值得宝玉如此长情吗?她终究脆弱,易伤。今年,随着聒噪的蝉声,我重读了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红楼一梦,重读了那让我爱而不能,舍而心碎的女子——林黛玉,也许是心境不同,我渐渐理解了她。黛玉自幼丧母,寄人篱下,她不得不小小年纪,就谨守处事规则,红楼中这样写“她步步留意,时时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没有勇气如湘云醉卧芍药丛中,却总是“严严实实裹着一床红绫被子”也许是她缺乏安全感吧;她更无心像宝钗,写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闲情,却只想着“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她高雅如兰,汲取了文化艺术之精华,有着异于一般女子的灵慧秀气,她沉醉于诗文翰墨,有着恢弘的诗情。可以说黛玉的才华是与世无争的,可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才情飞扬的压卷之作只能屈于人下,“可叹停机德,堪称咏絮才。”钗黛,一个重德,一个重才。德可拢人,而才人多不识散发着“美人香草”韵味的她却被宝钗责为“移了性情,不做分内的事”也难怪那些洁身自好,多情诗意的女子在那钟鸣鼎食,温柔富贵的大家族中时时处处感到了“风刀霜创严相逼”她与宝玉,一个是良苑仙疤,一个是美玉无瑕。木石前盟怎比不过那金玉良缘?像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能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纵宝玉“终不忘世外姝寂寞林”,黛玉还是干干净净地离开了,回到了世外的“太虚幻境”,欠泪的,泪已还,她继续做自己纯洁的绛珠仙子,正如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泥陷渠沟。她焚稿断痴情,静静地死去,“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一面是洞房花烛,锣鼓喧天,一面却是生死离别,哭声震天,“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初入贾府,她那“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之态早已不复。其实细想,若初,黛玉未亡,面对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泪流尽,以她脆弱敏感的心,如何承受这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若是被抓,被打,甚至被辱,以以她高傲纯洁的天性,怎样面对这样污浊的世界呢?红楼中,美人何处,美人何在?“一种相思,两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红楼梦》论现代人之择偶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诗无疑是整个红楼梦这出爱情悲剧的写照。

  细读红楼不禁为宝玉和黛玉的悲惨爱情而惋惜心中也难免生出丝丝凄凉,同时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也就难免不让人将自身置于此书之中,领略其中的风韵。

  然而有谁注意到薛宝钗在这凄婉动人的爱情背后心中流的`种种辛酸泪。薛宝钗与贾宝玉可谓是金玉良缘从小就被认为是天生一对,而似乎对这个宝姐姐少了些类似爱情的东西的宝玉却对远方来的林妹妹甚是喜爱,林妹妹天生长得令人怜惜双眸中也饱含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她不满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和宝玉总是不按常理办事,这位林妹妹的骄纵多情在宝玉眼中也甚是迷人。薛宝钗似乎也看在眼里,而她却大不同于林黛玉,服从于封建礼节办事老练圆滑,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一句,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最终黛玉病死,宝玉出家,薛宝钗虽与宝玉成亲而终只落得独守空房,度过余生,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在整个红楼梦中,贾宝玉可以说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的一个角色,这也令后人难以对他有一个合适的评论。

  如果说林黛玉是浪漫主义的代表,那么薛宝钗就是现实主义的象征,贾宝玉心向林黛玉所代表的自由恋爱的浪漫,身体却被薛宝钗所象征的封建礼教的现实束缚着。现代人也不过如此,我们往往一边期待一段美好的爱情,一边用柴米酱醋盐将爱情绑上现实的铅砣,因而现实中我们往往选择宝钗而放弃黛玉,所以黛玉也只能落个葬花而吟,香消玉损的下场。

  说起红楼中的女人,不得不提王熙凤,一个女强人。经营着即将破败的大观园,可以说是他支撑着大观园最后的光辉。如果说林黛玉是娇弱的丁香,薛宝钗就是隐刺的蔷薇,那么,王熙凤就是带刺的玫瑰。

  可现实中,林黛玉式的人可以为了爱情而辛苦自己,或是放弃自己的事业;而薛宝钗式的人却只会把爱情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择手段得到爱情,绝不会因爱人的想法而退让半步;王熙凤式的人则是把爱情和事业放在一起,希望将两者并重。那么,现代人会选择哪种人?

  父母之命,或像贾宝玉一样,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同时葬送了爱自己的林黛玉的性命;又或像贾琏一样,不满足于自己的家庭,不断沾花惹草,让王熙凤十分没面子;又或者……

  所以说曹大才子在红楼梦中写出的爱情观,几乎是代表了现代人的爱情观,至于做出何种选择,恐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决断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等等......

  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细读品味,就会发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只是一个空泛而美好的愿望。说到底,惟其,主人公的,更能凸显宝黛二人爱情的价值感。我们并不能偏激的说谁对谁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比名利,比,比青春都要重要一点点,不多,就一点点。

  袭人可以说是里面最可怜的一个角色,袭人是宝玉的通丫头,日后宝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时还会笑称袭人是嫂子,可见黛玉对这事也是有看法的'。

  当我看到袭人开始在人前搬弄,想让黛玉搬出去的时候,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容易犯的毛病,,软弱,首鼠两端。可她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自己。

  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故事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展示了它无可的和崩溃,以及必定的命运。虽然是必定,虽然是应该,但是,造就“”的这个,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红楼梦》相信大家都读过吧!它是可我们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又盛到衰为背景,刻画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结构宏大、情景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刘姥姥游园》因为刘姥姥幽默,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由此也可以看出贾府的盛兴。最令我难过的是《宝玉出家》,因为贾府衰弱,大观园被封闭,姐妹们都出嫁了,贾母、黛玉、王熙凤都死了,就连宝玉也出家了,贾府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让人觉得辛酸。

  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和词语,也学会了关于贾、王、史、薛的诗句,这些诗句让文章更加的生动,人物更加的栩栩如生,还让我体会到了意境美,使我会更加了解古代社会。

  之前贾府的姐妹们打打闹闹,在一起写诗玩耍,现在的贾府已经灭亡,想想他们之前的贾府真是辛酸。

  我在这本书中知道了这四大家族兴盛的句子: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家)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王家)

  丰年大好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

  看完这本书,我已经由衷的敬佩曹雪芹,他把一个从强盛衰弱的封建大家庭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刻画出来,让读者深刻的体会到古代社会的艰苦,让我们更加的体会到贾府人的心痛。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四大名著当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红楼梦》,而红楼梦当中第一奇女子非林黛玉莫属。稀世俊美、绝代姿容,心较比干多一窍,说起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认为她多愁善感、很爱哭,经常独自流眼泪,性格也很忧郁,并且是一个敏感、爱使小性子、多疑的人。

  即使没读过《红楼梦》,也有很多人抱持这样的印象,说做人不能像林黛玉那样尖酸刻薄。不过如果你认真去研读了一遍《红楼梦》以后,其实就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确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忧郁的女孩子,这是因为她常年寄人篱下,父母又已经早早去世了,身边也没有兄弟姐妹愿意教导,自己的依托与精神支柱就是一份没有太大希望和结果的爱情——因为她的`宝哥哥处处留情,又不懂得进取。

  可是,实际上林黛玉的敏感多疑、脾气不好、喜欢使小性子都是针对于她心爱的贾宝玉,而不是自身的待人接物就如此。从书中的细节上我们可以发现林黛玉其对于下人非常宽厚,当婆子给她送东西的时候,她还说耽误了你打牌赚钱,并且抓了两把钱送给那老婆婆,这其实就说明她并不是一个真正高傲的人。史湘云说她像戏子,她也还是和史湘云做朋友。应该说林黛玉是“风评被害”,被袭人与薛宝钗造谣生事。

  我们不仅要看作者的描述,还要去看一些生活的细节,因为像《红楼梦》这样一本书其实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如果只看字面意思,那么损失就太大了。我们分析一个人的人物形象时,也要去多方位考虑,不能人云亦云,而是应该看一个人物真正做了什么,才能更好去评判这个人物。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小时候,我只喜欢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后来通过妈妈的介绍,我开始“进攻”四大名著了。其他三本我都看了不下三遍,可唯独不愿意看《红楼梦》。当时七八岁的年龄,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十一二岁再拿起这本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潇湘惊梦”。一天夜里,林黛玉怎么也睡不着,过了好一阵子,半睡半醒之间,忽然看见贾雨村来道喜,接着许多人都进来了,说黛玉要嫁给继母的一个亲戚家。黛玉十分害怕,就去求祖母,没想到祖母也不同情她。后来,她找到了宝玉,宝玉得知后用匕首插进自己的心脏。黛玉吓坏了,随之突然惊醒,她这才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个梦。

  林黛玉是贾母之女的女儿,金陵十二钗中与薛宝钗并列榜首,以芙蓉称之,与宝玉是姑表妹,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是宝玉知己、恋人,林黛玉因为家中父母先后去世,所以居住在贾府,林黛玉容貌倾国倾城,才华横溢,在《红楼梦》中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说的`便是林黛玉。

  但是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其性格孤傲,有一张利嘴,所以在下人那里自然没有能说会道的薛宝钗受大家的喜爱。林黛玉的死一方面是因为身体的疾病,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她生性多疑、冷漠、自恋,也是导致她早夭的重要原因之一。

  读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合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09-21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1-19

红楼梦读书笔记11-12

红楼梦读书笔记10-16

红楼梦读书笔记【热】12-10

红楼梦读书笔记【热门】08-19

红楼梦第读书笔记09-21

红楼梦每回读书笔记10-28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0-10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