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读书笔记

时间:2022-07-03 19:20:1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玫瑰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玫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玫瑰读书笔记

玫瑰读书笔记1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玫瑰读书笔记2

  这些年来他很少同她在一起,就连过去要好的时候,日子也过得仓促糊涂,只记得一趟趟的吵架,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快乐的回忆,然而还是那些年轻痛苦,仓皇的岁月,真正触到了他的心,使他现在想起来,飞灰似的霏微的雨与冬天都走到他眼睛里面去,眼睛鼻子里有涕泪的酸楚。

  蛋糕里夹着一层层红的果酱,冷而甜。

  朱漆橱上的药瓶,玻璃盅,玫瑰漏斗,小天平秤,看在眼里都像有一层雾……电话筒里还是沉寂。

  虽然极力地把脸压在大衣上,压在那肮脏的,薄薄的白色小床上,她大声的呜咽还是震动了这间房,使人听了很受刺激,寒冷赤裸,像一块揭了皮的红鲜鲜的肌肉。

  然而她的.确是非常红的“红颜”,前溜海与浓睫毛有侵入眼睛的趋势,欺侮得一双眼睛总是水汪汪的。圆脸,细腰身,然而同时又是胖胖的。

  她是一个无戏可演的繁漪,仿佛《雷雨》里的雨始终没有下来。

  地下铺着的一床被面,是玫瑰色的绨,在灯光下闪出两朵极大的荷花,像个五尺见方的红艳的池塘,微微有些红浪。金香赤着脚踏在上面,那境界简直不知道是天上人间。

  宝初看着她,觉得也还不差,和他自己的太太一样,都是好像做了一辈子太太的人。至于当初为什么要娶她们为妻,或是不要娶她们为妻,现在来都也无法追究了。

  两人其实什么话都不想说,心里静静的。讲的那些话如同摺给孩子玩的纸船,浮在清而深的沉默的水上。

  那穿堂里,望过去有很长的一带都是暗昏昏的沉默,有一种魅艳的荒凉。

玫瑰读书笔记3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读罢,我的眼泪嗒嗒地落下来,心碎,为一只夜莺而哭泣。总觉得,我的任何评论都会玷污王尔德的思想,可是,如果我不发表任何言论,心里就会特别难受,那么,此次阅读便失去了意义。

  故事中的夜莺,是真,善,美的化身,她以血熔铸爱的火焰,为了成全那位年轻学生,她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殉葬于她理想中的爱情,她对年轻学生的遗言是:我要在月光下把它用音乐造成,献出我胸膛中的鲜血把它染红。我要求你报答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要做一个真正的恋人,因为尽管哲学很聪明,然而爱情比她更聪明,尽管权力很伟大,可是爱情比他更伟大。火焰映红了爱情的翅膀,使他的身躯像火焰一样火红。他的嘴唇像蜜一样甜;他的气息跟乳香一样芬芳。

  夜莺用自己的胸膛顶住了花刺,它歌唱的是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是它理想中纯洁的爱情,她的'歌声是不朽的。

  年轻学生想要的那朵红玫瑰是夜莺用自己的血换来的。白玫瑰,黄玫瑰都不行,只有红玫瑰才能代表火热的爱情,它是鲜血染成的红色,红玫瑰的花心,是夜莺心里的血。

  但是,年轻学生得到了红玫瑰,他爱的人并不愿意相信他的爱,那位少女更相信权力与金钱。

  她说:宫廷大臣的侄儿已经送给我一些珍贵的珠宝,人人都知道珠宝比花更加值钱。

  多么可笑的回答!这是夜莺所期待的爱情吗?如此迂腐,充满铜臭的味道!

  而学生愤怒地说:噢,我要说,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他一下把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落入阴沟里,一辆马车从它身上碾了过去。

  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红玫瑰,就这样被丢弃,被碾了个粉碎。如果年轻学生知道这一朵红玫瑰如何得来,他也许就知道谁才是忘恩负义的人了吧。

  年轻学生丢弃了这份爱情,他最后说,爱情是愚昧的,他更愿意相信哲学,而那位少女,相信的只是权力。

  夜莺的遗言被弃掷。他们心中都不相信真正的爱情,而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是夜莺愿意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歌颂爱情,用自己的血染红玫瑰,这是爱情的力量。爱情如火焰般在其身后熊熊燃烧。

  难道爱情真的愚昧么?不,愚昧的是那位年轻学生,因为他爱错了人,愚昧的是那位少女,因为她不懂得爱情。

  我甘愿相信,夜莺是正确的,只有她才是真正的美丽,善良,却也天真,每个人都会为之流泪。

  这时她唱出了最后一曲。明月听着歌声,竟然忘记了黎明,只顾在天空中徘徊。红玫瑰听到歌声,更是欣喜若狂,张开了所有的花瓣去迎接凉凉的晨风。回声把歌声带回自己山中的紫色洞穴中,把酣睡的牧童从梦乡中唤醒。歌声飘越过河中的芦苇,芦苇把声音传给了大海。

  这一段是全文中描写得最美的,玫瑰长好了,夜莺唱出了自己心中的爱与激情,而这份爱漂洋过海,令世界为之震撼,令大海为之动容。

  但是,正如玫瑰常常带着花刺,爱情常常意味着伤痛。

  痛得越来越厉害,歌声也越来越激烈,因为她歌唱着由死亡完成的爱情,歌唱着在坟墓中也不朽的爱情。

  这份不朽的爱情啊夜莺牺牲了自己,不能看着年轻学生完成他的心愿,不能撮合这段爱情,不得不说这是她的遗憾。王尔德安排这段令人失望的结局,无遗是刻意的,他在告诉我们,年轻少男少女的爱情观大都是肤浅的,而另一方面,他又告诉我们,爱情可以创造奇迹,这奇迹,是夜莺用自己的心血染红了玫瑰,将她的歌声传到大海的耳中,这奇迹,是读者为之叹息,明白爱情的力量的伟大,爱,也是真,善,美。恋幽草的心血之作.

玫瑰读书笔记4

  《玫瑰与教育》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育随笔集,但我发现在封内的中国版本图书编目数据的登记中却标注为“教育学-文集”。由此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随笔集,更是窦老师教育思想的呈现。

  对窦桂梅老师早已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学校有几次师德师风培训的内容就是观看李镇西、窦桂梅等老师的光碟。曾经在网上读过窦桂梅老师 20xx年3月27日在海淀区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并且收藏并发布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

  我不是语文老师,也不是小学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文中所举例的例子,我不全然知晓,也对有些思想没有感触,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玫瑰与教育》一书的阅读。“我总是对自己说:把话写得干净些、响亮些,有时候要斩钉截铁,有时候要委婉蜿蜒。要追求文章的琅琅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诵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得见作者的笑貌——它虽然是为自己而写,但却不拒绝朋友,它的每一句话,都应努力给读者亲切、可感、有味的感觉” (第4页)。每一种写作都有发表的意愿,《玫瑰与教育》写得很干净、很简洁,尊重自己也尊重读者(写到这里,我真有些难为情,因为我自己的文字有时真该归入垃圾,但还是在厚颜无耻地写着)。

  以“玫瑰”命名的.窦桂梅老师也正如玫瑰般绽放:“像红玫瑰哇个人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色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我只是一朵花,没有多大的能量。但,和着风雨,执著地孕育着,盛开着,正以最大的努力回报着家人,回报着师长,回报着朋友,回报着学校,回报着社会……”

玫瑰读书笔记5

  瑞士西南部,罗纳河谷横穿瓦莱州从罗纳冰川一直延伸至日内瓦湖,极美的河谷有座十三世纪遗留下来的古堡,叫缪佐。1925年6月1日,缪佐的玫瑰盛开,从此不曾衰败。因为这一天,一个叫里尔克的德国诗人,携着尘世风霜来到了缪佐。

  《给青年诗人的信》是家姐送的生日礼物,得空翻看,不久读完。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也是第一次接触他,他们都说他是伟大的诗人,我坚信无疑。但于我而言,他不是诗人,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相会的朋友,是这样的,没错!他也认识我,因为他认识这个世界,而我是世界的一份子,这样说,我们是不是都是很幸运的人。

  不是译文版本的原因,是我对于万物的认知过于缺乏和浅薄,以至于读这些珍贵信笺时,多处不得解惑,颇是费力。读过的朋友无需我赘述,还未读的朋友,以我的笔力又难以赘述,真是非常抱歉。若有兴趣,不妨亲自一阅,书本不大亦不重,相信您一定会喜欢。

  我心海跌宕,狂拍岸礁,是因里尔克说:

  ......他们要开花,

  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

  这叫做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

  是因奥登在抗战第二年来到中国,来到岌岌可危的前线武汉,写下了一首十四行诗,卞之琳译文:

  今夜在中国,让我想起一个人,

  他经过十年的'沉默,工作而等待,

  直到在缪佐他显了全部的魄力,

  一举而叫什么都有了个交代。

  一个德国诗人,一个英国诗人,一个遥远而满是伤痛的东方国度,在那个或是夜晚,或是黎明,又或是日照晴空的日子,生疏又深切的联系在一起。

  里尔克十年沉默,看着世界被硝烟倾轧,他锐利的双目从未停止,从未放松。他在信里写到:

  在城市中有多少曲饰,多少最坏的消遣,……被贪求获利的文艺和可怜的剧院所支持, 被报纸所谄媚。……恶劣的谎语自一年以来的 确常常成为真正发生的事件的原因了,几百的谎语在世界上制造出几千的事实,于是那不断 发生的崇高的、牺牲的、果敢的事都被编入可怜的虚伪混浊中了……

  一战使欧洲混乱四年,而这混乱并不因停战而止息,战后的混乱更为绵长。而中国,有人悲观有人又过分乐观,面对的情形或许比抗战更加繁杂和冗长。民国十年,罗素在北大礼堂的送别会上说:中国这样大,人口这样多,其中只要能有一千个真实努力工作的人,中国就会有办法。正如里尔克在巴黎时,从他崇拜的大师罗丹那里学会了工作,工匠一般地工作。如此,我们就会有办法。

  十年,他深切痛苦着、沉默着、隐伏着,他只向友人倾吐他的关怀。1918年奥地利政府为他过去在文艺上的贡献颁给他奖章,他拒绝了,他在呈文中说:

  具呈人于本年五月,展读报纸,知将承受 一最高之褒扬,当时曾决定,不拟接受:因彼之心意从来如此,即规避任何颁奖之勋章。但当时友人促其注意,因彼正服务于陆军协会,应无权予以拒绝。今具呈人已收到颁赠奖状及勋章之正式公文,彼在此具有根据其信念行事之自由:因此望能准许将勋章及一切附带之文件向颁发处退还。具呈人实为冒昧,人将视此行为为缺乏恭顺;惟彼之拒不接受只由于维护其个人之信念;盖其艺术工作绝对使其渡‘不显著’之生活也。

  不显著的生活,正是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战后,他怀着对人类所有的关怀,怀着经长久彷徨和寻索之后的意志,在1922年一举完成了停顿十年的巨著《杜伊诺哀歌》,同时一气呵成写下了《致奥尔费斯的十四行诗》。

  一切的痛苦、沉默、隐伏‘都有了个交代’。

  我还不曾走近他,还不曾读过他的著作,还不曾有个交代。万幸,在一年尾声时,听到他对我们说的话,似空中浑厚的钟声,让昏昏欲睡的我醒来,提醒我该去看看自己杂乱的生活,提醒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

  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

  还没有解答!还没有交代!还好,路还在脚下,一步一步稳稳地去走。一定会有解答,一定会有交代。

  缪佐的玫瑰,不会开在我前行的路上,她是那样瑰丽,那样的宝贵,应该在极美的河谷盛开。我一点都不嫉妒、不难过,甚至不失望。因为我的途中有荆棘,还有顶风摇曳的不知名的花草。她们在四季轮转,经风霜雨雪而来,我会看见不同的美景。

  在长安灞桥的冬夜里,看着三环的车流,忽然想到延时曝光下绚烂,我嘴角含笑:里尔克,您看见长安极美的光影了吗?里克尔,谢谢您,里尔克,晚安。

玫瑰读书笔记6

  最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妈妈帮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日本第二十届民间儿童文艺获奖作品《遥远的野玫瑰村》。这本书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写的,它是一个系列作品,《花香小镇》、『银孔雀』等都是这个系列里的作品,妈妈说它是被喻为凄美而魅幻,伤感而温馨的幻想小说经典,就好像现代版的格林童话。

  一开始妈妈借的是《花香小镇》,我开头没有什么兴趣,可是看到后面就越来越喜欢看了,看完了一本又要妈妈去借同系列的书。这个系列里,我最喜欢『遥远的野玫瑰村』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里不止『遥远的野玫瑰村』一篇童话,虽然老师说过,一本童话书如果以一篇童话为题,那么这篇童话一定是最最好看的一篇,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海洋馆里的比目鱼』这一篇。文章里的比目鱼是一条有魔力的鱼,几百年才出现一条,作者把它比作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爱上了海洋馆里的工作人员岛尾,就帮他买了一家餐馆,还帮他娶了一个妻子,为了让岛尾过上幸福的生活,她牺牲了自己。故事有点像小时候看的『美人鱼』吧!

  读了这一系列的'书,我自己也产生了写童话故事的冲动。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也非常地支持,说会帮我借更多的书。所以,我要加强我的写作能力,也写出一篇篇让老师和同学们赞叹不已的童话故事。加油!

玫瑰读书笔记7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自然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老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与其他一些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

  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的.长大。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是天分极者,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许也能有骄人的成绩,但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们要将眼光放到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只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奴役性学习状态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一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我们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与智慧。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才会是有效的。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窦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向我们诉说着、向我们诠释着,普通的你同样也可以变得灿烂。

  人必须始终有一种动力,使自己从懒洋洋的状态中走出来,并常常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这样惰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动力来自于哪里?窦老师告诉我,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某件事的期望、信念、态度、行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对于教师而言,这份动力更来自于内心的一种责任,来自于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对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对人生的永恒追求。

  “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

  在《我们的语文怎么啦》一文中,面对学生情感的粗糙,语言的贫乏,她感叹:语文教育存在两个严重的缺失:一是语文的工具性掌握得不好,二是人文性严重失落。她呼吁给孩子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希望文学与语文相伴。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窦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慨良久。

  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们都不爱读书,特别是文学类书籍更是兴趣了了,其实有又多少老师们还在坚持着每日手捧一书,还在品读这些文学书籍呢!书山有路,师者先行。要想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去品读经典感悟美文,而没有老师们在旁一路提携引领,那岂不成了一句空话?也只有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定要让自己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一段时间,坚持与文学相伴锲而不舍。

  窦老师就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读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好比沉浸在玫瑰花园之中,只要轻轻呼吸,就能感受到那阵沁人心脾的滋养;思考窦老师的这几句话,似丝丝凉风,清爽宜人,为我一路驱赶了这炎炎的夏日。也许,我一辈子也无法拥有那玫瑰的绚丽,但我也愿自己能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静静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淡淡的幽香,给路过的人们以精神的慰籍。

玫瑰读书笔记8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吁了一口气,我合上了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玫瑰与教育》。

  连日来的语文课让我烦躁不已,压在心头的闷气仿佛黑暗中的吸血蚊子挥之不去。教书,确实不那么轻松!面对刚从幼儿班上来的小屁孩儿,使尽了浑身解数的我如虚脱般躺在了床上。是啊,58个孩子 ,58种脾气,58样表现,我还没有做到应付自如。铃声响过之后站在教室门口目光严厉的扫视,换来的只是孩子们目中无人的谈笑风生;一次次课堂表扬的同时,换来的只是孩子们不到三分钟的安静;激烈的课堂讨论过后,响亮的拍掌声示意,换来的只是令自己紧锁眉头的等待。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我感到了力不从心。

  为什么活泼的孩子像脱疆了的小野马?为什么以往的教学方法失去了效果?为什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如此大的差距?教一年级,让我有深深的挫败感。

  忽然想起一个同事的话:一年级的孩子,不能用正常的思维去对待。细细琢磨他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正常的思维”不就是我们所想的吗,习惯了成人想法的我,好像与一年级的小朋友走得太远了。于是,越是想照着自己的想法,越是得不到方法,越是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越是迷失了方向,想想觉得可笑,可笑自己竟成了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

  “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在课堂上一直强调学生:来学校学的就是方法。以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自居的教师,忽然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原来是那么的匮乏。

  尽管教育不单单只是老师的事,尽管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尽管不是所有的课堂预设和生成都能成正比,尽管教学本身就是门遗憾的艺术,但,我同样知道,成长就是一点点的对细节的反思累积起来的高度,没有思考,就意味着枯槁,没有痛苦,就意味着死亡。

  我希望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

玫瑰读书笔记9

  “汝良远远地站着,怔了一会儿。他不能吻她,握手也不行,他怕他会掉下泪来。”

  “她眼睛上蒙着水的壳。她睁大了眼睛,一霎也不霎,怕它破。”

  “其实也说不上喜欢,许多叽叽喳喳的肉的喜悦突然静了下来,只剩下一种苍凉的安宁。几乎没有感情的满足。”

  “她的.话使他下泪,然而眼泪也还是身外物。”

  “米先生仰脸看着虹,想起他的妻快死了,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着死了。他和她共同生活里的悲伤气恼,都不算了,不算了。米先生看着虹,对于这世界的爱不是爱而是气恼。”

  一个月前看的书摘了点句子,最近忙着考试没看了,还有本半生缘的摘记有空补上,那本看得真是气愤又悲伤。张爱玲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冷静客观过头的局外人,不动声色的描绘着别人爱情里的色彩,因为太过真实才让人更觉得可悲,民国时期的爱情,新旧观念的冲突与交替,扭曲而畸形的进步,比起想象中的浪漫更多的是残忍的缺憾和苦难。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被活剥,腐烂的血肉即使站在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同,恶意指向仍然是弱势群体。

玫瑰读书笔记10

  “乐手们将坐在廊台上弹奏弦乐,”青年学生说,“我爱的人将会随着竖琴与小提琴的乐音起舞。她足不点地地舞动,轻盈又灵巧,而身穿礼服的侍臣们会围拥在她身旁。但她决不会与我共舞,因为我没能为她献上一朵红玫瑰。”他猛地跌在草地上,掩面而泣。

  “他为什么哭泣?”绿蜥蜴一面说着,一面甩起尾巴从他跟前跑过。

  “究竟是为什么呢?”追逐着阳光的蝴蝶问道。

  “是呀,为什么呢?”雏菊也压低了声音问向他的邻居。

  夜莺回答说:“他正为了一朵红玫瑰哭泣。”

  “一朵红玫瑰?”他们惊叫起来。刻薄的绿蜥蜴则直接嗤笑着说:“哈!真是荒谬至极!”

  但是夜莺理解青年悲伤中的秘密,于是她静坐在圣栎树上思索起爱情的奥秘。

  忽然,她鼓动她棕色的'双翼飞向高空,如同一道影子般穿过小树林,飞出了花园(注④)。

  一株漂亮的玫瑰立在一小片草地的中央,夜莺发现了它并立刻向它飞去,随后落在一根花枝上。

  “给我一朵红玫瑰吧,”她喊道,“我将会为你吟唱最悦耳的歌。”

  然而玫瑰树摇了摇头。

  “我的玫瑰是白色的,”它回答说,“白得如同海浪的泡沫,又胜过山巅的积雪。不过你可以去找我那长在日晷旁的兄弟,也许他能够应你所求。”

  夜莺因此向长在日晷旁的玫瑰飞去。

玫瑰读书笔记11

  刚在茶坊落座,服务生就前来询问需要点什么,接着就推荐了“玫瑰花茶”。“玫瑰花茶”,美丽曼妙的名字,听起来如此火烫,真有点让人耳热了。于是试着来一杯。

  茶上来了,一个透明的水晶杯中,浸泡着枸杞,大枣,冰糖,面上浮着几朵的玫瑰花蕾。在滚烫的水中,花蕾一荡一荡的,在漂浮的枸杞,大枣中穿梭着,懒懒地,一点一点地舒展开了它的花瓣,水过三巡,整个杯子已透着血灿灿的红了,红得让人晕眩,就是花蕾中唯有的几点绿也点缀不了那满杯的血红。

  玫瑰开得很灿,在这滚烫中也开的无奈。是太热了吗?花瓣在短暂中已绽放的如此绚丽,只是没有了鲜红的魅力;是太滚了么?花瓣已泛着微微的白色,那点苍白遮掩不了玫瑰的凄凉。我禁不住看你,幽幽柔柔的你是怎样的在摧残中释放你的美丽,展示你的光鲜哟;我禁不住叹你,不自然地,你绽放得如此短暂,在颤颤巍巍中捧出你自己,你的生命就这样轻轻薄薄的沉淀在了杯底,傍着晶莹的冰糖,你却是那样的憔悴了,不仅憔悴着你的容颜,也憔悴着你的内心,整杯里漾着你的怅惘吗?我也不禁怅惘了。人间的情呢?人间的`情如真的把它捂得严严实实,捂得滚滚烫烫,不如水中的玫瑰吗?太多太多的火热,她经得住多少?她开得了多灿?在冥蒙中又能领会多少,体会多少,品味多少,拥有多少呢?还是给她个自由的空间,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淡淡地浇灌,或许会有另一种惊喜,而不是拥有无奈。

  手握着杯中的玫瑰,看着她生命的演绎,不仅诧异那血灿灿的红了。满杯的娇红,满杯的凄清,我欲啜你入口,有怎生了得你的红呢?

玫瑰读书笔记12

  我听说过张爱玲,我不了解张爱玲。就算看过了这本书,我也还得在张爱玲的名字上打上问号,这是一个神秘的女子,让人神魂颠倒,却又捉摸不透。我总是相信每个人看什么书都是一种缘分,就像我和这本书一样。第一次是听到了红玫瑰,那是陈奕迅的那首《红玫瑰》,被里面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都有恃无恐”所打动。第二次是碰到了这本书,从妈妈的旧书里边翻到了她,随手翻翻,看了几个片段,读了几句有趣的话,还拿着几句话和宿舍的小伙伴们打趣。第三次是重新认识了这本书,在嘈杂的环境中别有一番风味的阅读,读完好几天了,那种不只是什么的情绪还萦绕心头。

  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在讲世人不被认可的婚外恋,这本书写的好的地方就在于,看过后你想为这些未果的婚外恋流泪,你想为这些伟大的真正的爱情鼓掌。突然有种三观尽毁的感觉。这就是张爱玲的魅力所在。

  需要声明的是,我不推崇婚外恋,而这里的每一个故事的大背景都发生在指腹为婚、婚姻不自由的.年代,所以应景所生的自然有些那个年代独有的爱情。

  每个故事都细细看过,而映像最深也让我最为感触的就是和书同名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看完之后,我想,不仅仅是男人,女人也是一样。身边有个一陪伴你天长地久的,心里有一个牵挂一生一世的。人就是这样的吧,得到的不珍惜,得不到的想得到。但现实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办呢?只好热闹的时候活在现实里,孤独的时候活在心里。

  我不喜欢这样的人生。

  我不喜欢这样的爱情。

  黏黏腻腻,不清不楚,似乎不是我这种后青春期的人该有的态度。

  我喜欢轰轰烈烈,我喜欢爱到极致。要么爱要么恨。这样的人生是果断的,这样的人生也容易犯错。但是那又怎样呢?不会遗憾就好了。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感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地域所导致。就像内蒙古和大上海,就是一个炽烈,一个粘腻。其实炽烈有时候会羡慕粘腻,但是绝对不会那样生活。

  似乎说的有点远,但似乎又走进了。

  看完一周了,有点粘腻的想法,用炽烈表达出来了。

  我不要做红玫瑰或者是白玫瑰,我也不需要红玫瑰或白玫瑰。

  我只做自己,我只要自己想要的。

玫瑰读书笔记13

  一个10岁的小男孩,奥斯卡,他生病了。尽管医生已经想尽办法,但是还是很遗憾,他的时间不多了,只有12天了。

  奥斯卡的父母,主治医生和护士,没有一个有勇气跟他说真实病情。他们不知道,奥斯卡偷听到了这个残酷的宣告。

  父母医生护士的“懦弱”表现让奥斯卡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他手术的失败妨碍别人相信医学是件了不起的事。

  来医院做义工的玫瑰奶奶,和奥斯卡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她跟奥斯卡说:疾病和死亡并不是对谁的惩罚,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只是有的先死,有的人后死。

  玫瑰奶奶鼓励奥斯卡给上帝写信,起初奥斯卡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玫瑰奶奶说:每当你相信他的时候,他的存在就会多一点儿,如果你坚持不懈,他就会真的完全存在。他会让你好受许多的。写信“告诉他你的想法。告诉他你说不出口的那些念头,那些念头压着你、纠缠着你,让你心情沉重、无法动弹,占据着你的心灵,不让新鲜想法进来,让你意志消沉。如果你不说出来,你就会成为那些腐朽想法的垃圾桶。”

  玫瑰奶奶跟奥斯卡约定,最后12天,一天相当于10年,他可以在这最后12天“体验”一次完整的人生:他的第一次亲吻,他的婚姻,他的中年危机。

  于是,奥斯卡就写了12封信给上帝,讲述他的人“经历”。

  故事的结尾是遗憾的又完美的。遗憾的是:奥斯卡去世了,美好的是,因为玫瑰奶奶的12天的奇妙点子,奥斯卡度过了不再苦闷的12天,他有了完整的人生。

玫瑰读书笔记14

  进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我最喜欢其中的《心中盛满阳光》,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说:“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由此启迪我们教师面对教育上一些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踏实前进。

  其次,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谈不上,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勤奋地阅读成就了窦老师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反观我们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等等,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我想,“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我们的学生那里、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得到验证。

  “开卷有益”,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就让我们开始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如一朵玫瑰一般美丽、优雅。

玫瑰读书笔记15

  一直很喜欢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尤其喜欢他的《夜莺与玫瑰》这一篇。

  作品主要说的是一个年轻学生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为了博得女孩的欢心,他需要送她一朵玫瑰。然而现在是寒冷的冬天,根本就找不到红玫瑰。所以他很伤心,便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路边所有的行人都笑他傻,只有一只善良的夜莺被他的爱情打动,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并决定亲自去找到一朵红玫瑰来帮助学生实现他的`爱情梦想。夜莺伸开自己棕色的翅膀,朝空中飞去,她一遍遍地向玫瑰树请求,希望能够得到一朵红玫瑰,然而一遍遍地失望。最后经黄玫瑰树的指点,夜莺在学生的窗下找到了一颗红玫瑰树。可是树儿却拒绝了夜莺并告诉她:“虽然我的玫瑰是红色的,但是冬天已经冻僵了我的血管,霜雪已经摧残了我的花蕾,风暴已经吹折了我的枝叶,今年我不会再有玫瑰花了。但是,你可以借助月光用音乐来造出它,并且要用你胸中的鲜血来染红它。你一定要用你的胸膛顶住我的一根刺来唱歌。你要为我唱上整整一夜,那根刺一定要穿透你的胸膛,你的鲜血一定要流进我的血管,变成我的血,才可以有玫瑰花。"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小夜莺毅然同意了玫瑰树的要求,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当年轻学生带着玫瑰花去表白却遭到女孩的拒绝时,这朵珍贵的红玫瑰在那一刻变得黯然失色,毫无价值。

  这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对夜莺来说,她用生命换来的爱情理想被人践踏;对年轻学生而言,他付出了真心,却依然打动不了心爱的女孩。记得王尔德曾经说: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另一个是得到了不想要的。这看似矛盾的一句话却透露着王尔德对美的无限追求,不是不甘满足,而是在他的世界观里,美是不可占据的。

  《夜莺与玫瑰》这是一篇对爱情的嘲讽之作,也是一篇对唯美主义爱情的追求之作。通读全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对这个童话故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