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2-06-30 15:12:5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笔记集锦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笔记集锦15篇

教师读书笔记1

  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上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

  同样,教师也很平凡,他们那孜孜不倦的无私奉献。 每次看到老师在粉笔沫飘扬的讲台上讲课心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它们像老师的汗水挥洒无数,它们像老师的心灵纯洁无暇,它们像老师的心胸,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我们。 每次看到老师在专心致志地讲课,而忘了拭去鼻尖的汗滴,我的心中一阵心酸。我凝视望着它,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珍珠。

教师读书笔记2

  假期学校安排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有效教师》这本书。继续教育考试的时候曾经大体浏览,但是书中究竟讲些什么,我的脑海中已经没有了印象。于是第二次阅读时便多加用心,同时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读书笔记。原本以为像这种名为教材的书,往往都是枯燥乏味,脱离实际而又高于理论的。然而真正阅读后发现,其中不仅仅是说理,更多的是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案例,而这些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贴近教育生活,因此就更容易激起自身的共鸣。

  温总理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素质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是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今年我改了执教学科,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新学期的首周里,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我都感受到了源于专业水平有限的阻力。尽管认真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也获得了她们真诚的帮助,但还不能够弥补自身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会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学科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在反思中成长。一名好的教师,总是会在反思中总结优势和不足,该发扬的发扬,该弥补的弥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这是对于学习者的告诫,但我认为者更加适用于教学者。时代在发展,这一点在教育上更有体现。作为一名教育者,固守陈规,不思进取必定会造就失败的教育。因此,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探求发展。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教育是一项既要细心又要高效的工作,低效劳动不仅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作热情。因此要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减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在双发的相互协作的基础上,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如果总是一个人关起门来闭门造车,那么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要学会利用有效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做教师不易,做一名有效教师更是难。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善不足之处,向着成为一名有效教师的目标前行。

教师读书笔记3

  记得小时候就常听老师和父母这样告诉我:从前哪,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写完作业后,终于有时间看完这本《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那些性格各异,喜好不同的飞禽走兽加以描绘,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人,并通过它们揭示人间的真伪、善恶与美丑。在这么多篇寓言里,我最喜欢的是《看见狮子的狐狸》,讲的是有只狐狸从来没有见过狮子。有一天,它们终于遇上。头一回见到这威武雄壮的庞然大物,狐狸可吓得要命,抱头鼠窜落荒而去。可巧它们又相遇,虽然是第二次相会,狐狸的'心里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等到第三次相见时,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啰哈啰地跟狮子闲聊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一下子就说出这个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想,觉得狐狸所代表的人物很像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十分胆小,一上讲台就会两腿发软,四肢发抖,舌头发麻;三年级时,敢在台下发言,但在台上仍然不敢说话;四年级时,我在台上口吐莲花,神态自若,赢得大家阵阵掌声;五年级时还得个"英语口语比赛"一等奖。这说明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面对并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篇《苍蝇》的寓言:一只苍蝇掉进汤锅里,就要被淹死。他对自己说:"好哇,我已经吃饱,喝足,还洗个澡,我死而无憾。"苍蝇的话充分体现它的自嘲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且无法避免的时候,也可以试着慢慢适应环境,融入环境。

  《伊索寓言》把一个个深奥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浅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古希腊,《伊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的尺度。当时著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写过这样一句台词:"你连伊索寓言也没有熟读,可见你是多么无知的懒散。"这真是本好书。

  

教师读书笔记4

  今天我去杭州市体育局采访认识了一位身残志坚的余绍森爷爷,他是在做体操是摔成了残疾,但他没有放弃他的理想,现在他是幼儿篮球操的创始人,还获得20xx年“感动中华“奖杯。

  要采访余爷爷了,我心里非常激动,左顾右盼等啊等,就在我站在门口上窜下跳的时候,我看见余爷爷正坐着轮椅过来了,“余爷爷,余爷爷”我们叫着并跑了过去,余爷爷也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队员们问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也开始问余爷爷做幼儿体育时第一步做了什么?摔伤后用了多久的时间来平复心情?余爷爷告诉我:“当我从一个拥有强健体魄的运动员摔成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后,我也急得不行,拼命想要治疗,再难再苦,至少要重新站起来啊”。可是受伤后的六年中,我做过三次大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奇迹始终没有出现,后来我考虑再三不能就此认命,决心继续从事体育事业——“用脑子搞体育研究”。我开始自学日语,并报考上海体育学院的`大专函授班,坐着轮椅坚持上课风雨无阻。”

  我听完后,很震惊,很感动,觉得自己遇到难事畏难太不应该了,我要好好的像余爷爷学习。余爷爷教会了我们要面对现实要打好基础,余爷爷告诉我们少年强则国强!希望以后还有这样子的机会能采访这样的人

教师读书笔记5

  在进行歌唱课的教学时,教唱环节的落实往往是最难把握的一点,也是许多公开课或比赛课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好教唱环节也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怎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怎样有效地解决歌曲的难点乐句等都是我比较困惑和难以解决的地方。最近仔细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这本书,收获很大!下面谈谈关于“音准训练”方面的一些启发:

  一、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和系统的训练。

  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的音准训练中,介绍了音高概念建立的过程及音准的训练方法。在开始阐述这一节的内容前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书中说:“准确音高概念的建立必须通过耐心、细致、系统、科学而且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容易犯一些错误,就是认为音高概念的形成是某一个阶段完成的教学目标,或者是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往往是没有长时间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书中介绍,音高概念的建立包括几个阶段:

  (一)听辨音的高低。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分辨、理解音的高低。其中有如下几个方法:

  1、教师用高低不同的声调或音调讲故事,并用手臂的相对高低的位置伴随,帮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觉音高的区别。

  2、用钢琴或笛等乐器,演奏出相差八度、五度或三度的不同音高,要求学生用手臂的抬起或落下表示它们之间的音高差别。

  3、结合拍手跺脚等动作听辨音的高低。听到音高拍拍手,听到低音跺跺脚,拍手跺脚的节奏要与钢琴的高低音相配。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可以比较明确地分辨出生活中不同高低的声音,这种模糊的音高概念虽然初级但很重要,因为他是准确音高概念形成的感受阶段。

  (二)初步音高概念的建立

  1、模唱音高。当学生对音的高低有了一定的感受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听到得音进行模唱,用”LU"模仿听到的音高,从跨度大的音过度到邻近音的模唱。

  2、背唱曲调。像背歌词一样背唱曲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认识音符唱名钱积累音高概念。

  (三)认识掌握音级唱名。

  如果能按照书中介绍的'这三个步骤进行,我想学生一定会建立起良好而稳固的音高概念。先对音高形成了较好的感知,再进入音级唱名的认识学习才能水到渠成。

  二、音准的训练方法。

  以往我在进行音准训练时,都是学生哪里唱不准了,我再用琴一句一句纠正。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要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要先分析一下产生音唱不准的种种原因,再对症下药。

  第一,内部因素一起的音不准现象。

  因未建立起正确的音高概念引起的音不准或歌唱方法引起的音不准现象。这些都需要通过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训练来逐个解决。

  第二,外界因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

  (一)解决因呼吸方法不准确导致音不准的练习。

  1、鼓肚子训练法,正确呼吸;

  2、长音的练习方法;

  3、用闻花的方式启发学生体会歌唱的呼吸。

  (二)解决缺乏正确音高概念而影响音准的问题

  1、关注聆听,关注比较。

  2、借助手势,视听结合。

  3、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音准训练。

  4、加强每节课的小练习。包括

  (1)听音的高低

  (2)聆听音程的练习

  (3)和声音程的练习。

  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的内容后,对学生的“音准训练”有了非常重要的的新认识,那就是要坚持“长期性”和“系统性”,教师应该要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

教师读书笔记6

  暑期,按照“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推荐的书目选择了2本书,首先阅读了《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封皮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毛杰局长的总序“做有灵魂的教育”和田保华局长的“推进有灵魂的教学”以及各位博友的教学艺术及教学片断对我帮助很大。书中每位名师的教学感悟、个人观点及解读等等,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比如我们总以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好的”。熟不知“合作学习”我们并不一定做的有效。现在教学非常关注小组建设的概念和实践,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产生1+1>2的效果,让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佳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才能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通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一种学生找到一两处答案便停止思考,思考的层次也流于表面;一种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到多处答案并进行思考,思考的层次比较深刻;还有一种学生找到答案后会不断深入的思考,得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这三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然也不相同,第一种学生很快便能结束思考,然后无所事事;第二种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教师给的时间范围内;第三种学生时间似乎怎么也不够用,即使教师再延长一两分钟,他们总还是学不够似的。

  那么,究竟给学生多长时间进行思考合适呢?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当然,针对问题的不同,思考的时间自然不一样,但对于同样的问题,面对早早“完成任务”的第一种学生,我总是说“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地方?”这种学生,没有攻克难题的信心,觉得自己就这样了,有什么问题不用自己思考,等会儿小组合作时自然有高手帮自己解决,也就更懒得思考了。第二种学生思考时间合适,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在之后的学习时能够真正从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第三种学生也是让我觉得有些无措的学生,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但是课堂上我明显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如果真的给多了几分钟,第一第二种孩子在这几分钟内又会产生一些无用功。当然,这种孩子思考有深度,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对于后期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能起到领头的作用。除了这三种孩子,当然还有一些思考效率高花费时间少或思考效率低花费时间多的孩子,这些也是需要特别对待的。

  虽然说是独立思考,但是我觉得独立思考前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不是天生就会思考的,他们是在一点点的实践和交流中慢慢学会思考并逐渐加深思考深度的。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我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更多的交流空间,期望学生能够在自由平等的交流时学会更深的思考。另外就如书中所说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交流空间,还要给学生思考空间,面对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想一想,也许也会给学生独立思考以辅助。

  在教学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深刻而缜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才会有教学的进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上课时的应对自如,妙语连珠。因此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应对学生的种种题目,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勇敢、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获得新的活力和乐趣。

  每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我总感觉任重而道远。《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作甚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作为老师我将一直努力,我将把这先进的、现代的及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心快乐的学习知识并从中逐渐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乐趣。

  在闲暇时的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教师读书笔记7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教师读书笔记8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教师读书笔记9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的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

  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和理想大门的金钥匙!书,我们身边的东西,书,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服饰上,会使服饰带有生气;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生命中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作为教师,“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英语”。而教师的充电—————读书,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

  一直以来,学校都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并制订了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阅读了必读和推荐的书目。尤其是刘会贤老师推荐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位聪明而有耐心的妈妈对女儿的教育培养过程。读完次数,我感受到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这本书使我对学生们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夸奖学生,因为我知道适当的夸奖会激励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我觉得只要学生有了进步,或者取得了成绩,我么当老师的就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夸奖。例如:学生值日干得好、作业完成得好,回答问题正确等。我们都要及时发现,从正面夸奖,常用的夸奖用语有:很好、好极了、真棒等。学生在受到夸奖后,心理上受到鼓励并产生一种愉悦感,会更加努力,自觉地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我觉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们要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平时受到的是同学的白眼和老师的歧视,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候老师的一句“真棒”,会鼓起他们的勇气,发生一个大的转折,从而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我们班有个学生教张守庆,从我接他们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心不在焉,下学回家后从来不复习当天讲过的知识也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可以说是得过且过,我第一开始就是直接的批评,说的话也很难听,这个孩子也照样无动于衷,但是时间一长,我就开始从我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这个孩子不听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于是我转变态度,上课多叫他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了,我会鼓励他让他再想想或者不要着急,让别人帮他补充,下课我会主动找他,问问课上有什么听不懂的尽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写的标准漂亮,我会夸他,只要他回答对了或者做对了几道英语题我也会表扬他,课下也及时的和他的班主任还有家长联系。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大有提高,三年级下半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时课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举手的次数多了,真的让我感到十分欣喜,看来真的应验了这本书的书名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老师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从正面启发、引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爱护他、呵护他。切忌对学生的进步熟视无睹,甚至对学生的小错误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论用哪种方法,何种方式,老师一定要诚心诚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受到感动,爱屋及乌,这种内心的感动会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进步,进而成为优等生,成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谢书,是它让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总之,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我们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来读书吧!

教师读书笔记10

  据统计证明,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这无疑是教育孩子的一剂良方。然而,人们往往会把称赞和鼓励看做一回事,其实不然。称赞和鼓励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称赞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称赞意味着,孩子只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达到父母的期望和标准。鼓励则是着重于孩子能力的发挥并且帮助孩子经由自己努力获得成就感: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孩子内在自我激励而不做价值判断。因此,不要指示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什么,而要让孩子自己去积极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人类有很大的心智潜能尚待发展,因此,不要为孩子的资质不如人而颓废。孩子未来的成功决定于孩子能否发挥潜能,激发孩子潜能需要意以下两点:

  其一、学会积极归因。潜能需要激发,激发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是否能顺利激发潜能,能否正确归隐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其二,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就像一个能量调节器,好习惯是我们的潜能自发地指引思维和行为朝成功的方向前进,坏习惯则反之,好习惯会激发成功所必须的'潜能。另外,研究表明:孩子的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规律。刚出生的孩子具有100分潜在能力。孩子越晚教育与生俱来的能力就越难发挥。所以说,对孩子潜能的激发越早越好!

  鼓励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使孩子涌动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和激情,激发孩子的潜在:使孩子自信、乐观、不断向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鼓励重于一味的指责。

  鼓励孩子需牢记的几条原则有:

  1、真诚的接纳。戴克斯强调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而沮丧是人类问题的根源。要有接纳不完美的勇气,首先得从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开始。行为者和行为是有区别的,我们接纳行为者这个人,但是可以不赞同和接受其行为。

  2、着重积极的一面。想帮助暂时表现不好的孩子,就要开始避免一些消极的言行。应用着重积极的教育方式,即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当孩子对自己的表现开始满意时,他才会更加努力的改进自己的错误,。

  3、重视努力和进步。父母以一件事的成果来论成败,这会使孩子很容易沮丧,尤其当他们面对一件很难的事情,尽管他们尽力去做而仍然没有做好。着重于努力和进步,才具有鼓励的作用:过分强调事情的成果,会让孩子产生只有做得很好,否则就毫无价值的的想法。重视努力和进步,在学校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这让优生和差生有同样的机会。成为差生进步的动力和希望。

  4、肯定个别能力。一个人感到有价值,是当他的能力有所发挥,且受到肯定的时候。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华和能力,孩子也有其特有的天生气质和潜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肯定自己的能力,

  5 、避免让人沮丧的语言。语言常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有些话说出口非但不具有鼓励的作用。而且会深深伤害孩子的心灵。

  6、从自我鼓励开始。沮丧的父母或老师无法鼓励沮丧的孩子,因此鼓励自己和鼓励他人同等重要。

  孩子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库。欣赏鼓励是挖掘孩子潜能最有效的方法。鼓励不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剂良方,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孩子进步的动力。父母老师不能吝惜对孩子的鼓励,只要鼓励激发孩子的潜能,将会有奇迹在孩子身上发生。

教师读书笔记11

  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的方式,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录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

教师读书笔记12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读书笔记13

  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

  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例子,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读了之后,我又在思索:我们教师如何获取“正能量”,把这种能量带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一、积极情绪培养,激发正能量

  想拥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现得像拥有正能量的人一样---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简单概括来说,如果你想变得痛苦和郁闷,你只要想那些令你伤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对待,皱起眉头,耷拉下脸,“演”得像是你真正伤心一样,那你的情绪马上就会低落下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来,做出快乐的表情,当你这样“演”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因此,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

  二、正面角色(身份认同)影响,提高正能量

  角色如果离开了法的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及至心理都会快速扭曲,出现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人的正负能量之间就发生了特定的变化。本书讲述了一个津巴多监狱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实验,但该实验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该实验显示了“表现”的巨大魔力。“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教育问题。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诸如精力不集中、语言不文明、作业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做事不专一、写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很多行为不是学生该有的,究其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了问题。有的习惯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形成的,有的习惯受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态度影响形成的,还有的习

  惯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为习惯有关,学校的教育期待与他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学生的自然反应是抵抗正面的教育,这时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身份认同”上下功夫,多给他们正面的角色影响,优秀的学生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对他们细微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变化给予鼓励和鞭策,让他们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渐渐地改变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正面的体验,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正能量,体现育人价值。

  书中理查德怀斯曼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具有安全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为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的,任重道远,把我们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传递给社会,学生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我们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师读书笔记14

  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

  一个强者。”也许,这正是他创作《青铜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铜葵花》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淡定的姿态。除了青铜,还有青铜的父母、村里的人们,还有城里的两个阿姨,他们都让我们看到:苦难并没有摧毁人,反而使他们呈现出人性熠熠的美丽的`光辉。这就正如作者曹文轩所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惊不变的优雅态度。”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所普遍缺失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青铜葵花》不是一部普通的儿童小说,它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态。

教师读书笔记15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在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