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录读后感

时间:2023-10-10 18:40: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人录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人录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人录读后感

品人录读后感1

  顾名思义《品人录》是写关于古人的故事,通过作者的理解和诠释,鲜明的刻划了古人,从全面的历史资料加上作者的分析,从面使得本文通俗易懂,幽默有趣。我相信很多人看来有着不同的见解,当然了,仁都见仁,智者见智。

  说说我读完此书之后的感觉吧,前车之鉴,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以前我总觉得研究历史是件乏味的事情,因为历史的事实真相总是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直到看了易中天的《品人录》才豁然开朗。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人录》缺乏历史的严肃,但在我看来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还原历史的真相。

  《品人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品述几个朝代中的代表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邦、项羽、曹操。

  刘邦,也许是小时候对刘邦的了解不够深入,总觉得刘邦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因为他害死了曾经亲如兄弟的项羽,惨死在乌江里。后来才逐渐懂得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刘邦是一个心高志远的将相之才,虽然有很多行为不雅,但是在那个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刘邦与项羽相比更加的冷静理智,这恰恰在那年代是非常需要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杀死自己的敌人也无可厚非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当上了汉高祖,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品人录读后感2

  以前我总觉得研究历史是件乏味的事情,因为历史的事实真相总是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直到看了易中天的《品人录》才豁然开朗。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人录》缺乏历史的严肃,但在我看来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还原历史的真相。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品人录》之品项羽中,写了当时项羽、刘邦、韩信等人的性格与特点。当时楚霸王项羽最后自刎乌江,刘邦就这样一举夺得天下。许多人奇怪,向项羽这样的贵族为什么最后竟输给了一个小痞子?因为项羽是贵族,不免有几分贵族气,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而刘邦一文不值,可他会用人,韩信、张良,若不是刘邦也不会有今天了。

  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太骄傲,认为自己最有能耐。项羽就是摆在这一点。“骄兵必败!”

  我们有学习刘邦能忍的精神,当时韩信有谋反之心,刘邦忍着,反而对他有利。做事不能骄傲,不能冲动。只有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品人录读后感3

  从公元前两百余年的项羽至清朝雍正年间。——《品人录》

  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这五个都是中华三千多年历史记载中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世代传说,他们的魅力至今犹存。然而,他们又无一例外地都是悲剧性人物。

  这五个人究竟哪一个有好运气或者或好结局呢?不是身败,就是名裂,不是生前受打击,就是死后背骂名,没有一个功德圆满。就连与他们有关的一些人,比如韩信、允禗,也都没有好下场。不可否认,悲剧结局的造成,与他们的性格和为人不无关系。项羽失之头脑简单,曹操失之奸诈狡猾,武则天失之手段狠毒,海瑞失之迂阔偏执,雍正失之猜忌刻薄。

  但这些正是我们要品评这些人物的目的,我们既要发现他们的价值,又要避免他们的错误。为古人正名,就是为今人正名。只有客观评价古人的`功过得失,今人才有一种激励去为自己正名,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在身前活的端正,那就不必担心自己的身后名。

  品,不光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价值。作者:徐景峰

品人录读后感4

  看似几个孤立的故事,刻画还原了从秦汉到清朝的几个代表性人物,直到尾声才用一条隐形的线索将他们全部串联起来,这条线索就是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重群体轻个人。这种文化的终极意义就是为君主独裁制服务,用三纲五常之类的伪道德标准打压抹灭个性,使群体自发臣服于一个伪道德化身——君主,维持社会的`集权、稳定,代价就是低效率、麻木、人格不平等、个性消亡。

  这种糟粕文化明显已跟不上当今时代潮流,遗毒已造成了越来越明显的并发症。对比,易先生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观点——要想民族进步,屹立于世界之林,前提是包容、承认、倡导、激励个体人格的自由发展,为其如此,人格才能平等,人格平等才能促成法治建设,彻底摆脱人治的死循环,才有可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舍此途径,别无他法,指望个别“有道明君”既不现实,也不可靠——所谓人亡政息,再伟大的个人,也敌不过一整个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况且,伟人崇拜就是特权崇拜,特权从来就是法治的天敌,依靠特权(君权)促进民主改革(法治建设)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改造文化,唯有从千千万万个个人着手,从鼓励个性发展入手。舍此无它。

品人录读后感5

  到书店,购得易中天先生所着的《品人录》一本。想看看历史中的一些名人,和他们一生的成败得失。

  《品人录》中举有五大历史名人,有头脑简单的项羽;奸诈狡猾的曹操;手段狠毒的武则天;迂阔偏执的海瑞;猜忌刻薄的雍正。这五大名人中有万人之上的君主,有清廉俭朴的大臣,也有名震一时的英雄。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我们姑且只看最先登场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

  项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但项羽却是一个心有鸿鹄之志的人,早在秦始皇游会嵇时,项羽便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话,但最终没有成功。他输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刘邦。

  刘邦是混混,而项羽是贵族;项羽有盖世武功,而刘邦是无力村夫;项羽有几时上百万的雄兵良将,而刘邦却只有为数极少的士兵,这么一比,论身份,论实力。项羽都应该是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刘邦他由弱到强

【品人录读后感】相关文章:

同学录赠言10-25

同学录赠言04-29

《沉思录》读后感04-21

《传习录》读后感05-01

大学同学录赠言12-17

同学录好友赠言12-30

同学录毕业赠言05-09

传习录读书笔记12-31

高中同学录赠言05-05

同学录毕业赠言15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