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3-04-09 09:21: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抬头看一眼月亮,又低头继续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与六便士》,领教这句颇耐人寻味的句子后便一头扎进书中的世界。书中的画家拥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弃爵位,放弃稳定优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对画画的热爱。

  起初我觉得他是个偏执的疯子,谁会放弃实现的生活去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又转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标,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顾着六便士的人数不胜数:疲于工作的父母,埋头苦学的学生,忍辱负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不顾六便士去追逐散布着皎皎银光的月亮?想到这便又对画家肃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机智幽默,画面感极强,我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在破落脏乱的房间里,蓬头垢面的男人拿着廉价颜料画着不被大多数人欣赏的画。

  可是,冷静下来细细琢磨。满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画家抬头,看到了月亮。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头苦苦寻找六便士才是大当数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可耻。正如书中所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于什么意,取决于你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想到这里,我合上书本,继续解着烦琐的数学题,继续同千千万万的人争夺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闲时间,偶尔抬头看看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我很快发现有个奇怪的故事在她的朋友圈里流传。他们说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曾经去帝国大戏院[插图]看芭蕾舞剧,当时迷上了某个法国舞女,然后随着她去了巴黎。我搞不清这个故事是怎么传开的,但足够奇怪的`是,它居然为斯特里克兰太太赢得了许多同情,同时也给她增添了不少的名望。这对她已经决定要开始的事业不无助益。麦克安德鲁上校当初说她身无分文倒是没有夸大其词,她确实需要尽快赚钱养活她自己。她打算利用她和许多作家的交情,于是片刻也不耽搁地学会了速记和打字。她的教养和学识使得人们以为她的效率可能会比普通打字员更高,而她的凄凉遭遇则让她更加受到顾客的欢迎。许多作家朋友答应把活都交给她,还不忘把她推荐给他们的朋友。

  麦克安德鲁夫妇没有子女,生活又很优渥,所以承担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斯特里克兰太太只要养活自己就可以。她把她的公寓租出去,家具也都卖掉。她在威斯敏斯特找了两个小房间安顿下来,重新面对世界。从她做事的效率那么高来看,她的事业肯定会大获成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旅行读书特别有效率,毕竟即使在飞机上可以照相看电影,还是看书更舒服。在独自旅行的路上读书更容易有想法。

  这本书我是看《一本好书》推荐来的。这个节目真的很好,用舞台剧表演的方式呈现了一本书的内容,上次看《万历十五年》也是因此有兴趣的。

  读书以前我以为是表演的夸张,但是读到书后我发现,书里的内容就可以直接拿来做台词的。

  所以如果是直接阅读,我一定读不下去。《一本好书》里连旁白都没有放松要求,所以和我一样对文风有奇特要求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先看节目再看书。熊师傅说过,有的'时候剧透会让你更懂这个剧,书亦然。

  毛姆对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充满了不屑,对自由和理想的坚持溢于言表。有的时候我们或许也想逃离,想去往诗和远方,但是现实琐碎又将我们拖了回来。有的时候我们会羡慕勇于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追求理想的做法,但是无论什么样式的生活,都是我们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做主。

  读完书后我只有一个想法,自己的生活自己觉得舒心就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我是个俗人,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我要骂;勾引朋友妻子导致朋友一家家破人亡,我要骂;对这些恶事没有丝毫悔恨甚至还幸灾乐祸,我更要骂。

  可我一句脏话没说,我对这个人的种种恶行竟然不可思议的保持了理解。

  我理解,却不原谅,因为我是个俗人,是生活在现实泥淖中的人,没有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斯特里克兰在好友斯特洛夫的救助下才活下去,他却极度嫌弃自己这个其貌不扬、画作平庸的好友,这和水面优雅的荷花讨厌滋养自己的淤泥一样不可理喻。

  真理总是带着污浊的,美也是。当那些高洁的人都在迷恋月光的时候,我却想低头捡起脚下的'六便士。即使我会被抬头追求月光的人鄙夷浅薄,会被忙于收集便士的人嘲笑虚伪。

  我没有嘲笑他们,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用道德的眼光去评判,所以我说,对任何人的生活态度,我虽不一定赞同,但理解。

  我是个俗人,一直坚定地认为任何理想都应该根植于现实,先有经济基础才有更气派的上层建筑。

  换句话说,我容忍理想与追求含有现实的杂质,因为我不是斯特里克兰那样的天才,也不是他的第一任夫人那样的精明人才。

  俗人罢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从我下载了微信读书伊始,就把这本书加入了书架,中间也曾断断续续的看,也许是看的太少的缘故,总是觉得看不懂,不甚好看。许是习惯了看快餐文,面对这种长篇的文学巨作就看不下去了。恰逢此次放假,便耐着性子看完了。

  看到最后才明白,月亮是崇高理想,而六便士则是为了蝇头小利而不停奔波的.琐碎生活。我羡慕像斯克兰,亚伯拉罕那样为了崇高理想而放下一切,包括名利,地位还有妻子的人。但我却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我爱我的老婆,我的崇高理想就是与她一起,一生,两人,三餐,四季,过我们自己的小日子。

  选择月亮的人有时也得为了生活而去奔波赚取六便士生活。选择六便士的人有时辛苦之余也会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人生没有所谓的好与坏,一如本书第五十章末尾所写,“做你最想做的,生活在你喜欢的环境中,求得内心安宁,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成为年入过万的知名外科医生,娶个美娇娘,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原来听说这本书在讲月亮和六便士,在讲梦想和现实。读了之后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也有曾逃离社会,逃离责任的时候,但我终究安定下来,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许多人一样,他们想逃离社会,逃离负担,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诸行动,但最终,绝大多数人仍然会回归社会。

  也许是人类的本性无法脱离社会,也许是如今的社会难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样的地方,也许是他们的追求和梦想不够强大。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厌恶,因为他打破了社会属性,让人不满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动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向往作为自然人最纯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经历是作者亲眼所见,而后半段经历是旁人回忆。

  前后的表现有蛮大的`差别,也许是时间的磨砺改变了他,也许是旁人的回忆回忆美化了死者,我更倾向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远离社会,缓解了他的焦虑不安,他最终再次结婚,说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回归了社会属性,他并非完全的回归自然回归野蛮,他只是不适应之前的环境,不喜欢过去过多的社会属性的束缚,他仍是会需要社会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适的环境,才能让他平衡他的追求和梦想。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寻觅,最适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平衡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谁会在人到油腻中年时开始追逐儿时的幼稚梦想?谁会抛妻弃子一走了之丢弃所有情感而不顾?谁会用豪华都市温暖家居去换风餐露宿流离失所?如果现实中问这个问题,应该只会得到一个答案:要么傻子要么疯子!

  梦想是什么?多少人在走出幼稚园后就再也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争取上父母眼中的好学校,找朋友眼中的好工作,娶(嫁)大家认为的好老婆(老公)。生活长河拖着每一个人有条不紊的游荡着,或平稳或波折,或高贵或平凡,却都是过着别人评价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毛姆描写的主人公却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反抗舒服的平庸,残暴的拒绝感情的束缚,他不想取悦别人也不想被别人取悦,他不想可怜别人更不想被别人可怜,冷血、自私、残忍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可是不是如此,他又何以自处,何以慰藉自己无处安放和燃烧的灵魂?

  我们可能不需要用这样极端的.做法去放弃妥协,可是我们至少应该学着遵从和爱护自己的内心。纯粹的、原始的、简单的并不比豪华的、装修的、复杂的低级。爱是纯粹的也是复杂的。

  情节虽叨絮却真实,情感虽激烈却细腻,在别人令人惊诧的故事里,读者也许可以更透彻,如同最后草屋里那凝结一世通透的画作,在一团热火里舞蹈而化为永恒!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首先是对作者毛姆的认识,他是现实主义主义的写作手法,而与他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是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在这一点上,毛姆就已经与众不同了,而他这种不随大流保持自我的勇气是值得我学习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身上也寄托了作者毛姆的一种希望。

  本书主人公原型高更,与主人公的'命运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高更的作品确有留世,而主人公的惊世之作被他嘱托毁之一炬了。人们在遗憾的同时,更引起了“人活着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的深思。

  书中讲故事的作者“我”,以作家的身份贯穿全书始终,其实也在从侧面提醒我们,故事就是故事,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真的去纠结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为什么呢?要知道,作家擅长的就是讲故事。如果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你我他她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要过多地去批判对错。而故事中的“我”尽管是个擅长写故事的作家,但依旧是一个普通人,要先好好活着才是。

  值得深思的依旧是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这个话题,“理想和财富到底该怎样平衡?”,是极致的理想?还是极致的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都很重要,而且要努力去平衡,过好每一个当下。像书中提到的那位医生和船长一样,他们也是遵从本心,过着令自己安心的生活。他人的评说重要吗?有那么重要吗?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别人永远代替不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被俗事缠身,被纷扰侵害,生来就开始忙碌,忙着长大,忙着工作,忙着交友,忙着遇见爱人……到死才会开始安宁。为名为利,为世俗的眼光,却很少为了自己那份热爱。总是会说有遗憾,总是不满意自己现有的生活,总是会抱怨身边人身边事,但很多人还是选择随波逐流,极少人会冲破束缚追逐那份想要。 之后,那些少数人成了疯子。在那些大多数人眼中,他们是笨蛋,为了不可实现的假想放弃原本安逸的生活,他们是怪人,走了一条没有光亮的路。但为了一番热爱变成疯子又有何不可?敢于追求自己的`想要有什么错?并没有后悔过,所以才能在死神降临时是带着圆满的心情而闭目。

  有些人生来就与常人不同,他们肩负着神秘使命,他们可以超脱世间一切束缚,有个小火苗一直在指引他们。其实那是真实的活着。我们该有所包容,因为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很艰难,但又知足。反而我羡慕这些人。这才是真实的活着。

  六便士满地都会有,可月亮只有那一个。那是我的心上月,独一无二不被人拿走的东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最近也是忙里偷闲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经典中的经典。其实倒不如说是被作家细腻笔触的描写给吸引着读完了。

  如果说哲学家的笔是望远镜,带我们望向遥远的宇宙星辰的话。那小说家的笔就是一个放大镜,放大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想看清又不忍直视现实的`残酷和美好。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带着几分荒唐却又引人入胜,而作家通过讲故事也将人性情感的复杂和纠结刻画的淋漓尽致。读完那种似懂非懂,转念一想又似乎顿然醒悟,参透人生一样的感觉。曹雪芹自我评价《红楼梦》开篇写道: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不知道毛姆是如何解读自己的作品呢,我觉得用在这本小说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冷漠决然,超脱世俗,为理想说走就走。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眼前的苟且和六便士淹没了诗意,再回首前尘往事,泯然众人矣。但是我想,可不可以有那么一些些瞬间,我们可以安静的追逐空中月亮,看月色渐渐升起,心底的温柔也渐渐晕开融化在无边的夜色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与西方许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毛姆以高更为灵感所写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毫无疑问杜撰超过事实。”“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高更认为他最终能够享受成功的果实,让一家人团圆。”对比小说与现实可以发现,高更对绘画的追求有其因果关系和过程发展,而思特里克兰德的出走则非常突兀和过于激烈,再加上作者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叙事手段上的技巧,就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现实的逻辑,对于读者来说更是不可理解。其实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明毛姆如此写作的目的。即毛姆自我欲望的虚拟满足。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斯朱兰才不管自己是不是天才,他只做了自己想做的。

  我心随我,我为我心,这一刻我想这样做,且不论前程好坏,亦不在乎是非成败。不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一抬头就看见了月亮。而是月亮一直都在他心里,只是在这一刻他准备抬头看向月亮,然后不再低头而已。

  并非是所有人选择了世俗而他孤单的选择艺术,而是大部分人选择安逸刻板符合社会主流认知的幸福,只有他选择了狂浪不羁遵从本心最初的想法。

  斯朱兰是不是个天才,别人认不认可他对于斯朱兰来说都无关紧要。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且不留有机会让后世评价他的一生曲直是非。

  不敢说一生问心无愧活的坦坦荡荡对得起每个人,但至少做出选择之后的斯朱兰的每一个举动都随心而动。即使活着的时候世人能发现斯朱兰的奇才,然后一群附庸风雅的人跑到他面前对着他的臭脚大捧特捧,恐怕斯朱兰也是不屑一顾的.。

  最开始的初衷既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连自己能做到哪一步都不知,只是这样想了便这样做了,如此随心放纵自己的斯朱兰,如此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斯朱兰,他是浊浊乱世的一股醒事清泉,也是甘甜清泉中一股泥流。

  世与我何,全不在乎。我心随我,我为我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大四时候看尼采的超人理论,说这个社会不能容忍部分人凌驾于规则之上,进而破坏部分人的生活。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怎样的道德体系,适用的都只是大多数芸芸众生,而更多推动这个社会的天才,却往往不能适应于普遍性的社会规则。

  斯特里克兰背叛了几乎所有人,妻子孩子朋友,他一直在用很极端的方式表达着对金钱地位以及别人同情的厌恶,在书过去三分之二的时候我都对这个男主着实爱不起来。吊儿郎当的没有责任心又毫无义气不懂感恩,仿佛全世界就只有他一个人,自私的活着。我一直想知道究竟什么才能撼动他那颗冷漠无情的心,直看到最后才恍然,他特立独行,他桀骜不驯,他不在乎世人的目光,都是因为他只忠于自己的'心,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目的地,独立的活着。

  艺术作品的深浅并非只浮于手法技巧,斯特里克兰瞎着还画得出那般震人心魄的伟作不仅源于灵魂深处的渴望和对艺术毫无道理的使命感,更源于他把自己对世事与人性的通透与洞察融入了作品。艺术家本就是通过艺术手段传达主观世界,手段不是目的。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他要义无反顾的离开生活了17年的地方,因为不能兼得,那种环境和身份束缚了他主观世界的构建和释放。斯特里克兰是天才,所以他总与周围格格不入,也时常对周围人的言辞行为表露出讥诮、嘲讽、不屑,这是两种精神层面的碰撞。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毛姆

  思特里克兰德就像是一颗榴莲,喜欢的人细细品味,讨厌的人避之不及。合上书,对他的喜欢大过讨厌,敬畏大过偏见。他是看过世界,实现了终极理想的人,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苟且的活着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终极理想这等事,多是想想罢了。

  你要有低头捡起六便士的时候,也要有抬头仰望皓腕皎月的时候,抱着一颗真心,做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一片浩然。书中有一句话“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从知道到理解。

  没有绝对不好的人,也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我时常会把美好的人想的过于“美好”,认为人的性格总单纯统一的,所以也会时常失落困惑,为了维护他们在我心里“美好”的形象,我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自欺欺人。现在我习惯报以这样的态度,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相对的美好还是常有的事。人性是复杂的,但不妨碍我继续喜欢,欣赏,崇拜我心中“美好”的人儿们。

  删删减减又添添补补,也不知是否读到了书中想传递的思想,不知再过三五年,再读时心中会涌出什么情感。作者:晨曦曦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看完莫名的震撼。原本有着美满家庭和幸福生活的斯朱兰,年近不惑之时选择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画画的梦想,自私又纯粹,可憎又可敬,如此决绝义无反顾。他血液里强烈地渴望一种放荡不羁的旅途,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使他选择一种更惊险的未知生活。

  让斯朱兰着魔的是一种热切的创作欲,叫他不得安宁,逼他为了创造美东奔西走。他是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圣地,那心魔对他毫不留情。有些人渴望真理,为追求真理,他们宁愿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斯朱兰就是这种人,只不过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

  一开始,我发问自己他是天才吗,可大部分天才命运的最终都不好。我用自己狭隘的世俗观念去理解了六便士,猜想了一个看到月亮的天才的结局。他让我想起功成名就特立独行的偏执狂乔布斯和埃隆马斯克。而读到结尾,斯朱兰在病痛挣扎中完成了自己最杰出的画作,他痛苦的一生都是在为这幅画做准备,随着作品的完成,那饱受折磨的'孤僻灵魂终于安歇。他愿意死,因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我突然想,梵高为什么要割耳朵,海明威为什么会自杀,尼采为什么疯了?

  人生来孤独。现实的生活里,是否我们自己也有过那样的时刻,被魔鬼抓住了灵魂,愿意带着那份可贵的狂热尝试去追逐内心向往的光明?可惜,我们还是被六便士所困,抬头看见月光,低头捡起了六便士。似乎,这也没什么不好。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把梯子,也需要几把刷子。艺术即生活,生活本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