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时间:2022-06-17 11:16: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容忍与自由》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1

  在火车站候车时买了这本胡适的书;白底封面,藏蓝色的大字标题,像一本很厚重的学术理论书籍。在短暂的乘车过程中我安静的看完了一大半。本书收录了胡适的名篇散文杂谈,如:“差不多先生传”、“信心与反省”、“治学方法三讲”、“我的儿子”等等。当然,开篇便是标题的这篇杂谈。史学大师布尔先生的话让胡适记忆深刻:“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的论述角度是: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他的容忍,若社会没有容忍他的气度,他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从生活、社会、政治到宗教,“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

  胡适这样阐述,再合适不过了。他一生都在宣扬西方“绝对自由”的精神。在那个年代,他是精神领袖,他倡导了“白话文”闻名于世,但我却是支持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胡适生长在吃喝不愁的家庭,国内战乱时期他在国外吃喝嫖赌,当四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才华横溢的领袖在国外华丽的party上,一边吃着流油的红烧肉,一边对着在吃树皮的众人说:“你们太落后了,你们的政府不行,学学美国的政策呀,政治家们都不敢来美国看看吗,你们怕看见自由!”而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一边撸着袖子含辛茹苦的耕耘,一边憋着口老血恨的牙痒痒,骂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会大放厥词;我实在无法敬爱他。于胡适而言,至少在1954年之前,确是需要感激这个社会对他的容忍,才能有他自由的追求自由。所以他所说的容忍,更多是他人的容忍,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什么才是自由?或者怎样才能自由?有人认为经济自由也就是时间自由了;有人觉得有所畏惧,恪守道德纪律才能有自由。因为没有绝对的自由,所以自由永远是一束心底的光,引我们去追求。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你绝对自由了,势必会影响其他人的自由,我认为:无克制,无自由。在追求那束光的同时,请克制自己的疯狂,请勿损害他人利益,让自由在你的心底徜徉。不知不觉,我也学着胡适的思想,宣扬的论点是去要求他人以获得自己的自由了。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2

  读了这篇文章,我随着作者古今中外的畅游了一番,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象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

  这篇文章是胡适总结自己过去年轻气盛和当下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想法,就是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

  起初胡适把这篇文章定名为《自由与容忍》,后觉得不妥,遂易之。

  因为文章本身就是要突出“容忍”2字而“自由”我相信只是作为作者对“容忍”2字的衬托,也是对曾经自己所认为的,执着的一个反剩

  作者由布尔先生的对话引出本文的观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随后作者回忆自己17岁那年发表的一篇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文章,于是总结这几十年过去后,自己对当初那篇文章的态度。作者用了很多个“50年前我没有想到....”来再次论述自己的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现‘容忍’远比‘自由’重要。

  50年过去后,胡适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个无神论者,依然“不相信一个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是在这之外,他的个人处世态度却完全地变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态度去报答世界对自己的容忍,于是再一次提到自己作这篇文章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容忍有重要的意义。

  之后作者开始感慨在宗教自由史,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上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并例举了马叮路德和约翰。高尔文在欧洲革新运动上的例子,阐述过去非此即彼的异端邪说,因而导致互相残酷撕杀,无所不用其极,而这种性质是无助人类社会在和平与发展中迅速获得更大的进步。

  于是紧接着,最后,胡适先生很自然地把话题放到政治思想上,通过与陈独秀的书信再次表达作者对武断不容忍态度的反对和觉得自由的重要性。

  读了这篇文章,我随着作者古今中外的畅游了一番,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象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3

  其实,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让我想到了“法律与自由”这对词语。因为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在学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就一直在强调自由是寓于法律中体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原来,一切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为代价的。这就好比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说的是“容忍与自由”,这恰不是“法律与自由”的同类项吗?

  “容忍”与“自由”,于我而言,就是当一个人因某人某事而恼怒时,如果无法容忍,就无法释然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不安灵,自由便无可言说。我想,这大概是对胡适先生的文章最通俗的理解了。

  从写作角度来讲,胡适先生用他17岁那年发表的一篇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文章,来阐述他对布尔先生的对话引出本文的观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再总结这几十年过去后,自己对当初那篇文章的态度。胡适先生用了许多个“50年前我没有想到……”来论述自己“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现‘容忍’远比‘自由’重要”的观点。

  50年的时光,胡适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个无神论者,依然“不相信一个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能从他的文章中看出他的个人处世态度却完全地变了,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态度去报答世界对自己的容忍,于是再一次提到他作这篇文章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容忍有重要的意义。

  在胡适先生利用古今中外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心路历程:从年轻气盛到能够随年龄增长体味到容忍的重要性,从无法容忍到包容,然后在思想上及行动上获得自由。这些都可以从他对《礼记·王制》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理解中发现; 而且在中国古代“四诛”与西方宗教迫害的举例中,我们更能看出他对“容忍与自由”的深致理解,从而让我们随他的脚步,随他的亲身感受,一点一点的吸纳他的信念,最后明白他对“容忍与自由”的深刻感受。而胡适先生通过与陈独秀先生的书信再次表达他对武断不容忍态度的反对和觉得自由的重要性来表达他的政治思想时,这让我们更加实在地明白他的“容忍与自由”。

  “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这应该就是胡适先生总结自己过去年轻气盛和当下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想法吧。

  因此,我们也应该懂得包容,学会包容,然后为自己的心灵谋得一片自由的天空。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4

  胡适的《容忍与自由》非常值得推荐,读完令人甚感畅快。这本书依据胡适先生在不同时期各个场合下的演讲编撰成册,饱含了一位谦逊富有智慧的学者对待自由、哲学、女性权利、教育、社会法治等等问题的真知灼见。

  胡适先生对于“容忍与自由”的见解,本人深表赞同,也有切身体会。随着年龄阅历渐长,越来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只有可以容忍各家观点、不同意见时,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才不被禁锢。自由是免于外力的压迫,真正的自由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自由的前提是容忍,社会应当允许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白话文运动的前因后果,十分有趣。事件的起因竟是康奈尔大学的男同学们为欢迎女同学的秋季入学,夜晚租船游湖,不曾想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大雨,不得不将船靠岸,众人还被淋湿了衣裳。男同学中有位诗歌爱好者任叔永据此做了一首诗,并寄给已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的胡适。胡适读后回复:诗是好诗,只是一半是古字,一半是白字。戏剧性的是这篇回复引来哈佛大学的梅光迪同学的批评,为证实自己正确,胡适寻找到大量证据可以证明自古以来,被一直传唱的优秀诗词、戏曲、文学小说都是白话文,并提出“文言是死文字,白话才是活文字”的见解。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并得到了陈独秀的积极响应。自此,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拉开了序幕。

  胡适一生未加入任何党派,保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尽力避免谈论政治,提倡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实际问题,追求法治社会,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谨和缓”四个字是胡适毕生恪守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准则,“勤”是努力不懈怠,不偷懒,不走捷径;“谨”是谨慎不粗心;“和”是不武断不乱发脾气,要虚心和和气气;“缓”是指不急于轻易下结论。对于做学问,他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相信“功不唐捐”,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另外,胡适还积极为女性平权呐喊,呼吁减少对女性身体思想的束缚。他还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大学生们求学择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几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非常值得借鉴。

  《容忍与自由》选取了引起很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并分为三卷。全书理论并不高深,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晦涩,尽力还原了胡适先生的思想精华,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极大的现实参考意义。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5

  有人说:“病症是鲁迅看的准,药方是胡适开的好”。我们在这个系列里不谈政治,只是从胡适先生的文章中窥见一点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之道。

  先生是一位异常可爱的人,平和有趣,他的文章温和有仁,先生自己温煦蔼然。那种宛如天赋般的从容在阅读的过程中迎面扑来,令人异常舒服。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从容平和也恰恰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我们从容平和,客户就会感到舒服,就会减少摩擦矛盾,我们的合作也会顺利不少。所以今天我们聊聊这篇文字中透露出的与人相处之道。

  平和的心态需要包容的雅量,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我们不喜欢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排斥另类的行为方式,这种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当大家都抱着这种信念,矛盾当然就会不可避免,冲突也会随着而来,麻烦多了,我们的业务,公司的利益都会受到冲击。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我们在现场做业务的时候,我们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有太多的被冷落被敌对被刻意刁难,仔细想想,也许客户从心底里觉得我们不是他们,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是“异己”,是来找麻烦的人,所以才会产生那种难熬的局面。如果我们也采取相同的待人之道,那业务不可避免的肯定就黄了,所以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就给我们指明了解决之道:“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不能假定自己是对的,这是与人平和相处的基石。

  最后以先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话结尾: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6

  本书选取的是胡适先生所写的《杜威先生与中国》。胡适在这篇文章里面写道:“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一些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主张——如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恋爱之类,他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特别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应用是无穷的。” 受人之鱼不如受人之渔。特别主张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历史阶段,而方法往往能帮助跟好的找到特定时期应有的特别主张,本书的3卷分别文明 ,自由,社会,者各层次来表达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况下的思想主张。这位在特定时期被抹黑的作家,如今又被放到另外的一个高度。很多人重新认定其文学大家巨匠的地位。

  我们要什么样的文明是胡适对思想文明和学术教育诸领域之思考,将西方文明传入后的新思潮做了一定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主要是以再造文明为核心。卷二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异己”,更不要“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进,培养一个“有人味的文明社会”。有人味。人性温暖。人性正能量, 对于欲望的放肆也是人性的一种表达形式。 而具有人味的文明社会。需要社会每个组成部分及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拥有“容忍”这是根本也是文明社会的奠基。卷三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胡适向来以“易卜生主义”论式出发,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把你自己这块料铸造成器”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呼吁养成独立思想的能力,并应为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承负完全的责任。个人成则家国成,这是如今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质的先驱,正是因为素质低才会提高,当时当把其提高到口号的高度,可想其低的程度是不是已经相当棘手了? 健全个人主义,社会机构都必须健全个人主义机制。而这一对天生的冤家,是相依相生的。

  “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进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这不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吗? 民国的学者如实看到不是他们的理想主张在未来的革命中得到实现,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悲。先辈的思想及此。还看今朝。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相关文章:

自由议论文10-30

以自由为话题的作文04-23

【精品】初中自由作文集锦十篇04-14

说说大学教育阶段的“自由”——大学辅导员工作感悟①06-09

师德读后感06-16

鞋子读后感06-10

《养花》读后感05-04

幸福读后感04-18

穷人读后感04-16

《岛》读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