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7 13:22:1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乡镇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调研报告

乡镇调研报告1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检察机关经费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检察经费保障体制,检察经费保障不足仍是制约司法工作发展进步的突出问题之一,基层检察院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院尤为突出。加快建立体制更加合理、机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学、保障更加有力的检察体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全我院的实际经费保障情况,就基层检察院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一、检察机关经费保障的现状及弊端

  我国现行的检察机关管理体制是以地方党委为主、上级检察机关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即分级财政、分灶吃饭的检察经费管理体制。依靠当地财政部门供给,是基层检察院业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检察院经费的分配和划拨权由地方财政独揽,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划拨的随意性很大,何时划拨、划拨多少,完全受制于财政部门,而且审批程序也繁锁,造成经费核拨不及时,经费保障率极不稳定。而财政拨款主要是人员经费,每月除去正常人员工资、社会保障费后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办案、学习、培训、车辆使用以及办公用品等各方面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经费保障问题已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瓶颈,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阻碍了持续发展。

  由于体制的制约,检察机关的人、财、物都由当地政府部门来管理,随意性大,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基层院更是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装备经费无法保障。现行体制下检察机关经费由当地财政拨付,许多基层院债务缠身、装备落后、各项检察业务举步维艰;二是检察队伍素质无法保障:由于物质待遇捉襟见肘,检察干警生活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经济负担沉重,心理压力加剧,没有财力和精力继续学习,业务水平不能得到提高。部分干警工作热情低落,宗旨意识淡漠,理想信念动摇。

  (二)制约了职权行使。

  现行体制增加了地方检察机关对同级财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工作的力度。如有的地方政府通过控制检察机关的经费来控制检察机关的业务工作,检察机关在办理具体案件中不得不看当地政府的脸色行事。有些地方政府因检察机关秉公办案影响了地方的利益,就以经费紧张等为名拖欠检察机关的业务经费,对检察机关实行的有关改善检察机关工作条件和检察人员生活待遇的措施不予支持。还有些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无视检察机关的特点,将其与行政机关一样采用地方经费包干,甚至给司法机关下创收指标。

  (三)滋生了利益驱动。

  由于现行政法经费保障体制存在先天性缺陷,使得中央三令五申的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缺乏保障机制,多年来难以真正落实,收支挂钩、以收定支现象在许多地方屡禁不止,难免导致一些检察机关受利益驱动,为钱办案、越权办案,滋生司法XX,损害公正执法。

  二、解决经费保障的对策

  当前,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的精神,以促进检察机关独立公正执法为目标,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检察经费保障体制,建立与检察机关行政、人事和业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检察经费保障体制,减少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对同级财政的依赖,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

  (一)建立司法经费保障领导责任制。一是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维护稳定、巩固政权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把对各级司法机关经费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各级主要领导工作业绩的体系之中。对未按标准实施保障的,上级可采用扣减其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政法专项补助等方法,由上级财政直接拨付司法机关使用。二是各级检察机关的一把手对于落实经费保障标准责无旁贷,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关心与支持上多做工作,有所作为,进一步增强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对检察工作的了解,主动地支持公用经费标准贯彻落实。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等部门的监督作用,上级财政部门和检察机关也要加大对下级财政部门和检察机关的检查监督工作,把保障标准真正贯彻落实。

  (二)改善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变小预算大决算的保障形式,实行以财政预算拨款为主体,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以及财政返还罚没款为补充的检察机关公用经费供给办法,建立稳定的检察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划清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范围,对于检察机关的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等由同级财政负担;对一次性大型装备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则应纳入同级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由上级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地方解决为主,中央和上级财政补助为辅。

  (三)进一步促进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事权划分原则和《经费保障标准》确定的开支范围和分类要求,在年度预算

  (四)实行检察经费财政单列。根据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履行职责的要求,应实行检察经费财。

乡镇调研报告2

  镇在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和探索,虽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包镇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河包镇综合文化站于20xx年7月开工,20xx年12月完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总投入150万元。建筑面积1197。74 m2,占地面积1035 m2。镇上建有标准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电影放映厅等,其中藏书3000余册,还有光盘、投影仪和vcd等硬件设施。所辖3个社区、3个行政村,每个村(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分别藏有图书20xx余册

  (二)文化资源现状

  1。物质文化。河包镇具有独特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中西文化集汇一体。一是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的报恩塔,又名白塔寺的白塔,距今800多年历史。该塔于1992年3月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该塔年久失修,自然风化严重,塔身西、南面通体裂纹最宽处达18公分。市文物局于20xx年进行过一次修缮。现正在申报成为国家文物。二是斜塔。其倾斜角度约为30度,远远超过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的清代年间的斜塔,目前正在申报成为县级文物。三是真原堂。这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法国人修建的一座25米高的砖木结构双钟楼的教堂,占地2300平米,是大足、荣昌天主教又一活动场所。并于20xx年申请成为县级文物,正在申报成为市级文物。此外,还有明朝景泰七年塔等文物。

  2。非物质文化。河包镇非物质文化也较丰富多彩。其民间歌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姑娘出来收衣裳》、《稀烂背篼眼眼多》、《送郎》、《天阴落雨又落沙》等;同时河包人民还创造了肉龙、儒龙、火龙、小金龙、草把龙、板凳龙、亭子戏、缠丝拳、小洪拳、纸扎工艺、车灯舞、高跷狮子舞等。其中肉龙是河包镇人民独创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耍龙舞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喜庆色彩。1984年,河包肉龙代表XX县参加XX市舞龙比赛并获得金奖;20xx年,河包“肉龙”代表XX县参加XX市元宵节龙舞汇演,获二等奖。肉龙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一书。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目前我镇正在以金凤山公园为开端和依托,以报恩塔、斜塔和真原堂等文物古迹为亮点,着力打造河包镇金凤山生态旅游观光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中来,采取各式各样的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

  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二是缺乏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老百姓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没有较系统较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虽然我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优秀文化所赖以生存的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我镇的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的探索。没有围绕文化产业进一步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内涵,也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品牌来充分发挥我镇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作用,更别说引入企业投入来发展文化产业。

  (三)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不明显。从目前的体制和情况来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紧紧依靠镇财政的支持,而没有市、县财政的支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不齐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等。对文化产业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传承、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经营性文化产业一片空白。我镇目前从事文化信息方面的企业仅一家小网吧,其它有些零星的照相馆和打印部,规模和效益之小几乎可以略为不谈。

  (五)缺乏综合性的文化体育广场。目前河包镇正在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广场事宜,此广场占地20亩,功能设施齐全,资料已报市体育局。目前正在设计平面图和效果图。

  三、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发[20xx]3号文件精神,按照“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等要求,认真分析我镇的文化资源优势,理清我镇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指导和引领全镇文化产业发展。

  (二)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骨干项目。我镇应重点培育和发扬光大肉龙表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留住精英,引进战略伙伴。依托报恩塔、真原堂、斜塔、景泰七年塔等几个市、县级文物,打造河包旅游亮点。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加快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进城镇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文化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管理和使用水平。

  (四)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人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是关键。目前,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不足,文化创新、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树立人才是文化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推荐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

乡镇调研报告3

  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由xx县农业局编制。本报告包括基本情况,具体推进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八部分。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xx年 月 日起至xx年 2月3 日止。本年度报告在网站和xx县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全文公开。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xx县农业局联系。现将xx县农业局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我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农业项目建设、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等政务公开重点,运用科学管理理念,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力度,加快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步伐,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电子政务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参与的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办公室为机关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负责工作机构,其它相关股室协助工作。

  (二)强化制度建设。为认真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政务信息发布公开制度,确保了公开与保密两不误。

  (三)强化信息审查。我局信息发布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信息来源由局机关各股室、乡镇农技站提供,重点反映农业新特色、新思维、新发展,信息审核实行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审核完成后,信息交由局办公室专人发布到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四)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保密工作制度。全局干部职工通过学习讨论,提高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增强了上网信息保密审查意识。同时,开展保密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干部职工保密意识,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保密的良好氛围。

  三、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渠道。一是通过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xx县农业信息网发布工作动态、政府事项信息等内容;二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政务公开栏等媒体平台对我局机构职能、总结计划、农业工作信息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和公开;三是做好便民咨询工作。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数量。xx年,我局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共 7556条,其中发送农作物良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供求等手机短信 7439条,报道农业动态信息 05篇,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 2条。

  四、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xx年,我局未发生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五、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xx年,我局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六、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xx年,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

  (一)存在问题。

  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信息公开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官方网站急需改版升级;二是信息公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三是政务公开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围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农民职业培育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着重对支农资金投入情况、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建设项目进度情况及时收集报送,涉及投资规模、运作程序、责任主体、工程进度、实施效果等信息都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二是围绕行政效能建设。对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三是围绕服务为民,稳定大局。妥善处置各类农业突发事件,特别是权威信息和敏感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介绍事件进程及工作措施。

  2.进一步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一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正面宣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突出宣传在粮食安全、特色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举措、成效和典型事例;二是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围绕“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材料;三是注重政务信息时效性。进一步加快信息撰写、审查、发布速度,对重大事件宣传报道不滞后。

  3.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结合农业重点工作,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加大对农业技术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和指导,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千家万户。

乡镇调研报告4

  一、前言

  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处于广安、达州、巴中、广元、遂宁五市包围中心,自古就有“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区位优势,商贸服务业一直是南充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川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幅射力,是承接区域性商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要冲和商品集散地,也是川东北地区经济、商贸、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小龙物流园区是南充市委政府为充分发挥南充的区位优势和商贸优势,积极对接川东北地区和成渝经济区的开发、承接两个特大城市的辐射,促进南充市的迅速发展而特别打造的现代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有着其它地区不可攀比的独特优势。所以,园区是承载物流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二、调查方法

  三、正文

  1.相关概念

  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具有较完善的物流环节,并能实现物流集散和控制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 是以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经营社会物流业务的货物集散场所。由于货运枢纽是一些货运站场构成的联网运作体系,实际上也是构成社会物流网络的节点,当它们具有实现订货、咨询、取货、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载、送货等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移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时、就具备成为物流中心的条件。这类物流中心也是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区位

  (1)自然

  (2)社会

  1)交通

  小龙物流园区依托位于高坪区的南充火车东站建设,初步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该区域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成(成都)、南(南充)、渝(重庆)经济圈金三角区,有达成铁路最大的货运站,是4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距机场2公里,距南充港5公里。

  高坪区地处南充市城区东大门,与市中心仅一江之隔,5座嘉陵江大桥将城区与市中心紧密连为一体,国道318线、成南、南(安)、南渝以及绕城高速公路汇接于此,辐射全境,达成铁路有全线最大的二级货运站位于境内小龙镇,建设中的兰渝铁路在此与达成线呈“十”字交汇;嘉陵江横贯全境,水运上通广元,下达重庆与长江相汇,直达武汉、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市场

  自古以来,南充就是川东北商贸物流重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位居川东北之首,具有商贸物流发展的传统优势按照《南充市物流规划》初稿的基本思路,我市的物流建设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节点”的目标,即小龙物流中心,南部、营山物流节点,主要辐射范围为川东北五市和川渝交界区。此外,还初步对市辖三区进行了功能设计,即高坪以物流为主,顺庆以零售商业为主,嘉陵以批发市场为主。

  近年来南充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新突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20%左右,稳居川东北之首、全省第三。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实力提升方面,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到50个,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13个,大部分为国内外零售业巨头。大型批零市场建设方面,全市2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商品批零市场达到18个,其中,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50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方面,全市各类特色商业街区已达24条,总长度超过3万米。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川东北农产品交易中心、食盐配送中心已经建成,烟草配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正加快建设。总投资近40亿元,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小龙物流园区已全面启动。对外经贸发展方面,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突破4亿美元大关,跃居全省丘陵地区第一。

乡镇调研报告5

  为全面了解我县小学教学状况,加强小学教学教研常规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全县小学的教学质量和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根据教育局领导的周密部署,教研室于20xx年9月16日――20xx年9月27日由符永伟主任、曾德平副主任分成中学、小学组,组成的调研组,在不影响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对全县乡镇中心小学及抽查个别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工作。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内容:

  1.“教育教学质量年”方案落实情况。

  2.学校课程设置、课时保证和学科教师配备情况。

  3.各学校加强和改进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

  4.校本教研(包括联片教研)的开展情况。

  二、调研方式

  1.看:看各类教育科研材料及记录、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2.听:按照当日课程表随堂听课、评课;

  3.谈:与校领导、教研组长、及有关老师座谈;

  4.查:查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查阅教师备课及教学反思、查阅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记录等。

  三、 检查中看到的成绩

  1.“教育教学质量年”方案落实情况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各校认真贯彻20xx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创建规范化学校,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把我县的教学质量推向新台阶。比较突出的学校如七叉中心小学、叉河中心小学。

  2. 教学常规方面

  新课改虽然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一些困惑,但是大部分学校的老师还是能想方设法不断探索,推进并优化课堂教学。有不少中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新课改思路,钻研教材,努力使自己在课改这一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并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部分老师能做到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批改作业。能够看出“立足课堂创新,展示教学魅力”的教风。比较突出的学校如乌烈中心小学,教学常规能够规范管理,各项工作比较实在。

  3. 教研科研方面

  检查中发现,部分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教研、备课组织机构,且有完整的计划与总结。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同谋共计。立足于“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促进教师主动发展”。较为突出的学校如海尾中心小学,各项材料多年来一应俱全且归档分类,作为乡镇中心小学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四、 检查中发现的不足

  1. 教学常规方面

  -----就上课而言。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面不广,参与性不深,流于形式的现象。有些教师教学时只关注外在的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放手不够,不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缺乏三维目标的整合能力,不能组织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特别是复习课、练习课、等课教师教法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随意性较大,教学准备不充分,重难点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不到位,难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求实效。

  ---就备课而言。很多教师对写教案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对教材钻研不深入不透彻。认为备课在心中即可,于是写教案变成抄教案。结果是备课缺乏针对性,其后果是课堂教学抓不住重心,教学语言贫乏,干吧无味,随意性大,口头语甚至方言使用过多,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各校教师备课缺少教学反思记录。

  ---就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而言。有的教师作业布置泛滥,缺乏自主性、趣味性与开放性。有部分教师批改作业马虎草率不够仔细,也有的教师信马由缰或批改作业不及时。有的学校老师批改作业还是用优、良、及格作为评分标准。

  2.学校未能按新课程标准安排课时

  有部分学校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和客观条件限制,学校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时安排的新标准与现实教师配备之间存在矛盾,未能按新课程标准开齐上足这些课。

  3. 教研科研方面

  ---就教研活动而言。虽然有的学校正常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但是一些相关的记录却不完善,甚至有的学校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没有形成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有效参与度低。教研活动范围和领域狭窄,形式单调,主要以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和学生作业展评为主,缺乏理论指导,缺乏整体规划,教研主题不明确,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教研活动与教学实践脱节,教研手段落后,教研成果薄弱。

  ---就集体备课而言。集体备课是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达到资源共享。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存在走形式现象或者没有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的重点来抓。

  ---就课题立项而言。“以研兴教,以研兴校”的观念仍然流于形式。从全县的教育教学情况可以看出,要使教师真正深入地研究教学,还需要很长一段路。。新课改倡导教师是研究者,教室是研究室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各校在此问题上的认识不到位并缺乏一套具体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五.几点建议

  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抓教学常规工作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调研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改进和加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如下的问题:

  (1)如何有效解决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

  (2)如何处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

  (3)如何解决教师善于写教学反思的问题;

  (4)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练习课、复习课、);

  (5)如何加强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针对性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有学校的制度做保证,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做指导,更需要校长的人文关怀做依托。

  2.加强专业教师的配备。

  全县小学专业教师非常紧缺,部分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缺编,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特别体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这是我们应该正视的现实。

  3.真正树立“以研兴校”的思想。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我县小学的教研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形式热闹,教师收获甚少,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研究形式单一;科研意识不强。

  (1)如何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意识,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者;

  (2)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

  (3)如何确立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等等。

  所有这些,都需要学校的领导和校长给以引导和指导。

  4.学校应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

  作为学校不论是抓教学常规工作,还是搞教研科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要有一套保障教师认真钻研业务和刻苦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制度。

  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是一种挑战,学习是一种提升,学习是一种超越。只要大家能坚持不断地学习,一定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大的进步。

乡镇调研报告6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有关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明确,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的工作机制。实施社区矫正符合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具有行刑成本低的优势,有利于增进罪犯和社会的联系,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但是当前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应该探寻突破困境的出路,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一、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从20xx年首先在xx镇和xx镇启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20xx年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近年来,司法局及乡镇司法所认真履行职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级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美丽xx这一主线,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和工作制度,认真管理好社区服刑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我县辖XX个乡镇、X个垦殖场和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20xx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X人,依法解除社区矫正X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X人。其中:管制X人、缓刑X、假释X人、暂予监外执行X人、剥夺政治权利X人。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城镇户口X人、农业户口X人,男性X人,女性X人,农村社区矫正对象占总数的X%。年龄分布为XX岁以下X人、XX至XX岁X人、XX至XX岁X人、XX至XX岁X人,XX岁以上X人。依数据分析,我县社区矫正对象多为农村户籍的男性青壮年,被判刑罚主要为缓刑,主要集中在我县北边乡镇。

  二、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承担的职责。

  司法所作为我国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职能工作部门,作为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承担着面向基层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项重要任务,同时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从20xx年起,xx县开始实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乡镇司法所的职能有所增加。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基层司法所要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接收组织宣告社区矫正人员,确定社区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司法所要监督社区矫正人员的定期报告,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社区进行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及时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所告;对社区矫正人员X日以内的外出审批;组织日常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考核并实施分类管理等。在期满解除矫正时,司法所要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书面鉴定,提出安置帮教建议;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向社区矫正人员告知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交接等。此外,司法所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参与社会调查评估等。

  三、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有责无权是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两高两部”《通知》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而我国的《刑罚》第XX条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管制、拘役、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五类社区服刑罪犯由公安机关进行监督管理。现行刑事法律与《通知》规定的冲突,直接导致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主体与工作主体的分离。这种分离的状态又使得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权责模糊不清。模糊的职权规定使得我们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的权责很难界定。权责的错位又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的具体执行当中的角色非常尴尬,这样成倍的增长了司法行政机关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行政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司法机关即社区矫正机关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其进行矫正教育。这种矫正教育是强制性的,但是这种强制性必须要以相应的法律和强制措施作为后盾。作为社区矫正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教往往只能使用说服教育,这也就必然导致社区矫正人员对被矫正人员实施的矫正教育缺乏权威性,也就有可能使社区矫正工作流于形式。当前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了司法机关的社区矫正的职责、权限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当遵守的纪律,但是又没有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人员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是否可以实施强制措施、可以使用何种强制措施以及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度。例如被判处管制和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尽管其可能经常严重违反纪律甚至实施违法行为,但是只要其不故意犯罪,社区矫正机关所能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批评教育,很难产生教育和管理的效果。又例如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打着外出治病的旗号,不经监督机关的同意,擅自离开居住地,社区矫正机关针对这种情况能采取的强制措施也仅仅只能是警告,只要其不实施故意犯罪,矫正机关也就很难要求监狱机关将其收监。有责无权使得社区矫正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种种尴尬。

  (二)人员不稳、专业不强是困扰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问题。

  1、职能增加,配置不变。从20xx年前后看,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新增社区矫正要作职能,但人员配置上依旧延用了老配置,一般都是X到X名工作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是具体承担矫正工作的主要力量,X—X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他们承担着辖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九项工作职能,工作强度大,使得他们真正用于社区矫正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如20xx年长平司法所包括所长在内X人,东源司法所包括所长仅X人,桐木司法所X人,鸡冠山司法所X人,最多的xx镇司法所X人。社区矫正职能增加,但是近几年人员数量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中没有一个司法所设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对比我县各乡镇司法所人员数量和乡镇司法所的职能,我县乡镇司法所确实力量薄弱。

  2、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时常生疏。社区矫正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网络信息化的要求更高更强。按照《江西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所长的任免由县(市、区)司法局协助组织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新任司法所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的X个月以上的初任培训,方能持证上岗。但是每年各乡镇司法所人员变动频繁均未按照此标准操作,造成新进入司法所的人员业务不够熟练,每年都要对分管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这样耗时耗力又耗钱。比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三年来,长平、东源、鸡冠山、xx镇等乡镇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三年都有所变动。而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我县乡镇还没有。

  3、社区矫正工作要求高,专业队伍人员少,任务重。社区矫正工作自从我县司法局对社区矫正人员采用gprs卫星定位后,特别是随着我县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的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人员监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运用等都采用无纸化办公,这样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更高,心理素质要求更强,但是目前为止,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中没有一个司法所设立专门而长期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细,任务重,压力大,如xx镇司法所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XX人,要对XX个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到位,矫正到位,没有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是很难做到。另外按照《江西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大专以上的占XX%,但是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没有一个达到此标准,离社区矫正工作需具备的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全方位的人才需要更是相差甚远。

  4、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矫正志愿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可以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返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群众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识还较为淡薄,自愿来做社区矫正志愿者的人数很少。因而我县的矫正力量单薄,矫正效果难突出。

  (三)经费短缺是制约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瓶颈。

  按照上级要求,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投入经费每年需达XXXX元/人,而县财政对社区矫正经费预算为X万/年,按我县去年在册社区矫正人员来算,社区矫正的经费缺口达XX余万元。投入过少,保障不力,致使社区矫正工作陷入困境。

  (四)人员分散、地域广阔也是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困扰之一。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也受地域因素制约。由于我县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大,目前在册的农村社区矫正人员XXX人,占总数的XX%。由于很多乡镇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庞大的地域面积,加上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分散,流动性较大,都给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而我县所有乡镇X到X人的司法所是很难做好农村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的。

  四、几点建议:

  1、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法执行活动,为了体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监督,建议把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纳入警察编制和制定统一的着装制式。

  2、扩大经费投入。县财政应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情况,按照上级要求,统筹谋划、适当倾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逐步改善司法所的交通工具、办公设施和经费投入,为其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保证;

  3、充实工作队伍。加强人力配备。要按照依法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新要求,科学、合理地解决司法行政机关的专项编制、人力补充和职责设定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利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招录一批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这个队伍中来。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社区矫正队伍,为其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4、提高队伍素质。有针对性对组织队伍培训,吸取他人别地的经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素质,减少人员流动,稳定矫正工作队伍。

  5、加强配合协作。社区矫正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泰民安的大事,单靠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收效甚微。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及其管理机关、看守所等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顾全大局、鼎立协作,在各司其职中加强配合,克服司法行政机关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

  6、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的作用,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性质和内容、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等内容,从而让全社会都知晓和关注社区矫正,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乡镇调研报告7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基层的国家政权机关,搞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建设,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加强镇人大工作,根据旗人大安排,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包扶工作,我就全旗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几点粗浅建议。

  一、目前全旗镇人大工作基本情况

  《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大的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具体赋予了乡镇人大13项职权。通过调研,总体上看,我旗各镇人大都能以法律赋予的职权为依据,紧密联系“城乡统筹、集中发展”工作大局,较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做好镇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在工作中,各镇人大都能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主动接受镇党委的领导。凡是重要活动,镇人大都事先向党委请示汇报,取得党委的同意和支持;同时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及时向党委汇报,取得帮助和支持;各镇人大主席都能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镇人大工作能够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

  (二)依照法律规定,适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对带有全局性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我旗镇人大开展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调查研究活动中,各镇人大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督促政府加以解决,确保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维护了农村牧区社会稳定。

  (三)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对每一名代表的要求。目前,各镇人大通过走访联系代表,督办代表意见,支持代表行使职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二、当前镇人大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镇人大的履职状况与法律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在调查中了解到,尽管镇人大能积极行使监督职能,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监督的效果不够理想。首先,代表活动难以正常展开。镇人大一年一度的人代会还算正常,在人代会上,代表们能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但会后代表各奔东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做某些具体工作,实施人大监督就无从谈起。其次,由于监督缺乏一系列制度保障,使监督对象对镇人大的权威尊重不够,忽视人大的监督。再次,因为镇党委、政府的负责人员是本镇的核心决策人员,掌握有人权和财权,这就使镇人大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心有余悸”,不敢放开监督。

  二是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与担负的职责不相适应。镇人大代表是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镇人大履行职权的质量。在调查中了解到,镇人大代表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素质不高。这使得有些代表的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不到人大代表所肩负的使命,有的仅将人大代表看做“荣誉称号”,缺乏代表意识。有些代表由于文化较低,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书写及口头表达能力,很难胜任代表工作。有些代表的政治活动能力较差,不能将选民的利益要求,通过自己的代表活动与其他代表形成共识,缺乏政治魄力。由于代表自身素质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镇人大职权的正常行使。

  三是镇人大履职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要使镇人大较好地履行其职权,必须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给以保障。在调查中发现,上述几个方面的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经济支持上缺乏保障,镇人大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一般没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没有专门工作经费,开展工作时所需文件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都无固定经费来源,大部分都是人大主席临时找镇长批。代表活动时间上没有保障制度,没有明确规定,镇人大代表每年参与人大活动要达到多少次或多少天,为此镇人大代表大多是只参加每年的人代会而已,没能充分履行职能。

  三、加强镇人大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镇人大与镇党委、政府的关系。镇党委、人大、政府是镇权利系统的三个中心,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各自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一方面镇党委要把人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尊重镇人大的法律地位。镇政府树立法制意识,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做到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另一方面镇人大在工作中要与镇党委、政府多沟通,各项工作尽可能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

  (二)旗人大应加强对镇人大的监督与指导。旗人大加强对镇人大工作的监督指导,能给镇人大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旗人大的重视和支持,能使镇人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使镇人大在开展工作时,能放开手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镇人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镇人大干部的待遇、提拔、使用及人大的办公条件等问题,这样,可使在镇人大工作的同志感到不低人一等,安心在镇人大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镇人大的影响。镇人大履行职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知之甚少。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镇人大的影响,使社会各方面对镇人大的地位及作用有足够的认识,自觉地维护镇人大的权威。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及网络等媒体加大《监督法》、《宪法》及《地方组织法》中对乡镇人大地位及职权规定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镇人大的地位和职权,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另一方面要充分宣传在镇人大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好的经验,使群众明白镇人大是能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是为民做主的机构,以此扩大镇人大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四)加强镇人大的制度建设。要使镇人大顺利地开展工作,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一是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扩大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范围。面对我旗“城乡统筹、集中发展”的新形势,镇政府工作增多,职能扩大,其工作需要规范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民主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这种新的形势必须要求进一步扩大镇人大的职权范围。二是要对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程序做进一步规定,使镇人大的决定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由于《地方组织法》对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的范围只是作了原则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镇人大普遍反映落实决定权困难,致使一些镇人大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五)不断提高镇人大代表素质。镇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对镇人大正确履行职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必须不断提高镇人大代表的素质。首先要坚持代表当选条件,当选代表必须具备政治条件、品德条件、文化条件、能力条件,既具有参政议政之能,又具有参政议政之德。其次,科学确定代表结构,这就要求处理好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方面代表的比例。在镇人大主要是普通群众代表与干部代表的比例,要防止把镇人代会变成干部会,要使人大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再次,要做好代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人大及代表行使职权的方式和程序,为履行代表职责做好准备。

乡镇调研报告8

  当前,随着我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种个体经济组织,个体私营企业等企业的增加,带来工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层工会要适应形势、发挥作用,就要明确应该重点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理清思路,找准位置,服务大局,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贯穿一条思想主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层工会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的实践者。为此,一定要把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头等政治任务来抓,在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要科学地观察当前新形势的特点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基层工会组织变化规律,把握基层工会工作规律,抓住规律,迎难而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在创新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求得新突破,在发展中开创新局面,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新举措。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基层工会组织也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纳入了自己的视野。许多县市工会以及基层工会开展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知识武装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等活动,对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展了多次经验交流和理论与实践的研讨活动,在工会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冲击下,基层工会还不知学习型组织是怎么回事,也上行下效地开展创建活动,大有一轰而起之势。

  基层工会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它是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内容来看,这是当代最前沿的管理理论或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创建学习型组织实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升华,需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策划,制定规划和目标。基层工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只能是处于配角和协助的地位,如果基层工会大包大揽,一方面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如果不把创建学习型组织放到企业党政工作的大盘子中来思考,工会是绝对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三、抓住一个根本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基层工会工作在企事业、机关单位,是团结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的直接组织者。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目标任务。因此,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和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就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工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基层工会一定要立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以及工会工作的全局,紧紧围绕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中心,来思考和安排工作。要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以振兴发展企事业为目标,广泛发动和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形成学赶先进的热潮,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好地履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四、落实一个根本方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基层工会与职工群众紧密相连,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重要推动者。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始终保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基层组织是党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的基础,其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始终是工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搞活企事业,搞活工会整个工作,都要抓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主题来展开。基层工会一定要认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落实。要进一步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依靠”方针的落实。

  五、加强基层工会组织——人才素质的培养

  提高基层工会组织人员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他才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基层工会工作人员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知识融入,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基层员工的技能水平、技能素质,基层工会组织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组织好基层工会工作,不断开创基层工会工作的新局面。通过送培及定期的各种学习来不断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业务水平,使基层工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

  六、突出一个基本职责——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基层工会根植于职工群众之中,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维护者。工会突出维护职能是工会性质所决定的。当前,职工最大的担忧是经济生活上的担忧、就业上的担忧、社会福利能否得到保障的担忧。为此,我们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以鲜明的职工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来履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原则,敢于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二要强化维权手段,运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两个机制的有效手段,在职工就业、工资分配、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大维护的力度,特别是对生活困难职工和困难职工群体的权益给予有效的维护。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三要讲究艺术,善于维护,只要是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手段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适应维权的需要。

  七、依托一个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基层工会实践在工会运动的第一线,是“职工之家”的主要创建者。基层工会一定要充分利用建设职工之家这个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把基层工会工作全面带动起来。一要抓住根本,立足于企事业、机关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找准建家在搞活企事业单位中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这样才有地位、有作为;二要抓住中心,着眼于全面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包括工会运动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从基层工会来说,要把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上水平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把建会、建制、建家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创造第一流的工作、第一流的业绩,推动工会运动的发展;三要抓住核心,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四要抓住本质,实现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五要抓住关键,致力于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一定要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去思考和安排建家工作,在基层工会各方面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在“新”字上求突破,努力做到内容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保证工会重点工作的落实;形式新,适合基层的实际和会员的意愿,不断创造新形式,为建家注入活力;领域新,把建家拓展到各类企事业和机关单位,当前主要是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街道工会的建家工作抓好,以规范、提高这些工会组织的工作水平;在“深”字上求发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强对基层工会工作理论和建家理论的研究,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建家更有深度,更深入人心;在“实”字上求效果,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取信于职工群众。

  20xx年1月19日

乡镇调研报告9

  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掌握、了解我乡关工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XX乡采取一听二看三走访形式,调研我乡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全乡共建基层关工组织33个,其中有“五老”人员参与关公工作的6人 。

  一、做法和经验

  (一)党委政府重视,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整体推进步伐加快。乡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关工委工作,加快了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整体推进步伐。在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中,选配好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是关键,我乡把身体许可、有威望、有能力、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充实到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岗位上。同时也为村级关工组织配有老同志为领导成员。

  (二)基层关工委经费保障基本落实。落实经费保障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乡按照文件要求,积极抓好落实,党委书记当即召开会议会办,解决了13个村的经费。

  (三)协调整合资源,基层关工委样外教育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基层关工委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我乡按照“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阵地建设”的要求,立足一室多用,资源共享,发挥“五老”优势,实行村校联办、家庭创办等形式,提高校外辅导站覆盖面。

  (四)创建“五好五有”,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XX乡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进一步加大开展“五好五有”创建工作力度。一方面,对原有 “五好”基层关工委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保证不掉队;另一方面,对其他基层关工委强化指导,加大投入,确保早日达标。

  二、存在问题

  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关工委“五老”参与不够。有些村居虽然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但关工委组成人员没有“五老”参与,影响了“五老”作用的发挥。二是基层关工委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有的村级关工委工作缺少计划安排、活动记录、台账资料。三是校外教育阵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下步工作意见

  (一)工作机制再完善。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调查研究、评比表彰制度,努力把基层关工委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要建立详实的活动台账资料档案。对于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弃残儿童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五老”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立卷归档。要进一步开展“五好五有”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带动和促进面上工作。

  (二)“五老”队伍再壮大。关工委是以“在职同志为主导、老同志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采取宣传发动、典型引导、表彰激励等形式,进一步动员更多的“五老”参与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尤其是一些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但无“五老”参与的村更要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调查摸底,既要动员原乡、村级退下来的老干部参加,也要吸收乡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农技和老政法人员参加。

  (三)校外教育水平再提高。要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内容,切实提高办站吸引力。要在中心校外辅导站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五老”志愿者创办家庭校外辅导站,逐步形成中心校外辅导站,联办校外辅导站、家庭校外辅导站的关心下一代的社会教育网络。

乡镇调研报告10

  一、全镇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是全面实行农村财务“村财民理镇监管”。从6月开始,镇政府按照统一票据管理程序、统一报帐程序、统一操作程序和统一财务处理程序的要求,依照村民自愿,依法委托的原则由镇政府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对全镇45个村(居)委会、375个村民小组的村级财务核算及审核等业务进行,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资金、资产、单据等财务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村财民理镇监管”工作后,我镇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原则,首先,制定了《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对原管理意见作了适当的补充调整:一是在货币资产管理方面,要求不论金额大小,必须及时交报账员存入开户银行,严禁坐支现金,若发现一次,将扣除本村委会主任二个月财政补贴;二是在财务公开管理方面,由原来每季度公开一次调整为每月公开一次;三是在零星支出无法取到正式发票的管理方面,附销售单位出据的付款证明单或收款收据(必须盖章),按规定填写清楚,手续完善后方可报支;四是票据管理方面,由镇统一制作《费用报销单》等进行票据规范。同时还印发了文件到各村委会,并将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及职责等进行上墙。

  三是严格制定日常开支审批制度。结合工作中各村委会提出的报账时间长等问题,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简化程序,将每月报账时间统一为每月初的1、2、3号,45个村(居)委会逢报账日,财政所全体人员全天候值班,会计、出纳分工合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报完账;三是遵循群众看得懂的原则,村上进行统一的财务公开格式对财务状况进行公开,做到公开、有效。

  四是认真开展审计监督。为认真执行村财监督,每个村委会认真选任3-5名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具体职责为:监督财务收支预、决算的落实执行情况;监督各项财务制度的实施和财务公开工作;对村委会、村民小组的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审计,并把结果公布上墙;征求并反映群众对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作出答复和整改;年终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民主理财工作及村委会财务状况,并提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建议。在开展理财活动时,民主理财小组对帐目、凭证、实物、现金、存款进行全面核实,出具审核意见,并按县财政局要求进行公布。公布的资料须经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负责人、报账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联系点点长共同签字。此外,结合财务公开工作,组织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村委会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对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五是实行了财务公开。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各试点村都在村民聚集地醒目位置,制作了有防雨设施的固定财务公开栏。自各村、组财务由乡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代管,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实行“一月一公布”。营造了公开透明、公开用财的环境,进一步保证村民民主理财权利的落实。为防止个别村组在村务公开上弄虚作假,明确规定各村组将本季公开的详细内容,报乡镇经管站审批把关,对内容不具体、不真实的一律不予批准,直至符合要求后才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二、全镇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代管中心人员缺位。由于代管中心挂靠镇财政所而成立,并没有成立单独的运行机构,自实行“村财民理镇监管”以来,45个村(居)民村委会,375个村民小组的村财均交由财政所监管。财政所原本已经兼顾了统计站的职能,现在更是集多种职责于一身,不仅承担了全镇各项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也承担了全镇各项统计工作,自“村财民理镇监管”以来,同时承担起了个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农村财务的核算监督与管理工作。财政所现有5人,1名出纳,4名会计,出纳每月都要承担连各项资金核算及村财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导致与会计工作衔接不上,难以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二是村组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45个村(居)委会报账员大都没有受到财务会计方面的正规培训,财务知识匮乏,有的报账员还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对每月报账工作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票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从而影响了财务合规、合法的正确执行。有的村委会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经济的办法。个别干部既当家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时有发生。

  三是报账单据制作不够规范。部分村委会,报账时常常出现少数村干部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松懈,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白条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餐费、劳务费等一些费用用“白条子”,造成白条抵库现象。个别村票据审核程序不规范,经手、验收、证明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不及时记账、算账、对账、结账,导致账目漏记、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是业务招待费普遍偏高。由于财务制度本身的漏洞,再加上财务人员把关不严、村干部财经意识淡薄,有些村招待费过大、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偏高。招待费开支偏大、偏滥,不仅是一种损失浪费,更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参与招待往往也会作为一个借口或一种福利,相关的、不相关的都来参加,使陪客人数远远的多于来客人数,无形之中也使招待费支出越来越多,致使招待消费居高不下。

  五是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经干部指定,个别村甚至没有理财小组成员,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的意义。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部分村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由村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责任性差,其监督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六是村级财务公开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虽然省、市、县、乡(镇)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不少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有的村组不按时及时公开,有的村组只重公开,不重效果,内容形式空泛,没有让群众真正了解到财务公开的实质内容。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对代管中心人员进行及时补位。自村财代管以来,财政所集45个村(居)委会,375个村民小组的出纳与会计为一身,管理村财已成为财政所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为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认真履行代管中心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对代管中心缺位的人员进行补位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村财代管”实行专人专岗,职责到人。这样也能让目前身兼数职的财政所工作人员能够腾出精力来,在统计、农业经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其他会计核算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是要加强对报账员的辅导与培训。针对现在报账员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一方面财政所人员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在报账时及时对单据及流程方面的错误进行认真细致的指正,并告诉其改正方法,对不合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地方不能姑息纵容,应责令其抽出单据更换符合要求的单据。报账员有业务上困难进行请教的时候,财政所人员应当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指导;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报账员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鼓励其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学历,也可以鼓励他们考取相关财经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使专业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报账单据与开支。面对报账过程中部分单据不规范,白条抵库、三联收据、付款凭证常常被当做正式凭证拿来报账的特点,应制定相关制度,命令禁止,坚决杜绝由这些不规范单据可能导致的支出漏洞;对业务招待费过高的现象,也应当制定合理标准,并严格执行该标准,让招待费在整个村委会的运转过程中既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同时又要严防腐败浪费行为的滋生;另外,还要加强对各村委会村组干部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认真及时的配合报账员完成审核签字、支出把关的任务。

  四是要认真落实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各村委会一定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规范财务公开制度,不仅每月要将支出情况采取张贴的方式进行公示,还要及时对村民对村委会支出了解的情况进行回访,及时掌握村民对支出情况的了解,从源头上杜绝因为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群众不理解而引起的各类上访、闹事事件。此外,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实行回避制度,村干部及近亲属不得参加理财,杜绝理财小组不集中审核支出,怕麻烦由其他人代签审核字样的现象,真正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审核作用。联系点点长要加强对各村委会财务公开执行情况的监督,认真督促其执行。

  总之,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稍有放松,就可能造成村级财务混乱,引发农民上访,危及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寻求多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不同形式的农村财务管理方法,才能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使之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乡镇调研报告11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底xx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市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又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效果怎样?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最近到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和事业站所负责人共200余人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一、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效

  我市现共有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38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为249名,后勤事业编制18名,财政所行政编制51名,编制合计318名,实有人数376名。乡镇街道“七所八站”事业单位共有120个(不含学校、卫生院和国土建设站),事业编制共347名,实有人数为346名。自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机构精简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全市乡镇街道在近年的机构改革和调整中,由的18个乡镇街道机构,减为现在的15个乡镇街道机构,精简17%;内设机构由126个减少为现在的83个,精简了34.1%;每个乡镇街道事业单位(除财政所、中小学和卫生院以外)由原来的10个减为8个,精简了20%。在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工作中,我市按照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事业单位的农技、水利等站合并为农业水利服务站。初步实现了精简、高效、规范的目标。

  (二)人员编制压缩,人员结构优化。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由327名减为249名,减少65名,编制压缩了23.9%;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编制由566名减为347名,减少219名,编制压缩了38.7%。全市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的配备,按照三类乡镇不超过9名、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的标准进行配置。15个乡镇街道共精简领导职数17名,精简14.8%。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

  (三)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初步理顺。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界定了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能分工,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确定各乡镇站所共设8个,各街道站所共设8个。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动物防疫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文化体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所等5个站所的人、财、物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市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乡镇街道林业管理站、国土建设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则实行市、乡镇街道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自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完成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以来,尽管取得了以上的成效,但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化、市直一些部门职权重新回收和免征农业税等情况的变化,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一)乡镇机构职能承担过多与职权过小的矛盾。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时,乡镇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职能。过去,要粮、要钱、要命(计生)被看作是乡镇机构的中心工作,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努力,这些职能已经减弱,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机构头上。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节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等等,都是乡镇机构躲不开的任务。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票否决”和 “帽子工程”也越来越多。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交通整治、国土执法、城建规划等工作。然而,乡镇机构却没有相对应的职权或职权过小,工作难度相当大。如修通了乡村公路后,交通安全出了问题的“板子”是打在乡镇的,而乡镇机构都没有道路交通的执法权,对于车辆超载、人货混装等问题的处理,只能说服教育,没有行政制止手段。村民的车辆即使在国道上或市区街道出了交通安全问题,帐也算在乡镇,有的乡镇就是这样被亮黄牌和“一票否决”的。这些情况使乡镇十分压头。一些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把乡镇机构这种状况,概括为“职责比天大,权利比针小”。

  (二)政府资金拨付方式与乡镇机构职能正常履行的矛盾。乡镇管理机构是连接广大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履行体系的最基层的控制枢纽。乡镇机构向上承接政府机构的各项有关指令,向下承担几乎一切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任务,甚至还介入了农村社会的私人事务。国家权力的运作形式使乡镇机构的工作异常复杂[]和艰难。就一般情形下,在承接上级行政指令时,乡镇机构几乎没有独立性可言,其中政府资金的拨付方式是制约乡镇机构运转的重要因素。面向农村的各项专用资金等,是通过“条条”关系下拨的,上级领导对资金的拨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一项资金能不能拨付给某一个乡镇、或是拨多拨少都可以有很多理由。从过来的情况看,乡镇机构中是否设置对应上级拨款单位的机

  构或专职人员,是上级领导考虑资金拨付的重要原因。签于这种情形,乡镇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维持机构运转,不得不“建庙招和尚”。如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机关只设一个综合性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而实际上,各乡镇机关为了应对上级各部门的工作和利于资金的争取与拨付,一般还另设农业组、综治组、计生组、财税组等,人员不够,还得从“七所八站”长期抽人,与乡镇机关干部捆绑在一起。尽管如此,工作经费或项目资金也难以按正常标准和时间内得到拨付。因此,不少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说:“乡镇做为一级政府,却没有一级财政。所以,经费、资金问题成了乡镇的头等问题。每年我们至少有一半的精力要花在找钱上面。不然,就很难正常运行”。在针对乡镇街道的273份调查问卷中,有69.5%的乡镇街道机构人员包括乡镇党政干部认为,目前乡镇街道机构运转上突出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经费渠道不畅,乡镇街道负债较重。据调查统计,截止底,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债务总额为2547.64万元。其中,工程道路欠款267万元,银行借款631万元,单位和个人借款80万元,欠市财政周转金580.64万元,欠市财政资金447万元,其他欠帐542万元。这些债务中,有因上级下达的建设达标的硬任务而形成的债务;有各乡镇街道在经济发展中因历史遗留而形成的债务;也有自身管理不善、控制不严、超越自身财力乱贷乱借乱花钱而形成的债务。由于负债较重,财力薄弱,各乡镇运转十分艰难。以丹青镇为例,市财政除工资外全年拨付相关经费38万元,而全年除工资外的日常办公、计育、接待、中心工作及乡、村干部福利等必须开支共计75万元,缺口达37万元。其他乡镇年均缺口资金也在30万元左右。因此,乡镇主要领导通常要花费1/3以上的精力筹措资金,加之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和会议,导致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职能。

  (三)市直主管部门与乡镇街道责、权、利的矛盾。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机构调整后,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系的关系。将农业水利服务、动物防疫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5个站的人、财、物、事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乡镇林业管理站和国土建设管理站则实行市、乡镇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后,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的5个站中,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动物防疫站的人、财、物权先后实际收归市直业务部门;乡镇广播电视的财权、物权也在市广电局系统资产重组的改革中划归广电网络公司。还有乡镇派出所等实行“条条管理”,仅把事权放在乡镇。由于责、权、利不能统一以及人、财、物、事权的剥离,使乡镇街道在机构编制人员管理方面处境尴尬:

  一是想要的人调不进来,调进的人又对不上口;

  二是仅事权放在乡镇街道,实际工作中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多是乡镇街道自己临时调配。所以乡镇机关人手十分紧,只得打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意,把他们一起纳入干部统一管理。

  三是人员管理难到位,工作推进力度小。如退耕还林是许多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应由乡镇林业管理服务站推进,但林管站是以市管理为主的机构,其人员也不由乡镇直接管理。由于责任落在乡镇政府身上,所以这项工作从头到尾,都是乡镇政府组织干部直接具体抓落实。又如遏制和减少农民占用田地修建房屋的行为,是乡镇国土建管站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责任实际也同样落在乡镇政府身上。对这种“以条为主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乡镇很难管理和调遣。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无奈的说:“有利、有权的上收了,包袱甩给乡镇背,人权、财权、物权收回去了,事情和责任却留给了我们”。

  (四)乡镇机构满编与“政策性超编”的矛盾。“严格控编,空编进人”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市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乡镇机关行政编制,还是乡镇事业机构的事业编制,总体上都是按编进人和异动,没有超编现象。然而,一些原允许设有“金库”的乡镇,因有自己的财政,在人员异动特别是在安排复退军人等“政策性超编”问题上比较有弹性。起我市取消了“金库”乡镇,这部分“政策性超编人员”因一时纳不进市财政,已成为原“金库”乡镇的严重负担,也给乡镇街道撤并后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遗留问题。

  (五)乡镇干部与市直部门干部待遇不均的矛盾。乡镇工作量多,任务繁重,条件大多艰苦,作为与市直部门干部同吃“财政一锅饭”的乡镇干部,理应享有同等的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是乡镇干部没能象市直部门干部那样享受住房政策待遇。在住房问题上,乡镇干部不仅连续3次错过相关优惠政策(房改房、货币化房改、集资建房),而且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补贴政策。对此,基层干部意见很大,许多人“奋斗一辈子,老了无房子”。据对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586名干部职工的调查统计,共有278人无房,无房率高达47.4%。二是养老保险金欠交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所有乡镇均存在欠交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问题,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及退休生活无保障。据统计,全市各乡镇共有99人欠交养老金182万元,滞纳金559.8万元。三是提拔交流机制不活,工作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走访,乡镇街道干部普遍反映事业上“出路少、希望小”,政治前途渺茫。一方面,乡镇街道干部年轻时苦干几年指望得到组织提拔。另一方面,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由市直单位选拔下派比例过高,如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现任30位党政一把手中,从市直单位选拔下派的24人,占80%,让一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优秀青年干部失去成长机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目前的干部交流机制不活。首先是纵向交流有限。对大多数基层干部而言进城希望不大,除换届时有极少数人调入市直部门外,大部分人一辈子工作在乡镇,其次是横向交流机会少。突出表现在经济条件差和边远乡镇干部难以交流到经济条件好或城郊乡镇。特别是编制已下放到乡镇的七所八站干部的交流几乎为零。据对14个乡镇街道(镇溪街道办事处除外)586人的调查中,内未交流的244人,占41.6%。未交流的263人,占44.9%。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的对策

  进行机构改革,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理顺党政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精干公务员队伍,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如何解决机构改革和区划机构调整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与矛盾?采取哪些对策和办法?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我们认为,要把责、权、利统一,做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的重点。分析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中之所以出现新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责、权、利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因此,我们是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对策与办法呢?

  (一)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不管是理顺条块及行政层级之间关系,还是划分财权、物权、人权、事权,或是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或是解决乡镇基层干部待遇,都应坚持这一原则。如市直部门将一些职能、事权下划到乡镇机构时,还应适度下放财权、物权和人权,让人、财、物、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的乡镇街道事业机构,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街道的意见;所在乡镇街道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事业站所人员的管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强化对乡镇街道事业站所的管理和指导。这样才能确保乡镇街道机构有效运转和乡镇街道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合理设置乡镇街道机构,人员编制“弱减强增”,在编制总额内适度调整。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扩大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规模。比如按行业跨乡镇街道设置区域性的中心机构,或是在整合现有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有关事业机构。对于职能弱化的机构,在撤并同时可以考虑减少编制。如当前和今后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平均每乡镇2—3名就能正常运转,过来的情况是每个乡镇平均4—5名,多的超过7名。现在完全可以减少,将编制人员调剂到需要加强的机构中去;乡镇计划生育办机构和人员可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乡镇卫生院加挂计划生育办牌子。农业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监督、矛盾纠纷调解这类实际不断强化的职能,可以考虑适度增加编制。

  (三)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任何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必须由相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减少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对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通过这样的制度,减少乡镇为争取资金而发生的“跑部钱进”的现象,增大乡镇机构在使用资金上的自主权,让乡镇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用在履行职能上。就目前来讲,一是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转移支付力度。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合理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工作正常运转等基本财政支出需要,市财政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的投入,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合理界定乡镇街道财政支出责任,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对于上级政府委托乡镇街道承办的事务,要对口安排足额资金,不留缺口;对于共同受益的项目或事务,要充分考虑乡镇街道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资金负担比例,不能把压力都推给基层;财政预算方面,在乡镇街道工作运转支出需要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财政资金对其他领域的投入要适度调减,更不能挪用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强收支管理,分类扶持,逐步消化债务。要强化乡镇街道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政府一支笔、财政一本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要政府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欠债情况和还债能力,本着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每年安排适当资金专门用于乡镇街道还债,同时,建立还债奖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筹资还债。

  (四)通过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简化乡镇机构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乡镇机构的主要职能,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免征农业税的今天,这些职能更加突出。如果注重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由这些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甚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也可以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组织来实现。有了这些民间组织的介入,乡镇机构的职能就可以大大简化,其工作人员也可以大大减少。现在一些发达地区就是大量依靠民间组织来处理农村公共事务的,很值得借鉴。

  (五)严格控制编制,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注重人员交流。对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始终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编,把好关口。乡镇街道机构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其人员异动,包括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调任,都在编制数和领导职数内进行,做到空编进人,满编不办进编手续。要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注重乡镇机构人员的岗位交流、异地交流,特别是要为乡镇一般干部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以利于他们的成长和锻炼提高。要让乡镇干部享有市直部门干部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

乡镇调研报告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需要大量的基层公务人员直接引导、指导和服务。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行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县乡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三、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

  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

  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知法学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广大农村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的局面,基层公务员如何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仅是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一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即把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研究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心中时时处处装着群众,并把他们的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依法合理地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间的纠纷,力争将阻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应变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端倪可查、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洞察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索,认真把握,积极协调关系,果断采取措施。切实为建设稳定祥和、诚信团结、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尽职尽责。

  (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当好促进和谐的参谋员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在调查研究中,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蹲下来、沉下去,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村组、深入群众,把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期盼什么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切实为基层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其次,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工作决策的预见性和实效性。因而广大基层公务员要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贯穿于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在统筹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短期与长期等关系的同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妥善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困难群众扶助、义务教育、医疗合作、土地征用等影响群众心态和情绪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构建和谐乡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坚持以民为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基层公务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善于集中民智,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调研质量,不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县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即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农村经济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整体面貌、环境得到有善变化,农民素质也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更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推动临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镇调研报告13

  按照县委组织部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乡镇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乡镇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有很多歌颂乡镇干部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荧幕里的乡镇干部大都是头顶草帽、脖子上搭条毛巾、挽着袖子、卷着裤管,在炎炎烈日下帮助群众干活的形象。他们勤勤肯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可歌可泣。在现实工作中,乡镇干部大部分和荧幕形象是相符的,他们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好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和谐农村的构建作出了贡献。然而,乡镇干部身处农村基层这种特殊环境中,处在各种问题和矛盾的焦点上,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难度也大,面对当前农村工作新形势,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适应的地方,因而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也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

  当前一些乡镇干部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的现象。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开始松懈、动摇

  每个乡镇干部都是怀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景走上工作岗位的,在那时,为了得到组织肯定、领导好评,往往都是工作热情高涨、积极主动,踏踏实实、勤勤肯肯、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乡镇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期工作在基层,眼瞧着升迁无望,生活得不到改善,思想就开始动摇,对前途便失去了信心,因而工作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激情,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耕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

  2、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

  乡镇工作,由于它的特性而很难用数字来统计和衡量每个人工作量的大小,加之乡镇工作辛苦,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而乡镇政府目前对于干部的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这种状况导致个别乡干部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任务式完成工作,因而工作消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

  3、对福利待遇存有不满

  众所周知,乡镇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福利待遇低,工作时间长,有上班时间而无下班时间,甚至双休日和五·一、国庆等法定节假日也没有保证,又没有加班工资,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虽然现在工资已经有了保障,但是,乡镇福利跟县直单位的福利是没法相比的,而越困难的乡镇,福利待遇越差。难道乡镇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工作辛苦,而福利待遇就得是差的?这是一个让乡镇干部始终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状况,必然使一些干部人心浮动,从而消极应付手头工作,为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而作其他途径的考虑,这样就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二)存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现象

  在日常工作中,个别干部对于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办事拖拖拉拉、效率不高,有时甚至不了了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领导追问时才“临时抱佛脚”,草草了事,其结果势必对全局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拖全局工作后腿。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对领导交办事情产生抵触情绪,以至办事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下。

  2、一些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有了“老油条”的通病,有些干部的基层工作时间比领导要长,容易滋长“论资排辈”摆架子的思想,由此不配合领导工作,不服从安排,办事拖拖拉拉,“磨洋工”。

  3、缺乏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

  (三)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更需要集体中的每个人彼此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学习、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增进友谊,增进感情,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群体,这样,一个集体才有凝聚力,集体才能抵御所有不利的一切。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然而,一些干部却缺乏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彼此之间只顾自己的工作,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领导添麻烦就行了,有种“各自打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觉,除了工作需要外,彼此很少沟通交流,感觉不到团队的那种团结互助合作的氛围。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与乡镇干部的工作性质有关。现在乡镇工作实行的是干部包片包村工作责任制,所以干部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各自支配的,因而在工作中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来无影,去无踪”

  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是各乡镇普遍的做法。干部包村工作,没有地方观念,人情关系也不会复杂,没有家庭生产的负担,工作能更为大胆,时间也较宽裕,可以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改变过去,“来时一阵风,离开一片空”的工作方法,压力到村,责任到人,有利于明确职责,调动乡干部的工作主要性和积极性,把工作落到实处,使乡政府对村的领导和管理更能得以实施和体现。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对乡干部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因为,现在包村工作自由度大,对于不住乡的干部而言,除了必要的事情需回政府机关外,其余时间基本不在政府机关,对于他们的去向问题或包村工作做什么、怎么样的情况问题,或许很多人都不清楚,这种工作特性,为个别干部提供了和领导“打游击”的方便,这必然会让其他干部、群众产生“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是:

  1、与干部个人的工作态度有关。

  2、现在林业、民政等都被收归县局管理,对于这些部门人员的管理更是存在难度,虽说实行县乡双重管理,但实质上却形成上面看不到,乡镇管不了的局面。

  3、缺乏约束乡干部行为的制度。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对于解决干部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着反作用。思想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因而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影响着乡镇工作的好坏,思想问题解决不好,乡镇工作就无从谈起,而乡镇工作的好坏却关系着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由此可见,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解决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针对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的问题,我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干部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这些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定期召开全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给乡干部勤打“预防针”。

  ②可以把“调查问卷”的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结合起来,领导班子成员就“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

  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会使用一些规章制度和规范去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而这种约束带有很明显的强制性,强迫他们去遵守规章制度和规范。如果他们的行为并非出自本身的意愿,那么轻则消极被动接受规范,但这样工作效率低下,重则,使他们产生对抗情绪。所以,单纯用规章制度和规范去约束行为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与激励方式结合起来,只有建立激励机制,才能对干部形成促动作用,产生高效率,才能产生凝聚力,才能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的产生,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激励是以工资、奖金等形式的物质激励和以评优评先等形式的精神激励两方面组成的奖励激励以及在规章制度约束下的处罚激励。这两种方式运用很普遍,但实际上,光靠这种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可采取以下几种激励方式提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①参与激励:让干部参与政府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管理,让他们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政府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样就会激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②领导激励:乡镇党政领导是干部众目之心,是干部的表率,是他们行为的指示器。如果领导清正廉洁,对物质的诱惑不动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于律已、民主、身先士卒,这样的领导本身就能鼓舞干部的士气。如果领导再充分发挥其能力,帮助干部价值的实现,则更能产生巨大激励,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③关心激励:我们的干部大多是爱岗敬业,不畏艰苦的,如果领导能关心干部疾苦,了解干部的具体困难,并帮助其解决,就会使干部产生很强的归属感,对他们产生激励作用,提高积极性。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员工生日时以赠送生日小礼品的方式表达对员工的关心,这种人性化的关心很值得借鉴。

  ④认同激励:在我们工作中,虽然有一些干部愿做无名英雄,但那毕竟是少数,而绝大部分干部还是不愿意默默无闻的。当他们取得了一定成绩后,需要得到大家的承认,尤其是要得到领导者的承认。所以,当某个人取得了一定成绩后,领导者只需向其表示已经知道其已取得的成绩,或再加上几句表扬之词,便可使其产生很大的激励,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种方式既不必花费,效果又好,就是需要领导及时发现干部的成绩,并及时表示认同。

  3、尽量多制定和落实一些偏向乡镇的政策

  我认为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当地政府对乡镇的态度。如果当地政府多制定和落实一些偏向乡镇的政策,就会让乡镇干部产生以乡镇工作为荣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在解决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问题方面,我认为:

  ①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②除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制定“工作落实跟踪表”,即:表内明确工作责任人,领导交办事项,要求完成时间及完成情况等内容,当领导交办工作时,该表一式两份,一份交责任人,提高工作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另一份则由交办领导存档,交办领导则可根据该表对交办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解决乡镇干部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团队精神是一种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在无形当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促使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为集体的发展壮大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而,团队精神的培养很重要:

  ①营造团队合作氛围:组织干部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的团队意识,使之高度重视团队精神,并且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的形式加强宣传,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②为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为团队精神的培养创造条件。比如,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干部喜爱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让干部彼此互相交流和沟通,互助合作,于无形中激发干部团队合作精神的产生,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③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管理学中认为,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若领导者多从下属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给下属一些关怀、爱心、耐心、善用、信任和尊重,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无比的热情和干劲,团结一心,创造美好未来。

  (四)在解决“来无影、去无踪”问题方面:对于这种问题,利用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能使有责任心的乡镇干部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与现实密切联系着的,解决这些问题还是离不开根本的制度,靠制度来约束干部的行为、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因而,我建议以下措施:

  ①建立干部当日去向公示制,这样,可以让领导和办事群众心中有数。

  ②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群众代表对乡镇干部进行考评,促使干部扎实投身于基层工作,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于不合格的干部要认真批评教育、限制改正。

  ③设立公开投诉中心,配备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对干部的监督。

  ④实行电话随机跟踪制,加强干部的管理。

乡镇调研报告1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建设一支高素质、守纪律、会理财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作为新时期推进财政事业发展的必然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现状

  (一)改革创新观念不强。少数干部思想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循规蹈矩,习惯于依照旧体制和老模式、老办法办事,对新的财税征管模式、征管手段缺乏相应的认识,致使思想上缺乏新观念,工作上没有新思路,改革难有新突破。

  (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在业务培训上,往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业务尖子的专项培训,忽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综合培训,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人为地形成了干部业务两极分化的局面。二是随着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龄干部陆续退出业务岗位,在岗的年轻干部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正规的财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一定程度出现了业务断层的现象。三是干部队伍的锐气不足。由于职业上的“保险箱”,工作上的“大锅饭”,分配上的“平均餐”,职位上的“太平官”,使工作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干部的拼搏精神和斗志。

  (三)管理服务水平不优。有些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自我要求不严,敬业精神不强,主动服务的理念没有树牢,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按原则办事,而是凭意气办事,凭感情用事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陈旧,科学管理意识不强。一些同志思想凝固,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头脑里“官本位”思想严重,唯我是大,固步自封,自欺欺人。一些干部进取心不强,创新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严重。在管理上围绕老套套,循规蹈矩,缺乏创新。

  (二)教育机制不完善,素能培训手段落后。干部培训教育内容多以业务知识为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往往是学历与能力很难划上等号,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干部综合素质没有明显提高,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讲政治、懂经济、会查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三)财税管理刚性不强,依法理财矛盾突出。一是乡镇财务管理风险大。乡镇机关和直属站所对依法理财的认识不足,在

  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相当突出。二是部门财务管理不完善。一方面乡镇直属部门会计、主管领导理财水平不高,重创收、轻管理,重借贷、轻还债。另一方面,受部门利益的驱动,部分专项资金的划拔和使用游离于乡镇财政之外,资金没有归口管理,乡镇财政无法把关。三是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做到以票管收。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只注重事后管理,对村集体资金支出的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三、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的途径

  1、建立科学严密的教育机制。一要因人而宜,制定多层次的培训规划。针对干部素质“两极分化”的现状,按照“豆腐要慢炖、铁锤要重敲”的方式,区分对象、划分层次,建立不同类别的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渠道,抓好素质低的基础培训和素质强的能手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业务参差不齐的问题。二要因地制宜,加大教育的投入。投入一定资金添置教育设施,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强的退养干部作为师资力量,从事年轻干部的财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逐步改变业务断层问题。三要因材施教,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干部,报考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职称,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高校进修深造,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乡镇财税人才。

  2、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转变思想作风,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因循守旧、等待观望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全新的财税观、人本观、效率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打造和谐财政。二是不断改进学风,在创新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同时,注重将学习与财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应用科学理论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行工作项目落实责任制,创新举措,狠抓落实,通过创精品来抓落实、谋发展、增亮点、求突破。四是转变领导作风。一方面以身示范,在创新上做表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实干精神,鼓励干部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提倡“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基层和一线调查研究,力争在一线中创造经验和成果,在一线中解决问题和困难。

  3、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一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

  是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明确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重点,对各项惠农资金要做到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同时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并协调做好上级安排补助性资金的监管。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做好项目公示,对工程项目做到及时验收决算。加大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了解下达到本乡镇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及时监管,并就项目运行效果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夯实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四是加强乡村财务管理。要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乡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决禁止将利息转入本金,并做好降息挂账工作。

  4、不断提高财政干部待遇。为调动基层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切实提高财政干部待遇。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让扎根基层的财政干部吃亏,让乡镇财政干部感到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前途。

乡镇调研报告15

  “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粮食连年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广大农民的生活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一切的变化,再次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对我们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农业发展现状。

  基本情况:我镇行政区域面积 8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8 公顷。其中,水田 835公顷,旱地4976公顷。全镇共有 2个村(居)委,共53个自然屯30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 2248户5 524人。xx年全镇农民人均村收入6283元。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缺少。**镇地理位置属于经典的喀斯特地貌,多山岩石山脉,平原土地较少。土地保水能力较差,土壤肥力不够。

  (二)农业基础薄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较落后一些,导致整个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三)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够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农民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接受外来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导致农业效益居低不下,给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道路畅通,交通方便。本镇辖区内国道324纵贯南北,县道3 6横穿东西,并且在浪湾村内有着高速路出口,整个镇辖区的路组合成一个交通便利的路网结构,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

  (二)地理位置优厚。距离县城30公里,离**市62公里。刚好处在两者之间一个很好的物流、人流交汇处,便于各种信息技术的传播,形成较大的辐射面。

  (三)**金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起到很好的带头引领作用 。据统计,**金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香蕉基地面积从xx年的 2 50亩扩展到xx年的3.6万亩,同比增长 96.3%。公司年支付土地流转金7830万元,发放农民工工资68 3万元,累计培训农民工258场,创造农民工劳动就业 0万人次以上,辐射带动周边香蕉种植面积 0万亩。

  (四)政策的支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家鼓励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实践。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迫切需求,是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四、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农业现代化宣传,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行动先导。要充分认识现代农业与能源化工两个同等重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我镇以金穗公司发展的现代农业带领定江村定点屯村民集体致富的先进事迹,走进各村屯进行宣传,充分体现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惠民、富民、强民的作用。通过宣传能让更多的村民了解到现代农业是当前新时期发展农业的必然途径,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以更高、更好的热情发展现代农业。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创新开发机制,为发展现代农业增活力。我镇的香蕉种植和甘蔗种植是整个镇经济收入的一块“大蛋糕”,但是每年都受到来自台风的影响,每次台风过后都给村民带来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我镇农业抗灾能力弱,不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我镇在各村屯兴修水利工程,便利于民的耕种灌溉;积极发展农户建沼气池,将生产中的秸秆、稻草等进行沼气发酵,提高农作物的综合利用水平,采用沼气等农村新能源,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荐以香蕉、甘蔗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的现代化。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希”。

  创新开发机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基本政策不变的情况 下,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根据县委县镇府的指示,加强对我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今年,我镇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的土地流转任务,促进村民增收。

  (三)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和品牌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力支持。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把我镇的香蕉生产做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一是选择我镇金穗公司为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和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三是加快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批发市场为中心、各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农村品市场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还应坚持品牌化生产。我镇金穗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和“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模式,按照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经营权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程、同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的方式实行土地连片开发,规模化生产。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的荣誉称号,“品”是“绿水江”牌香蕉,形成自己特色的品牌。不断引导合作社和农民群众使用农业现代化科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乡镇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9-27

调研报告11-02

林场调研报告11-14

基层的调研报告11-12

电视调研报告11-10

健康调研报告11-10

图书调研报告11-09

行业调研报告11-09

课题调研报告11-08

风险调研报告11-06